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花愁甄皇後(2 / 2)

因此不管是在文學素養以及整個人的修養方麵,都相當不錯。

再加上甄宓天生麗質,吸引到很多達官貴人的注意。

也就是這個原因,促使甄宓被袁紹看中,選為自己兒子袁熙的老婆。

甄宓嫁給袁熙之後,小兩口日子也算可以。

而且不管是袁紹還是袁紹的老婆劉氏,都對甄宓特彆滿意。

在袁熙前往他地征戰之後,甄宓就專門留在鄴城照顧婆婆劉氏。

此人可是一個狠角色,她在袁紹死後,就將袁紹的幾個美麗妃子毀容,然後殺掉。

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都能夠得到其讚美,就足以說明甄宓的特彆之處。

不僅如此,為了保護甄宓,在曹丕大軍攻入鄴城之際。

劉氏還專門在甄宓臉上塗抹一些汙漬,用頭發遮住甄宓的美貌,劉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甄宓被士兵糟蹋。

眼看自己和婆婆就要歸西了,甄宓不覺淚流滿麵。

淚水抹掉了一些汙漬,漂亮臉蛋隨之露出一些來。

曹丕進入鄴城看到甄宓之後,覺得十分好奇,就叫甄宓把頭發撥開。

看到甄宓美貌之後,曹丕眼睛都直了。

這一切劉氏都看在眼裡,慶幸自己和甄宓終於可以活下來了。

果不其然,曹丕直接將甄宓帶回營地,並且向曹操請示自己要娶甄宓。

曹操見到甄宓之後也很滿意,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甚至有人說曹操其實早就看上甄宓,可是鄴城之戰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所以曹操隻能成全兒子。

畢竟和兒子爭搶女人這種事情不光彩,曹操還是做不出來的。

甄宓嫁給曹丕之後,以自己的真實能力贏得曹丕、卞夫人以及朝中大臣的喜愛。

大家都認為甄宓就應該是曹丕的正妻人選,要是將來曹丕能夠繼位,必然大家都希望曹丕立甄宓為正室。

在當時而言,曹丕對甄宓也十分寵愛,甄宓還為曹丕生下一兒一女,其中兒子就是後來繼承曹丕皇位的曹叡。

結合多種因素來看,不管是母憑子貴,還是從甄宓的自身能力而言,曹丕都應該繼續寵愛甄宓才是。

可惜的是,甄宓這個人過於正直了,而且也沒有什麼壞心眼。

因此讓另外一個女人有了截胡的機會,此人就是曹丕後來立的皇後郭皇後。

她嫁給曹丕的時候,就已經三十歲了。

可是依舊得到曹丕寵愛,足以說明郭皇後這個人不簡單。

“還有一說,曹操好人妻,在破城之時,有心想要將甄宓占為己有。”

“可惜先一步進入袁府的曹丕,見到身著粗衣滿臉汙垢卻依舊難掩其芳華的甄宓,便心悅於她。”

“曹操聽聞了曹丕的心思,就為他迎娶了甄氏。”

“甄氏嫁給曹丕後,雖擅寵數年,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

“但也竭儘孝道,溫婉寬和,讓所有冷眼旁觀的人看到了這個二嫁之婦的明理賢惠、進退有度。”

“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隨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和甄氏留守於鄴城。”

“當時卞夫人身體抱恙,甄氏不能及時照顧問候,急得寢食難安,時常偷偷哭泣。”

“身邊下人告訴她說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仍然不信,所以更加憂心。”

“之後得卞夫人回信,說身體已經恢複,甄氏才放心起來。”

“建安十七年,大軍回鄴,甄氏去迎接。”

“看到卞夫人時悲喜交加,周圍的人看了都感動不已。”

“卞夫人見甄氏這麼關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淚。”

“甄氏對曹丕妾侍中有寵地勸勉她們努力上進,對無寵的也安慰開導,並常常勸曹丕。”

“古時黃帝子孫繁盛,是因為妻妾多的緣故。”

“所以夫君也應該多納賢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

“可當命運的齒輪被不斷推動,曾經的愛與美好終究會隨風逝去。”

“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封曹叡為武德侯。”

“六月率軍南征,甄宓留駐在鄴城。”

“十月,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

“禪位以後,退位為山陽公的劉協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為妃嬪。”

“另有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同時得到寵愛,甄宓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閨怨話語。”

“公元221年,郭氏得寵,便向曹丕進讒言。”

