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花媛李師師(2 / 2)

李清照:皇帝、詞人與名妓之間的緋聞轟動一時,全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裡的皇帝當然就是宋徽宗,詞人便是大才子周邦彥,而名妓則是李師師。

三人之間的緋聞事出有因,故在廟堂市井間不脛而走,並長期流傳。

周邦彥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對後人影響很大。

李師師成名時,周邦彥已經六十多歲了。

但初見李師師時,周邦彥就一樹梨花壓海棠,當場煥發了第二春。

儘興之後,便提筆填了一首《玉團兒》送給李師師。

此後,周邦彥與李師師交往甚密。

這一老一少,簡直成了忘年之交。

周邦彥晚年長期住在李師師的金線巷,與李師師同吃同住,在那裡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一天晚上,周邦彥與李師師相談正歡。

突然,丫環慌慌張張地跑進來通報皇帝來了。

周邦彥聞聽此事,大驚失色,生怕被皇帝抓個現行晚節不保。

李師師雖然也有點慌,但頭腦還是很冷靜,當即指示周邦彥鑽到床底下躲著。

周邦彥剛鑽進床下,宋徽宗就進來了,還拿著幾個江南進貢的新橙。

李師師為了不讓宋徽宗皇帝起疑,臉露嬌羞之色,使出渾身解數把宋徽宗服侍得開懷大笑。

當夜,宋徽宗在金線巷和李師師溫存纏綿了很久。

直到三更時分,宋徽宗才戀戀不舍地離去,可把床下的周邦彥給憋壞了。

不過,周邦彥這一宿也算沒白躲。

從床底下爬出來的周邦彥詩興大發,提筆寫下一首《少年遊》。

李師師讀了這首詞,大為喜歡,當即譜曲彈唱。

此歌溫柔秀美,很快就風靡一時,成了東京城最流行的歌曲。

這首詞就傳到了宋徽宗耳朵裡,很快便覺出其中的隱情。

醋意大發之下,便把周邦彥貶出了東京城。

這下李師師可不乾了,整天愁眉淚睫,憔悴可掬。

宋徽宗半是憐惜李師師,半是欣賞周邦彥的才華。

於是又把周邦彥召回京城,還加以提拔重用。

“隔了幾日,宋徽宗造訪杏花樓,李師師一時興起將這首《少年遊》唱與宋徽宗聽。”

“宋徽宗立刻意識到自己造訪那一日還有人留在房中,他不舍得發難已經愧悔交加的李師師。”

“第二日上朝以稅額不足為由,命丞相蔡京罷黜了周邦彥的官職,將他逐出京師。”

“拔除了周邦彥這個情敵,宋徽宗氣定神閒地前往杏花樓看望李師師。”

“卻不想等到近更時分還不見李師師回來,直到初更才乘著夜色歸來。”

“已經等到不耐煩的宋徽宗,一見李師師多有不快,正要發作。”

“卻見李師師滿麵愁容,不由得心軟下來。”

“這才得知,李師師之所以晚歸,正是去送彆遠行的周邦彥。”

“李師師以一曲新詞《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宋徽宗聽了不覺淒然,深愛李師師一番俠義胸懷,對周邦彥也生出幾分愛才之心。”

“於是下旨赦免周邦彥,召其為填詞譜曲的樂正,兩人反而成了知音。”

“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擄走了徽欽二帝。”

“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勳貴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延綿了167年的北宋就此滅亡。”

“國之不國,人生之於李師師也唯有山河破碎之後的多舛。”

“宋徽宗被俘,已然宣告了李師師曾經鏡花水月一般的繁華勢必如幻影般破滅。”

“於權貴,李師師不卑不亢不失氣節,贏得了宋徽宗的鐘愛。”

“於文人,李師師與周邦彥一類的才子相通共鳴,獲得他們最深切的讚美。”

“於綠林好漢,李師師以一己之身感同身受他們人生中的蒼涼與無奈,給予他們最深切的懂得和支持。”

“李師師的生命是短暫的,卻用一生向後世千秋講述了一個末代王朝的彆樣光彩。”

賽金花:其實,李師師的命運是北宋滅亡的一個縮影。

宋徽宗此人,除了不會當皇帝,在其他方麵都很出色。

書法、繪畫、蹴鞠、馬球都是佼佼者,可惜是個昏君。

當金人的鐵蹄兵臨城下時,宋徽宗不想做亡國之君,連忙把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宋欽宗。

宋欽宗登基後,改元靖康。

於是,接下來靖康之恥發生了,宋欽宗和宋徽宗都成了金人的俘虜。

當時,在亡國之際,徽欽二帝曾想用女人和金錢來換取和平。

徽欽二帝按照要求,給金人送去三千位美女。

可是,金人貪得無厭,再次伸手索要。

徽欽二帝無奈,隻得把宮女嬪妃送去。

這些女性,後來隨著徽欽二帝被帶回金營。

在金人跟前,大宋的女子被執行牽羊禮,袒露著上體被挑來挑去。

在這一過程中,不堪屈辱而自殺者,比比皆是。

因為宋徽宗是亡國之君,兩宋交替時期,李師師的命運也得到了後世的關注。

因為李師師的出身特殊,所以關於李師師的記載,大多出自野史。

李師師的結局,則有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說法。

一種比較圓滿,另一種則比較悲壯。

第一種說法,李師師在宋徽宗退位時,便帶發出家,一生未嫁。

後來北宋滅亡,李師師把家產全部捐給南宋,充當軍資,希望南宋能夠收複河山。

李師師後來隨南宋南遷到湖湘一代,在尼姑庵中生活。

第二種說法,則比較悲壯。

靖康之恥後,金人早聞宋朝有個美女叫李師師,便讓漢奸張邦昌去尋找。

張邦昌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了李師師。

李師師大罵張邦昌忘恩負義,她一賤妓,曾受宋廷恩遇,寧願一死報答皇恩。

而張邦昌作為宋臣,宋朝不曾辜負,可卻要斷了宋朝社稷。

李師師罵完用金簪刺喉自殺,沒有成功,後來又吞金而死。

如果按照第一種說法,李師師的人生也算圓滿。

李師師捐出家產,保家衛國,儘了一個宋民的義務。

雖為女子,她的胸懷不輸給那些投降派的男子。

如果按照第二種說法,李師師雖然悲壯,但不可憐。

她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雖為妓女,她的骨氣不輸給那兩位軟弱的帝王。(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