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麵臨著自己的理想和養家的兩大難題,此時的王維雖然看似閒適自在但卻內心受折磨。”
“好景不長,王維的妻子清河崔氏,於公元731年難產去世。”
“一夜之間,王維喪妻失子。”
“清河崔氏同王維年少夫妻,兩小無猜。”
“王維還為其拒絕皇家賜婚,痛失愛妻的王維心中自然是悲痛萬分。”
“但他並沒有向大多數文人一般大寫悼詞,而是開始投身於南方山水,開始了自己半官半隱的生活。”
“也或許是愛妻離世,使得王維參透了人生,愈發的明白了摩詰所代表的淨之意。”
辛棄疾:王維的魅力在於,把不痛快活成了詩意。
李白到了四十多歲,仍寫詩乾謁,不過希望謀得一官半職。
白居易讀書讀得口生瘡,手磨繭,隻為一日看儘長安花。
入朝為官,治國安邦,這是千年來文人士大夫的終極理想。
王維也不例外,他心中的這一團火從未熄滅過。
閒居幾年後,他決定再次入朝。
可黃獅子舞事件背後的權利交鋒,讓他明白了,君子應不立危牆之下。
他開始收起傲氣,放下身段。
他獻詩給丞相張九齡,詩中自比賈誼,懇請提攜。
如果張九齡能看中他,他甘願做任何工作。
上任右拾遺不久後,王維又寫了一首言誌之作給張九齡。
他變得進退有度,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遊刃有餘。
他入朝有一批王公貴族當朋友,出則有一群文友玩山遊水。
他跟一乾王子公主賞玩音樂,卻從不去站隊,不去摻和是非恩怨。
他跟裴迪、晁衡、李龜年等來往唱和,卻不結黨營私。
總而言之,他跟誰都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跟誰的關係都處理得融洽妥帖。
這些積攢的人脈,最後也幫他度過了人生危機。
在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攻下長安,王維被迫接受偽職。
後來,大唐軍隊收複洛陽,王維等接受偽職的三百餘人受審。
這些人中有的被處死,有的被廷杖,有的被流放,王維最後卻安然無恙。
原來,好友裴迪當初去菩提寺探望王維時,把王維吟誦的一首詩《凝碧詩》給記了下來。
在朝廷審查王維時,裴迪出示這首詩,並據理力爭。
闡明詩中包含了王維對逆賊的態度,對朝廷的忠心。
不僅如此,王維的一乾好友和同僚也紛紛出言力保。
唐肅宗聽完眾人意見,便放了他。
王維的改變,思維上轉個彎,讓他廣攏人緣,一路扶搖直上,最後官至尚書右丞。
“妻子走後的第二年,王維的人生遇到了一位大伯樂——張九齡。”
“張九齡升官至洛陽擔任宰相,王維一首《上張令公》獲得張九齡賞識。”
“其後又先後向張九齡獻詩多首,張九齡十分看重王維這一匹千裡好馬。”
“此時獻詩求進的王維,早已經不是當初在盛世洛陽之中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其生活苦楚,其喪妻之痛早已將其壓垮。”
“王維遇到張九齡,對曾經的他是不幸,但對現在的他是幸運的。”
“在張九齡的提攜之下,王維當上了右拾遺。”
“可惜好景不長,張九齡在任不過3年,就被奸臣李林甫陷害貶職,流放荊州。”
“而王維作為張九齡一手提攜上來的人,也被李林甫針對,美其名封為刺史出使大漠。”
“王維此時也開始放平心態,不再追求官名俸祿。”
“即使麵對風沙飛起的大漠景象,也能提筆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澎湃欣賞之心。”
“大漠雖苦,但風氣淳樸,王維在此中尋找到自我,不再如在長安當官那般如履薄冰。”
“並且在涼州大漠之中,王維結識了自己的莫逆至交——裴迪。”
“裴迪同王維在涼州燒水煮茶、吟詩作對好不快活,王維仿佛又回到了剛入長安同歧王李範在一起之時。”
“後王維雖然又被調回長安任職,但此時的長安已經是奸臣當道混亂無比,大漠之中的瀟灑肆意已經深深刻進了王維的腦海之中。”
“後來,因唐朝動蕩不安,安史之亂爆發。”
“唐玄宗逃離長安,王維卻在這個過程中不幸被叛軍所孚。”
“王維的名氣和聲望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是十分具有影響力的,叛軍十分的需要王維這樣的人物為他們正名以獲得百姓的支持。”
“王維雖然喝完裝病但也逃不過被叛軍送押到洛陽,王維被囚禁在了洛陽的菩提寺之中。”
“不僅如此,叛軍還大放消息對百姓說,王維已經為他們效力。”
“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唐軍開始逐步收複洛陽長安等地,安史之亂被平息。”
“王維因其弟是安史之亂平叛主將以及《凝碧詩》一詞,並沒有收到多大的牽連,最後還官至右丞。”
“晚年的王維因病重辭官,終於又回到田園中去,過上了他的退隱山林的生活。”
李清照:四大喜和四大悲交融的王維,他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母親崔氏臨終前曾問過王維一個問題,知道為什麼叫王維,字摩詰嗎?
王維精通佛法,自然心知肚明。
維摩詰原本是一位印度高僧,這三字意為沒有汙垢,即淨。
禮佛的母親把他的名字拆開來為自己命名。
這樣的名字,仿佛命運冥冥中已給他鋪上了人生底色。
幾十年的為官生涯,王維看到太多齷齪與黑暗。
有派係之間的傾軋,有以權謀私的貪欲。
一心為國的良相被罷黜,躬身請命的好官被排擠。
李林甫肆無忌憚地把持朝政,上演野無遺策的鬨劇。
有才華的人得不到啟用,把朝堂弄得烏煙瘴氣。
他心裡悲憤,不想同流合汙。
因為皇帝不察,濫用胡將,安祿山勢力坐大,導致安史之亂。
那時,長安城的宮室被焚燒,許多城池都成為修羅場,百姓十不存一。
放眼望去,人煙斷絕,千裡蕭條。
他心裡愴然,一個偉大的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頹。
經曆如此種種,王維不斷地拷問自己。
人人都趨之若鶩的官場,為什麼自己非得往裡麵擠?
生活千萬種,我自有天地可棲居。
他不再關心官場的爾虞我詐,開始苦心經營藍田輞川彆業。
經常邀請裴迪等好友過來小住,一起談琴賦詩,把酒閒談。
他采取了圓通混世的人生態度,半官半隱地生活起來了。
有事上朝,無事還家。
王維身在官場,心在山水,得以一顆清淨心過日子,生歡喜。
大部分人無法決絕地脫離社會,隱遁起來。
也無法在社會中不計底線,混成人精。
因此王維的存在,豐富了人生道路選擇的可能性。
人這一輩子,得自洽於內心,又得融於世俗。
像王維一樣,接受必須接受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放下應該放下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