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浮浮沉沉,不斷更替。
在每一個朝代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光輝,點亮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芒。
在南宋的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讓世人敬佩。
比如精忠報國的嶽飛,又比如愛國詩人辛棄疾,還有才華橫溢的陸遊。
說到陸遊,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詩。
是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慷慨。
也是他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的遺憾。
還是他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豁達。
他的一句句詩,都表達出他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宋徽宗宣和七年,陸遊生於越州山陰的一個官宦世家。”
“其高祖陸軫為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尚書吏部郎中。”
“祖父陸佃為熙寧年間進士,官至尚書右丞。”
“父親陸宰為兩宋知名藏書家,曾任北宋京西路轉運使,南宋時知臨安府。”
“靖康元年,在陸遊出生一年後,時任京西路轉運副使的陸宰因遭彈劾而被罷職,隻好攜全家南歸。”
“當時正值金兵再度南侵,北宋局勢動蕩。”
“同年十一月,汴京淪陷,年幼的陸遊隨家人顛沛流離,陷入逃難的隊伍之中。”
“此後陸遊隨父親逃往東陽一帶躲避戰禍,直到局勢穩定後。”
“陸宰才攜家眷返回老家山陰,從此隱居不再出仕。”
“陸遊自幼好學,在寓居東陽時期已經開始讀書。”
“自東陽還家之後,陸遊始入私塾,師從毛德昭,後又入鄉校學習。”
“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加之從小就對詩書有著彆樣的熱情和領悟力,陸遊十二歲便能作詩文。”
“因為祖上的恩蔭,陸遊年少即補官登仕郎。”
“紹興十年,陸遊曾赴臨安參加科舉考試,不過未能中試。”
“但是在紹興十二年,十八歲的陸遊得緣拜南渡後的詩壇領袖曾幾為師。”
“曾幾同時也是朝中的主戰派人物,一生力主抗金,其詩文和思想都對陸遊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紹興十三年,陸遊曾再次前往臨安準備參加禮部的考試,但卻因遭排斥再次落第。”
“此後不久,陸遊與表妹唐琬結為夫妻。”
“唐琬才貌雙全,陸遊與之情投意合。”
“婚後,夫婦倆伉儷情深,陸遊曾為唐琬寫下不少閨房吟唱的佳作,為人傳頌。”
“然而,陸遊的父母卻擔憂兒子沉溺閨房之樂而惰於學業,影響前程。”
“於是強迫陸遊休妻,陸遊隻能忍痛與唐琬分手,而後又奉父母之命娶了繼室王氏為妻。”
“與唐琬離異之後,陸遊開始埋首讀書,借以減少內心的苦悶,並再次嘗試考取功名以實現人生理想。”
“紹興二十三年,陸遊趕赴京城臨安參加鎖廳試,被推為第一。”
“秦檜之孫秦塤恰好排在陸遊後麵,秦檜因此而發怒,將主考官全部治罪。”
“第二年,陸遊參加禮部考試,主司又將他排在前列。”
“秦檜憤而將其貶黜,而陸遊也因此遭到秦檜的嫉恨。”
“直到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後,陸遊才開始赴福州任寧德簿。”
“兩年後,陸遊離開福州,回到朝廷擔任敕令所刪定官。”
“回到朝廷後,陸遊大力陳說殿前都指揮使楊存中不合適長時間掌管禁旅,進言罷免楊存中,得到宋高宗采納。”
“有寵臣購買北方的珍玩來進獻給高宗,陸遊上奏稱此行會虧損聖德,乞求禁止。”
“陸遊又上奏稱,不是宗室外戚的,即使是有功勳,不也要輕易封王爵。”
文天祥:陸遊以一首《釵頭鳳》來追憶自己與唐婉的愛情,寫得刻骨銘心,感動世人千年,真是聞者傷心!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這是一首思人的愛情詩,詩歌題為《釵頭鳳》。
當年陸遊19歲,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婉家訂親。
婚後夫妻恩愛,琴瑟和鳴。
不料卻被陸母以無所出為由,休掉了唐婉。
那年,陸遊也不過22歲。
26歲時,陸遊在沈園與唐婉重逢。
醉酒後,在園壁上,寫下了這首《釵頭鳳》。
詩人開篇說紅酥手,黃縢酒,這裡的紅酥是紅潤酥膩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手!
詩人說唐婉那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
其實,宋朝初期,民風還是很開放的,陸遊還是可以與前妻唐婉見上一麵。
所以,那日在沈園,陸遊應該是見到了唐婉夫婦!
唐婉還捧了一杯酒給陸遊,也許就是這杯酒,讓陸遊再次淪陷了!
詩人看見沈園,春色依舊,但卻物是人非。
唐婉已經不是陸遊的唐婉了,就像那宮牆中的綠柳,早已遙不可及!
對於陸遊而言,這是多麼悲傷的事情。
此時,正值春天,沈園的春風,是那麼美,那麼暖!
可吹在陸遊臉上,陸遊卻說春風是多麼可惡啊!把我的歡情都吹得稀薄!
可見詩人內心是多麼痛苦!他絲毫感受不到,春天的氣息!
最後詩人說,這些年生活十分蕭索,遙想當初,隻能感歎!錯!錯!錯!
陸遊與唐婉並非和離,而是休妻,休妻與和離差距是很大的!
陸遊與唐婉都是大家族出身,都是需要顧忌臉麵的。
陸家給出的理由是犯了七出之條,沒有生育子嗣,這點唐家也無話可說!
陸遊那麼愛唐婉,卻不顧及唐婉的名聲,休掉了她!
