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位列其中,顯而易見也不是一位簡單的姑娘。
古代出名妓女,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特彆是十大名妓,大多數都是才色兼備之人。
甚至其中有些人的文采,能令當時的士大夫都追捧讚揚。
杜秋娘也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人,其才在曲舞方麵。
杜秋娘最開始受寵於李錡,就是因為她在李錡麵前表演了一首自己創作的《金縷衣》。
因為這首曲子正好說出了李錡的心聲,於是李錡此後對杜秋娘十分寵愛。
李錡起兵失敗之後,杜秋娘被送入宮中為歌舞姬。
又是憑借《金縷衣》,得到了唐憲宗的寵信。
此後杜秋娘和唐憲宗度過了十多年的美好時光,唐憲宗對她十分寵愛,甚至會經常與杜秋娘討論國事。
杜秋娘能受到寵愛,賴於《金縷衣》。
而讓李錡和唐憲宗都深受感動的《金縷衣》,也的確寫得好。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杜秋娘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女性。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秋娘是一位十分有野心的女人,這份野心促使她不斷地往上爬。
如果說第一次吸引李錡的注意,並得到李錡的寵信還可能是意外的話,那麼第二次受到唐憲宗的寵愛就十分明顯的是故意的了。
杜秋娘入宮之後成為歌姬,但是她卻並不甘願做一個小小的歌姬。
她知道自己的《金縷衣》十分出眾,所以她在唐憲宗麵前刻意展示了這首舞曲。
最終憑借這首曲子,獲得唐憲宗的寵愛。
唐憲宗去世之後,國家經曆了三位帝王都紛紛暴卒的情況。
當時國家的大權,掌握在宦官手中。
這群宦官權勢滔天,甚至能左右帝王的生死和更替。
杜秋娘服侍的李湊,最終隻封了王位。
而杜秋娘卻不甘願,她想讓自己當作親生孩子照顧的人,坐上至尊之位。
於是想辦法與當時的宰相宋申錫聯係起來,準備鏟除宦官專權,扶持李湊上位。
不過可惜的是,這事兒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李湊被貶為平民,宋申錫被貶謫,而杜秋娘也被削籍歸鄉。
著名詩人杜牧在南京遇見杜秋娘,這個時候的杜秋娘已經沒有以前的如花容顏了。
她紅顏老去,麵容憔悴。
於是杜牧寫了一首《杜秋娘》詩,表達悲憐之意。
兩年之後,南京發生兵變。
已經四十四歲的杜秋娘離家躲避,最終凍死在玄武湖畔。
一生充滿傳奇,最後還是以悲劇而告終。
這也表現了女子特彆是妓女這樣的人物,在當時的大環境中生活艱難。
“宮中的宦官,因為生殖器被閹割,心理畸形。”
“他們不僅性格喜怒無常,半夜莫名啼哭。”
“更是熱衷於將自己被割下的寶貝,風乾儲存起來。”
“希望有朝一日,再恢複男兒之身。”
“傳聞中,仙丹靈藥不僅可以長生不老。”
“而且可以將一個殘缺的身體,補充完整。”
“這也是宦官們蠱惑唐憲宗尋找仙草靈藥的原因。”
“癡迷於長生不老,又自以為是的唐憲宗,逐漸被宦官們蒙蔽了心智。”
“他開始任用奸臣,罷免賢相,貶斥刑部侍郎韓愈,大量重用宦官。”
“這一切,杜秋娘都看在眼裡,但卻毫無辦法。”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開始服用由仙師煉製的長生仙藥。”
“服用後,唐憲宗開始變得渾渾噩噩,暴怒無常。”
“元和十五年,郭妃及其子李恒指揮宦官封鎖宮門,發動政變。”
“唐憲宗暴崩,李恒繼位,即唐穆宗。”
“唐穆宗李恒,不僅荒淫無道,而且極為好色。””
“他垂涎杜秋娘的美色,也敬佩杜秋娘的才華與德行。”
“但杜秋娘畢竟是父親的愛妃,礙於人倫綱常。”
“唐穆宗隻得任命杜秋娘為傅姆,負責教導和撫育唐穆宗的六皇子漳王李湊。”
“長慶四年,由於日夜沉浸於女人裙下,外加過度服用長生仙藥,年僅30歲的唐穆宗突然駕崩。”
“唐穆宗駕崩後,唐敬宗繼位。”
“但僅僅兩年,唐敬宗就被宦官秘密刺殺。”
“杜秋娘眼見三位帝王,接連暴斃而死,心中猜測必定是宦官閹黨在作祟。”
“於是,她與宰相密謀,決心重振朝綱,除掉宦官,並擁立漳王李湊為帝。”
“但此時宦官集團的勢力已經極為龐大,杜秋娘與宰相最終被叛徒告密,行動失敗。”
“宦官王守澄為了永絕後患,假詔下令。”
“將漳王李湊貶為庶民,將宰相貶為江州司馬,將杜秋娘削籍為民。”
“唐文宗大和七年,唐朝著名的詩人杜牧路經潤州,偶遇杜秋娘。”
