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年逾古稀時,在自傳中描述了自己時乖運舛的一生。
王族後代真假難辨,但天資卓越,傲視同儕。
立誌繁榮大唐,朝廷裡卻儘是讕言中傷。
曆經皇權更迭,變革失敗,生離死彆接踵而來。
仕途蹭蹬,嬰疾於床,孤身自傳。
如此時運不濟的人生,但他寫給自己的銘文卻是。
出身高貴,也算長壽,這是上天賜與我的福分。
多災多難,這是命運對我的考驗。
懷才不遇,蜚語纏身,但我於心無愧。
日薄西山,但我會安然無悔地離開這茫茫天地。
原來,所遭所遇,不過是老天編造的一場戲。
曲中人按著既定情節走,但自身的情緒好壞全憑自信與否。
劉禹錫不管處境如何落魄,他都堅信自己參與的改革無可非議,堅信自己天賦異稟。
而紅塵中人時時情緒低落,不過是因為內心自卑。
“唐代宗大曆七年,細雨迷蒙,劉禹錫出生於蘇州嘉禾縣。”
“劉禹錫的祖上其實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大搞胡人漢化,率部遷都洛陽。”
“上層貴族紛紛改了漢姓,劉氏祖上劉亮便是其中之一。”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造反,兵峰直指洛陽。”
“劉禹錫祖父劉鍠和父親劉緒舉家南遷,來到蘇州嘉禾。”
“劉緒夫婦屬於老來得子,劉禹錫生下來便體弱多病,父母總是給他穿的暖暖和和,經常讓保姆用厚被子抱在懷裡。”
“一旦發病,便請巫醫,不是針灸,便是灌藥。”
“每當此時,劉禹錫便哭的撕心裂肺,不可抑止。”
“劉家世代習儒,就靠詩書經史謀求富貴榮華。”
“劉緒本來想考進士,奈何被安史之亂打斷了,遂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劉禹錫是個天生讀書種子,在父親精心教誨下,從小便有孺子可教之美譽。”
“十七歲,劉禹錫開始學醫。”
“他看到同齡人個個生龍活虎,武健可愛,自己卻孱弱多病。”
“遂生羞愧之心,於是借了很多醫書來讀。”
“唐德宗貞元八年,金風送爽,劉禹錫北漂長安。”
“唐代科考都是正月考試,二月放榜。”
“所以舉子們需要提前一年來到長安,安頓吃住,拜拜碼頭,宣傳造勢。”
“翌年,劉禹錫一舉考中進士,接著考中博學鴻詞科。”
“劉禹錫連中兩科,還是沒能做官。”
“原來吏部試分為上等和次等,隻有上等才能即刻給官,次等就得活動活動,想想辦法。”
“貞元十一年,劉禹錫高中吏部出類拔萃科,授官太子校書。”
“劉禹錫連中三科,每科一考即中,這在大唐科考史上絕無僅有。”
“就在劉禹錫準備一展宏圖之際,噩耗傳來,父親劉緒病逝於揚州。”
“劉禹錫隻好罷官丁憂,守孝三年。”
“貞元十六年,年近而立的劉禹錫守孝期滿,騎鶴下揚州,給節度使杜佑當幕僚。”
“本來在揚州呆的挺好,但是母親不喜歡在江淮住,想去帝都。”
“劉禹錫便跟杜佑說了,杜佑便給宰相寫了一封信,宰相便把他調入京師。”
“翌年初冬,飛雪飄零,劉禹錫在韋夏卿推薦下,出任監察禦史。”
“劉禹錫擔任監察禦史期間,認識了王叔文,柳宗元等十幾名誌同道合之士,結為生死之交。”
“同時認識了韓愈,韓愈也是監察禦史。”
“劉韓柳三人經常聚在一起,探討詩賦創作,縱論天下大勢,提倡古文運動。”
“沒過多久,韓愈便被排擠出京。”
“韓愈被貶緣因反對宮市,具體主持宮市的便是王叔文。”
“因此韓愈懷疑劉禹錫和柳宗元將他平日語言泄露給王叔文,遂對二人心生怨恨。”
“劉柳一時炙手可熱,權勢熏天,京師人士不敢直呼其名,道路以目。”
李清照:屢次被貶卻不改初心,兩次硬剛滿朝大臣。
詩豪顧名思義,劉禹錫寫的詩大多都比較豪邁,跟同時代的白居易並稱劉白。
雖然經曆了安史之亂,盛唐繁景已去。
但是和白居易的詩多為反映民間疾苦不同,劉禹錫的詩多了幾分豪邁,能在彆人悲觀的地方達觀。
事實上,劉禹錫不僅詩寫得豪氣,性格同樣也非常剛強。
與李白超脫於世的豪不同,劉禹錫的豪,是實實在在的。
他的一生是永不退縮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奔馳在準備被貶的路上。
大丈夫顯本色,唯真英雄不退縮,劉禹錫的一生可以說是剛剛剛的一生。
唐順宗李誦繼位,由於原太子侍讀王叔文進入唐朝核心中樞,主持改革事務。
而與王叔文交好的劉禹錫受到其器重,與柳宗元一道成為改革集團的核心人物。
但由於改革觸犯了大官僚集團的利益,最後導致唐順宗被迫退位。
而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刺史,後隨即又被貶為司馬。
此後十年,劉禹錫一直在朗州擔任朗州司馬。
從意氣風發的朝堂新貴,到落魄狼狽遠走他鄉,年僅20多歲的劉禹錫展現了其樂觀的一麵。
雖然朗州地處西南,民風落後,沒有能與劉禹錫暢談的人。
但他一方麵以詩寄情,從當地民謠中汲取營養,寫下了很多詩抒發內心的情感。
另一方麵他也積極尋求再度複起的機會,時刻關注朝堂風向。
唐憲宗頒布赦令,看到希望的劉禹錫向自己的老上司杜佑寫信求助,表達想要複起的決心。
最終,在朗州苦熬了十年的劉禹錫再次奉旨回京。
從當年的青蔥少年,到現在已經接近不惑之年,但劉禹錫並沒有被歲月磨去棱角。