“悉聞甄夫人不自重,對皇上多有怨言。”

“曹丕借此遣使到鄴城,賜毒酒於甄宓。”

“可憐的甄宓就這樣香消玉殞,她最終沒有喚回曹丕的真愛,隻等來一杯讓她慘死的毒酒。”

“空留一曲曹植的《洛神賦》流傳千古,成為建成絕響。”

陳圓圓:曹丕賜死甄宓後,在其口中塞入汙穢之物。

郭皇後也是出生於官宦世家,與甄宓有所不同的是,甄宓從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統教育。

而郭皇後則是從小接受政治鬥爭的耳濡目染,形成了特殊的性格特點以及屬於自己的謀略。

剛好這種謀略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得到充分發揮的機會。

曹丕與曹植的世子之爭,當時曹丕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勝利,就和郭皇後息息相關。

在曹丕奪嫡的過程中,郭皇後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得到曹丕更多寵愛。

反觀當時的甄宓,則因為沒有參與其中,因此逐漸被曹丕冷落。

曹丕將甄宓留下照顧母親,自己則帶著郭皇後等人繼續瀟灑。

並且這一去就是很長時間,一直到曹操去世、曹丕繼位之後。

曹丕都沒有將甄宓接到京城,這就讓很多人都有所不滿了。

曹丕取代漢獻帝登基之後,直接麵對的一個難題就是立皇後。

當時朝中大臣的建議是立甄宓為皇後,可是曹丕心中的最佳人選卻是郭皇後。

畢竟此人在自己奪嫡以及登基的過程中幫助最多,曹丕自然偏向郭皇後一些。

原本郭皇後和甄宓之間,並沒有利益糾紛。

可是在立皇後這件事情上,立即就產生了巨大衝突。

隻有除掉甄宓,郭皇後才能夠得到大臣們的支持,自己才能夠順利成為皇後,郭皇後心中逐漸產生一個奸計。

為了除掉甄宓,郭皇後也是煞費苦心,一直在尋找甄宓的缺點。

奈何始終沒有找到可以攻擊甄宓的地方,一直到甄宓因為曹丕長時間不接自己回京城。

而隨便抱怨了幾句之後,郭皇後才找到收拾甄宓的機會以及證據。

郭皇後借題發揮,不斷在曹丕耳邊說一些甄宓的壞話。

以至於曹丕一時衝動,就派人去賜死甄宓。

奈何此人剛剛離去不久後,曹丕又因為做了一個夢而後悔,想要阻止其殺害甄宓。

可惜最終還是晚了,等曹丕想要阻止之際,甄宓早已自殺而亡。

曹丕帶著無儘的恐懼以及內疚,來處理甄宓的後事。

原本他大可厚葬甄宓,可是因為立皇後的事情還沒有塵埃落定。

再加上甄宓是自己派人去賜死的,要是又厚葬甄宓,不就是表明自己錯殺她了麼。

作為皇帝,曹丕肯定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隻能將錯就錯。

可是畢竟甄宓是被自己錯殺的,曹丕擔心甄宓到陰間會指責自己錯誤,同時還擔心自己百年之後無顏麵對甄宓。

所以曹丕就按照一些迷信的做法,對甄宓被發覆麵,以糠塞口。

用頭發遮住臉,是為了防止甄宓見到他人指責自己,用糠塞住口則是為了防止甄宓在陰間開口說話。

畢竟隻有堵住嘴,甄宓才無法說出真相,不得不說曹丕這種做法足夠狠毒殘酷。

當曹丕做這一切的時候,有個人一直在默默關注著,此人就是甄宓的兒子曹叡。

當時曹叡已經十多歲,對甄宓之死印象特彆深刻。

甄宓死後,郭皇後如願以償成為皇後,後來因為自己沒有子嗣。

她擔心皇後位置不保,所以就認養了曹叡。

曹叡明白郭皇後的為人,在被其撫養之後,一直表現出孝順以及聽話的一麵,深得郭皇後喜愛。

在郭皇後的幫助下,最終曹丕立曹叡為太子。

可是在曹丕去世、曹叡登基之後,曹叡立即一改之前對郭皇後的態度。

而是不斷逼迫郭皇後自殺,因為曾經母親自殺的場麵,曹叡從來未曾忘記。

郭皇後在曹叡的逼迫下,最終隻能自殺。

死後也被曹叡按照當年曹丕對待甄宓的方式,將郭皇後被發覆麵,以糠塞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