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建立的新政權中,在帝後的影響下。
佛教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甚至得到再一次的複興。
隋朝之所以會這麼重視佛教,最直接的原因是統治者的個人原因。
統治者的思想價值觀怎樣,無形之中也會在統治過程中傳遞出去。
除了獨孤皇後是一名堅定不移的佛教信奉者之外,隋文帝楊堅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佛教信奉者。
隋文帝本身就是出生在一個佛教氣氛非常濃厚的家庭,父母信奉佛教,其父楊忠還鼎力捐贈寺廟。
隋文帝早年的成長經曆,也是和寺院有著緊密聯係的。
隋文帝是被一名尼姑撫養,直到十三歲。
受早期的生活經驗背景影響,也決定了隋文帝對佛教的信仰堅定不移。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發展趨勢。
佛教自從南北朝以來,就有良好的發展態勢,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隋文帝和獨孤皇後無比提倡佛教的政策統治,是在此基礎上大力助推了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帝後兩人作為統治者,給佛教發展莫大的支持,也是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了佛教發展與複興。
隋文帝心甘情願推崇佛教,不僅僅是因為個人信仰。
當然,這和隋文帝作為統治者的身份與立場息息相關。
隋朝統一之後,迫切需要一種精神的力量,來作為工具鞏固新生的王朝政權。
雖然看似隋文帝大力扶持佛教發展,但他也提出了一個前提,佛教必須要服從於皇權。
隋文帝就是以人皇的身份和立場進行的,要求佛教得到傳播後,就要為統治階層服務。
最後一點,則是源於佛教的立場。
佛教在當時的發展雖然有良好的趨勢,但並不繁盛。
尤其是北周時期,統治者周武帝采用強硬的政治手段滅佛。
沒收寺院財產,焚毀佛經、佛像等,強製命令僧尼還俗,給佛教的發展重重一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佛教也急切地尋求庇護。
同時也在尋求合適的機遇,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主動與政權相結合。
佛教是一種信仰,放在統治者來看,也是一種絕妙的武器,能夠為我所用,就應該大力發揚。
但佛教的傳播,是基於統治者個人也信奉的基礎上的。
雖然隋文帝大力助推了佛教發展,但後期過於放縱崇佛。
則大大浪費了人力物力,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
可見,萬事皆應有度。
“首席宰相高熲父親是獨孤伽羅父親獨孤信家裡的常客,獨孤信在政鬥中被逼自殺後。”
“高熲依然與獨孤家族保持著密切聯係,支持楊堅與獨孤伽羅。”
“楊堅稱帝後,高熲被委以重任,深得楊堅與獨孤伽羅的信任。”
“楊堅要廢掉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時,高熲長跪不起。”
“認為長幼有序,不可隨意廢除,楊堅暫時取消了廢掉太子的想法。”
“高熲的夫人去世了,獨孤伽羅建議丈夫楊堅為其挑選妻子續弦,高熲卻婉言謝絕。”
“不久,高熲的妾室為高熲生了一個兒子。”
“獨孤伽羅對丈夫楊堅進言,表示楊堅當初為高熲張羅娶妻,他心中卻裝著妾室,欺騙君主,表裡不一,不能擔任重要官職。”
“楊堅於是逐漸疏遠高熲,後來高熲就被免去官職,閒居在家。”
“公元602年,獨孤伽羅去世,終年五十九歲,諡號為獻,史稱文獻皇後。”
“愛妻的離世,對垂暮之年的楊堅打擊非常大。”
“著作郎王劭上書稱獨孤皇後是聖德仁慈的妙善菩薩,已經回歸神位,楊堅閱後且悲且喜。”
“另一位天竺高僧也表示獨孤皇後是被諸位神佛接到西方的淨土世界去了,隋文帝賞賜其綿絹二千餘段。”
“楊堅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獨孤伽羅修築墓地。”
“在選擇墓地上,宰相楊素跑遍了許多地方,凡事都親力親為。”
“楊堅表彰楊素為獨孤皇後尋訪墓地的功勞,封楊素之子為義康公,賜予田地三十頃、絹布萬段、米萬石、金珠綾錦等無數。”