隻能說明一件事,陸母太厭惡唐婉了!
其實陸遊已經儘力了,陸遊曾將唐婉藏於彆院,也曾多次忤逆母親。
宋朝是非常重視孝道的朝代,甚至把孝道當成官員考核的標準之一!
在宋朝,孝道貫穿了生活的方方麵麵。
不重孝道的人,不僅被家族唾棄,連基本生存都難!
陸母以死相逼,若陸遊為了唐婉不顧孝道,就算反抗成功!又能如何?
他們完全不可能回到最初,陸遊仕途儘毀,唐婉名聲儘毀!
兩人最終的結局,隻會更淒慘!在那個時代,太難了!
陸遊連說三個錯!錯!錯,這裡有對陸母的怨,也有對唐婉憐惜,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自責。
詩人再次見到唐婉,唐婉又是什麼模樣呢?
詩人用了一個詞人空瘦,心愛的人沒有了曾經的嫵媚動人,而是消瘦了。
而且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連臉上的胭脂都洗乾淨了,把手帕都打濕了!
可見心愛的唐婉是多少傷心啊!這一幕,如何能不觸動詩人的心房呢!
也許這一刻,詩人真得覺得自己錯了!可有錯無從說起,無從選擇!
麵對淚眼婆娑的初戀,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
怕再多看一眼,就真得舍不得離開了。
這時,詩人把目光轉向了桃花。
花落,閒池閣,那滿樹的桃花被春風吹落,灑在清冷的池塘和樓閣。
這裡的桃花,可能象征著詩人的愛情吧。
詩人對唐婉的愛,也許就像這一池的桃花,被春風吹得零零碎碎了!
最後,詩人無奈的感歎,昨日恩愛的誓言,還在耳畔回響,可這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了!
遙想當初,隻能感歎:莫,莫,莫!
三個莫!莫!莫!淒苦婉轉,把詩人的悲苦寫到了極致。
真是一場蕩氣回腸,痛徹心扉的愛情!
雖然無法考證陸遊對唐婉深情到了何種程度,但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陸遊愛過唐婉。
“紹興三十二年,陸遊因為善詞章,受到皇帝召見,還被賜進士出身。”
“不久後,他就朝廷軍政發表了個人主張和見解,希望宋孝宗能夠采納以革除時弊,實現國家統一。”
“隆興元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總領江淮兵馬,主持北伐。”
“陸遊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
“但是張浚並未聽從陸遊的建議,於同年四月發兵,結果宋軍在符離之戰中大敗。”
“北伐軍作戰失利後,宋孝宗的抗金立場逐漸偏向議和。”
“隆興二年,南宋朝廷與金國即將達成隆興和議,陸遊上疏勸阻。”
“但沒有得到采納,還被貶出都城,調任鎮江府通判。”
“陸遊與時任右丞相的張浚來往密切,追隨其左右,支持他的抗金大業。”
“但是張浚不久被解職罷相,含恨而死。”
“後來陸遊又揭發孝宗寵信的龍大淵、曾覿招權納賄、結黨營私。”
“宋孝宗對陸遊的態度更加厭惡,一怒之下又將其貶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主和派的勢力在朝廷已占上風,陸遊也因此在同年七月被改任隆興府通判。”
“次年,有人汙蔑陸遊結交大臣,鼓吹是非,支持張浚出兵,陸遊因此遭罷免。”
“隨著陸遊遊曆各地、深入軍中,他也目睹了一些不平之事。”
“當時吳璘的兒子吳挺代父掌兵,頗為驕橫妄為,多次因為微小過失殺人。”
“王炎不敢責備,陸遊請求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
“王炎認為吳拱生性膽怯並且沒有謀略,遇上敵軍必定失敗。”
“陸遊則認為,就算是吳挺遇敵,也不能保證他不失敗。”
“如果讓他手握戰功,會更加難以駕馭。”
“等到吳挺的兒子吳曦反叛,陸遊的話得到應驗。”
“乾道八年,王炎被召回朝廷,其幕僚全都散去。”
“陸遊也改任成都府安撫司參議官,並於同年十一月抵達成都。”
“但是抵達到了成都後的陸遊,隻是一個閒官。”
“終日無事可做的他寄情山水,醉心詩酒,卻因不得誌而心中鬱鬱。”
“淳熙五年,陸遊的詩作傳到杭州,孝宗讀後有所感動,遂調陸遊返回臨安。”
“但是這個決定遭到權臣的反對,宋孝宗隻好任命陸遊為提舉福建路常平茶事。”
“淳熙六年,陸遊又被任為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並於同年十二月抵達撫州上任。”
“次年,江西發生水災,陸遊號令各郡開倉放糧。”
“親自率領吏卒用小船運糧賑災,並同時向朝廷告急,請求賑災。”
“十一月,陸遊奉詔返京,卻因遭到給事中的彈劾而被罷職還鄉。”
“此後五年時間,陸遊一直閒居山陰,寄情詩書與田園山色。”
“淳熙十三年,陸遊被重新啟用,任嚴州知州。”
“陸遊上任之後,致力於恢複當地的農業發展與生產。”
“並對貪暴吏役進行嚴厲打擊,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辛棄疾:陸遊最具憂憤的一首詩,名垂後世,一呼百應。
陸遊所作的大部分詩歌雄渾豪健,與大唐李白近似,故有小李白之稱。
陸遊以愛國精神,轉變了南宋文人因國運而萎靡不振的詩風。
陸遊天資聰穎,加上有名師教導,不到舞勺之年便能屬文作詩。
當然,他能流芳百世主要是靠他的作品。
仕途方麵,他幾乎是處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