第358章 回聖羅貫中(2 / 2)

赤壁之戰,描述更是精彩異常。

赤壁之戰的特點之一是兩國開戰,三方參與。

既有大量的軍事活動,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動,將三國時期的主要謀臣戰將都引入這些活動之中。

特點之二是推進和解決矛盾的方

法是以鬥智伐謀為主,而不是以交鋒為主。

作品中大量描寫和記敘的是文戰,而不是武戰。

特點之三是時代特征,赤壁大戰之前是軍閥混戰。

赤壁之戰一把火,燒出了半個世紀的三國鼎立格局。

特點之四是地理特征,曹操與孫權中間橫著一條長江。

於是作戰雙方,都圍繞這一條大江大做文章。

這條大江的陰晴變化,時刻都影響著作戰雙方的戰略戰術。

特點之五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敵我之間的矛盾,如曹操要滅孫權。

又有盟軍內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殺諸葛亮。

既有明槍,又有暗箭。

既有結盟,又有背叛。

既有正義的伸張,又有陰謀的破滅。

特點之六是矛盾鬥爭的結果出人意料,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

最強者敗,最弱者勝。

兵最多者敗得最慘,兵最少者獲利最大。

《三國演義》能將戰爭描繪的惟妙惟肖,某種程度上也與羅貫中的早年經曆有關。

甚至可以說,羅貫中也愛好軍事,且擅長軍事。

早年在張士誠帳下為幕僚時,就曾頻頻獻妙計,幫助張士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由此可以說,羅貫中還有一個軍事夢。

通過對於各場戰爭栩栩如生的描繪,來表達自己能夠做到運籌帷幄於帳中,決勝於千裡之外。

雖然略顯浪漫,卻也將羅貫中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的十分真切。

“羅貫中浪跡天涯期間,遇到正在撰寫《水滸傳》的施耐庵。”

“羅貫中非常認可寫書勸世的主張便拜其為師,自此開始學習寫書的生涯。”

“張士誠起義成功後,曾要求施耐庵作自己的幕僚。”

“在施耐庵的幫助下,張士誠打了許多大勝仗,奠定與朱元璋、陳友諒三足鼎立的基礎。”

“張士誠並不是一個明主,成功後開始居功自傲,貪圖享樂。”

“看著這樣一個人並不是明主,施耐庵灰心喪誌離開官場隱居寫書,所以《水滸傳》的梁山多少與張士誠有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機漸漸成熟。”

“羅貫中自己開始撰寫《三國演義》,並得到施耐庵的許多指點。”

“期間雖然遭遇了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最終還是有驚無險,並成功寫下《三國演義》。”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多少也有羅貫中的影子。”

“曾經施耐庵為躲避兵亂全家遷往興化,結果卻因《水滸傳》被朱元璋禁錮。”

“羅貫中趕往金陵找到好友幫忙營救,一年多後施耐庵終於出獄。”

“但也患了嚴重的疾病,最後藥石無用而去世。”

“羅貫中幫忙料理了喪事,同時帶著《水滸傳》書稿去福建找人刻印,期間還對該書進行修改。”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水滸傳》。”

“兩部小說中的語言通俗生動,對話詼諧幽默,細節描寫細膩入微。”

“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更是深入人心。”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

“由於曾與朱元璋為敵,羅貫中不得不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

“早期經曆與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羅貫中偏好政治曆史題材小說,並在這類小說上取得藝術成功的關鍵。”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後,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

曹雪芹:施耐庵根本不存在,不過是羅貫中的化名。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巨作的內容上有許多情節相似的地方。

而且兩個作者都是元末明初人,更巧的是倆人居然還在同一個地方。

《水滸傳》裡麵有影射朱元璋的內容,因此在明初是禁書,不可能實名出版。

羅貫中的生平資料相對多一點,而施耐庵在曆史資料中卻查不到蹤跡。

《水滸傳》的明代早期版本有不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