當大家都以為他可以安分點的時候,不知道退縮為何物的劉禹錫在第二年春天寫了一篇《玄都觀桃花》,幾乎罵遍了整個朝堂。
他將朝中的官員比作桃樹,說他們得勢也是自己離開後的事情,以此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
於是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劉禹錫再次被貶,這次要到更遠的播州當刺史。
幸虧有裴度和柳宗元從中斡旋,後改為連州刺史,後又任和州刺史。
這次一貶又是十三年,當年的小劉已經變成了老劉。
已經50多歲的劉禹錫被調回洛陽,次年新帝登基,又被調回長安任主客郎中。
被謫貶了23年,在外麵吃儘苦頭的劉禹錫,在各位大臣眼裡應該差不多已經屈服。
畢竟人一生能有幾個23年,接近職業生涯尾聲的老頭這次肯定能老老實實了。
但是劉禹錫的眼裡就沒有妥協兩字,硬剛一切不服,這就是他的行事準則。
於是繼《玄都觀桃花》後,姊妹篇《再遊玄都觀》問世。
把桃花比作唐憲宗在位時得勢的大臣,道士比作唐憲宗,菜花比作當今的大臣,幾乎將前朝當朝的大臣全覆蓋地噴了一遍。
不甘寂寞的劉禹錫,時刻不忘戰鬥的劉禹錫再次讓大家見識到了他那顆想剛的心。
雖然這次沒有立馬被貶,但是幾年之後又被攆出了京城。
劉禹錫的一生是剛正不阿的一生,也是樂觀積極的一生。
雖然仕途坎坷,複起不久後就被貶他鄉。
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本心,始終保持昂揚的鬥誌,堅決不畏懼強權。
即使在垂垂老矣的暮年,仍舊飽懷希望和鬥誌。
在第二次被貶後的回京途中,已經54歲的劉禹錫路過揚州與好友白居易相聚。
白居易為他惋惜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他卻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回贈白居易。
希望通過詩句中慷慨激昂的氣概感染好友,也顯示了劉禹錫雖至暮年,但仍然樂觀飛揚的心態。
越了解劉禹錫,越覺得他這個人軸。
這種軸,體現在他被謫貶後達觀的心態和豪邁的氣度,也體現在他屢教不改地抨擊朝堂小人。
雖經歲月沉澱,現實蹉跎,但仍然以剛正麵的作風,處理世事。
就是這種軸,才更顯得難能可貴,更值得尊敬。
“王叔文尤其器重劉禹錫,認為他乃宰相之器,遂將鹽鐵度支工作交給他全權處理。”
“王叔文跟劉禹錫說,隻要把鹽鐵度支之權牢牢抓住,也就控製了大唐財賦收支,就能結交宮中用事的宦官權貴,籠絡各路掌軍將領。”
“但是劉禹錫聲望資曆都不夠,如果一下給他弄個鹽鐵度支使,就會引起朝中反對。”
“於是王叔文讓杜佑擔任鹽鐵度支使,讓劉禹錫當杜佑副手。”
“劉禹錫以前在揚州給杜佑當幕僚時,二人關係融洽。”
“王叔文正是想到這一點,才讓二人再次配合。”
“杜佑已是七十多歲,年老力衰,樂當甩手掌櫃。”
“劉禹錫門前車馬如市,晝夜不歇,每天簽發上千封公文,用來緘封的漿糊就得一鬥麵粉。”
“這近半年的時間是劉禹錫仕宦生涯的高光時刻,可謂出道即巔峰。”
“唐憲宗永貞元年,王叔文集團好日子到頭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叔文被貶渝州司戶,隨後賜死。”
“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走到江陵,恰逢韓愈,二人相對唏噓,互道珍重。”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約。”
“縱觀劉禹錫前半生,完全可以總結為一個字,便是順。”
“他沒有父母早逝家道中衰的困苦,沒有學業受挫屢試不第的煎熬,沒有上司欺軋同事虞詐的曆練。”
“他就像一隻中了錦鯉的幸運兒,一路青雲,到達巔峰戛然而止。”
“宛若一隻風箏,風起時扶搖直上,風停後跌落塵埃。”
“一個人如果一直順風順水,不受挫折,就會無限放大自己的能力。”
“以為無所不能,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一旦受挫,便會意氣消沉,怨天尤人,甚至絕望自殺。”
“朗州地處偏壤,士風鄙陋,劉禹錫舉目殊俗,無與可言者。”
“他住在招屈亭附近,終日靠寫詩作賦打發漫長無聊的時光。”
“劉禹錫在朗州一呆就是十年,經濟上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壓抑讓他痛苦不堪。”
“唐代司馬專為貶謫之人而設,劉禹錫雖然官為司馬,其實並不乾事。”
“同事們知道他得罪朝中大佬,避之唯恐不及,以免引火燒身。”
“所以他形單影隻,孑然一身,終日呆坐,宛若行屍。”
“被貶永州的柳宗元一首《江雪》非常形象的描述了這種孤寂生活。”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但是劉禹錫慢慢適應了下來,比柳宗元狀態好點。
“這也是一直順風順水之人一大優點,他們隻是一開始接受不了這種巨大落差,一旦適應,反而比彆人能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