“在喪葬儀式上,楊堅召集了50餘名高僧,為獨孤皇後舉行了四十九天的宏大法會。”
“並在法會上講《淨名經》,以此來超度獨孤皇後的亡魂。”
“隋文帝楊堅要為愛妻送葬,術士勸說隋文帝送葬會對自身不利。”
“隋文帝不聽,堅決要送愛妻最後一程。”
“後來楊堅病重,對安葬了獨孤皇後的大臣表示。”
“自己死後也要與皇後安葬在一起,囑咐大臣用心辦理此事。”
武則天:有底氣說不,才是獨孤皇後最大的底牌。
獨孤信將自己最喜愛的小女兒獨孤伽羅,許配給了隋國公楊忠的兒子楊堅。
兩家都是名門望族,這段姻緣也算是門當戶對。
可就在這一年,獨孤信政治鬥爭失敗,含恨自儘。
新婚的獨孤伽羅傷心不已,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暈在楊堅懷裡。
趁機哭訴自己的不幸家世,纏著楊堅要他發誓。
此生必須對她忠貞不二,不準背叛她,不準和其她女人生孩子。
這時的獨孤伽羅已經沒有了父親的權勢作為她強大的後盾,充其量也隻能算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媳婦。
她連說兩個不準的底氣,就藏在她那勇敢與智慧並存的才能裡。
在隋朝建立之初,皇後獨孤氏在楊堅身後一直充當著幕後軍師的角色。
獨孤皇後為楊堅出謀劃策,指點迷津,最後建立了隋朝的開皇之治。
隋朝建立後,楊堅每天上朝時,獨孤皇後都陪著他一起坐著龍車鳳輦去上朝。
楊堅在前殿與大臣們在商討朝政,獨孤皇後就在後殿暗中遣宦官監察朝政。
若有不妥的地方,等楊堅退朝後,她必然婉言進諫,楊堅常常采納她的意見。
此時的獨孤皇後就像是楊堅帝國的開創夥伴,總能站在帝國大業的宏觀立場,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並為之製定各種切實的戰略方針。
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獨孤皇後是位智慧過人的女性。
獨孤皇後不僅有男性的雄才大略,也有女性的細膩柔情。
彆看獨孤皇後在眾人麵前總是一幅女強人樣,但其實她在楊堅麵前總是扮演著知己的角色。
她從來不會當著文武大臣的麵,駁楊堅的麵子,讓他下不來台。
在大臣們麵前,總不忘給楊堅戴高帽子,維護他的尊嚴。
她說話做事極有分寸,話說三分。
而且每次都能說到點子上,又不會給楊堅那種咄咄逼人的壓迫感。
這讓楊堅每次遇到煩心的事時,都樂於向獨孤後傾訴,而獨孤後往往會用她那細膩的柔情為楊堅排解憂愁。
在楊堅的生命裡,獨孤皇後既充當了妻子的角色,生兒育女,輔佐丈夫。
又扮演著知己的角色,總能站在楊堅的立場體恤他的難處。
為他排憂解難,化解憂愁,用她的細膩柔情撫慰著他。
在隋朝,一個女人要有多大勇氣,才能如此執著地追求一夫一妻。
而且那個女人要求的男人,還是個皇帝。
有多少女人,麵對男人的不忠,選擇忍氣吞聲。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敢伸張自己的權利。
因為她們沒有底氣,輸不起。
一個連底牌都沒有的女人,又哪來的底氣翻牌呢!
翻牌也許就意味著身份地位,財產等一切歸零。
而那些敢翻牌的女人,一定是給自己留了張王牌的聰明女人。
就如聰明的獨孤皇後,她手裡握著的最大的王牌。
就是這麼多年來,她一手培植起來的貴族集團勢力。
這些貴族集團就是皇帝的錢袋子,掌管著朝庭的命脈、軍隊和糧食。
楊堅當然最清楚,獨孤皇後他是不敢動,也不能動的。
毫不誇張地說,隻要一動,他的王朝就會地動山搖。
獨孤後病情加重,最後積鬱而終。
楊堅依然愛著獨孤伽羅,耗費巨資修建了一座天下最大的禪定寺為她祈福。
在一次次的懷念中為她流下熱淚,至死方休,不過此時獨孤皇後已看不見了。
從十四歲口出狂言要求一夫一妻,到五十多歲用命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獨孤皇後用她的勇敢與智慧,成就了她輝煌的一生。
人無底氣不壯,一個人的底氣,決定著她的位置。
它來自於你在漫漫人生裡讀過的書,遇過的人,做過的努力和嘗試過的思考。
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內化為你的底氣。
這世上再好的感情也存在變數,唯有不斷努力上進,增強實力。
才能有底氣抵禦歲月的侵蝕,和情感的變故。
沒有底氣支撐的勇氣,注定是空中樓閣,撐不了多久。
當一個女人有了足夠的精神內涵與物質財富做後盾,人生就會變得底氣十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