“杜秋娘笑談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令杜牧十分感慨和敬佩。”
“杜牧當即為她作詩一首,也就是流傳千古的《杜秋娘詩》。”
洪宣嬌:晚唐絕代佳人杜秋娘,做過歌妓也當過皇妃,仍活成通透女詩人。
杜秋娘,生長於江南水鄉,原本是金陵的一名歌妓。
從小就善於歌舞的她,很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寫詩填詞。
並且用歌舞的方式演唱出來,一曲《金縷衣》打動世人,也打動了藩帥李錡。
15歲那年,李錡為她贖身,將她帶回家。
自此,絕代佳人杜秋娘從金陵的歌舞場退出,成了李錡的一名侍妾。
雖然李錡後院的金絲雀,但這位傳奇女子的故事,並沒有止步於此。
晚唐多紛亂,唐順宗僅在位八個月,即傳位給兒子唐憲宗李純。
為了加強中央統治,唐憲宗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
讓李錡升為鎮海節度使,同時卸掉鹽鐵轉運使一職。
李錡本就野心勃勃,這一明升暗降讓他更加不爽,決心一下,就起兵造反了。
然而,李錡空有一腔野心,實力卻跟不上。
他的兵變還沒正式發動,就被親外甥裴行立抓住,押送到長安聽候發落。
杜秋娘身為叛臣李錡的家中女眷,連帶著獲罪,被發配到宮中為奴。
一向擅長歌舞的杜秋娘,在宮中也難掩她的才華,重新做回了歌妓。
有一次,唐憲宗在觀看歌舞節目時,表演者恰好是杜秋娘。
杜秋娘一曲動人,如夜鶯般的歌喉引人注意,而她的原創曲目《金縷衣》更是儘顯才華。
再看這位歌甜人更美的佳人容色絕豔,唐憲宗也不可避免地動了心。
自此,唐憲宗的深宮多了一位寵妃,秋妃。
嫁給唐憲宗後的杜秋娘,或許開始進入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唐憲宗雖然是位年輕天子,卻為人頗為賢明,善用賢能,慧眼識珠。
杜秋娘的一身才華,並未隨著進入深深唐宮就被掩蓋。
反而猶如蒙塵的明珠一般,得以重見天日。
雖是寵妃,杜秋娘卻時常能伴隨唐憲宗身旁。
同他一起探討國家大事,為朝政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兩個靈魂,一見如故。
杜秋娘靠著溫柔的性格和剛毅的靈魂,讓這位帝王為其傾心。
拋開外在的身份不談,單說從陪笑賣唱,到指點江山的變化。
這宮中歲月應當是杜秋娘精神上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了,隻可惜好景不長。
晚唐的國運江河日下,縱然是再賢明的皇帝,也難以力挽狂瀾。
唐憲宗不明不白地橫死宮中,突然的駕崩,讓這紛亂的唐宮更加衰頹。
之後的杜秋娘,雖然不再是皇妃了,但她的生活變化並不是太大。
因為二十四歲的太子李恒,也就是唐穆宗即位後,任命杜秋娘為他兒子李湊的傅姆。
在這偌大的深宮中,杜秋娘並沒有因為唐憲宗之死而受到冷落,反而能繼續過養尊處優的生活。
或許正是因此,杜秋娘才將自己的一身才華毫無保留,細心教導和照顧李湊。
然而,唐穆宗荒頹好色,三十來歲就英年早逝,十五歲的太子李湛登基。
唐敬宗也不讓人省心,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然而,這一切原本與杜秋娘沒有多大關係,杜秋娘的靠山李湊也被封為了漳王。
若是杜秋娘隱忍低調,或可安穩富貴一生。
可杜秋娘並非那種苟且偷安的人,她溫柔外表下藏著一顆剛毅熱烈的心。
自從進宮以來,杜秋娘目睹了三位帝王不尋常的死,她認為這一切都源於宦官王守澄。
抱著為朝廷鏟除禍害的信念,她企圖聯合宰相密謀鏟除王守澄,並且立李湊為帝,結果意料之中的失敗了。
王守澄老早就看破了她的計劃,提前做好了對策。
擅長歌舞、滿腹才華的杜秋娘,又怎麼會是老奸巨猾的對手。
這一敗,就再也沒有回頭路。
李湊從漳王的位置被拉下來,因此被貶為庶民。
宰相也被貶謫為江州司馬,杜秋娘則被趕出宮,送還故鄉。
昔日一曲傾城的絕代佳人,唐憲宗捧在心間的絕色寵妃,如今已成落魄歸鄉的垂垂老婦。
或許有人會為杜秋娘覺得不值,認為她不該為一時的衝動,換得如此落寞淒涼的結局。
可若是能重來,想必杜秋娘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她做過歌妓,也當過皇妃,見過惡人的嘴臉,也遇到過善良的靈魂。
寫出那樣通透的詩,擁有那樣剛毅又通透的靈魂,豈會為榮華富貴迷了眼。
或許隻有最後的一搏,才算是對昔日唐憲宗寵愛的回報與不辜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