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文學的璀璨星河中,南唐後主李煜無疑是最為耀眼的星辰之一。
李煜的一生,以帝王之尊始,又以詞人之名終,是一位悲情的詞人。
他的詞繼承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其他詩人的影響,形象生動、用情真摯。
其亡國後的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
在晚唐五代詞中彆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故而李煜也被後人譽為詞中之帝或千古詞帝,他的詞又以國破被俘為分界線。
前半生,他是南唐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
詞的題材也多展現宮庭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彆緒。
亡國後,天上人間的差彆,孤寂悲涼的處境。
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
要說李煜的一生,可謂是命運弄人。
他本來無心做皇帝,做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本來皇帝也輪不到他做。
但皇兄的先繼離世,他不得不做皇帝。
不過沒過多久南唐便被宋朝滅亡,李煜也做了階下之囚。
也正是李煜做階下囚的時候,他的詞寫的越來越好,越來越悲涼。
“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個孩子,生母鐘氏,生於南唐升元元年。”
“李煜年少時便較為聰穎,喜愛讀書,擅長詩畫音律。”
“同時,李煜生來額頭寬廣方正、麵頰豐滿,有重疊的牙齒,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
“而因奇特的長相,他被長兄文獻太子猜忌。”
“為躲避禍事,李煜從不過問政事,一心沉醉於詩書之中。”
“為此,李煜還曾寫下《秋鶯》等詩句來表達自己渴望擺脫塵世紛擾、隱居山林的願景。”
“後周顯德元年,李煜迎娶了南唐老臣周宗的長女娥皇。”
“婚後,二人情投意合,而纏綿的愛戀更是激發了李煜濃厚的創作欲。”
“在與娥皇相伴期間,李煜佳作頻傳,《謝新恩》便描繪他與娥皇之間深厚的愛意。”
“婚後不過五年,李煜與娥皇的長子李仲寓出生。”
“後周顯德六年,文獻太子李弘冀病逝,李煜被封為吳王,居住在東宮。”
“鐘謨上表說李煜輕率放肆,請求冊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
“元宗李璟大怒,將鐘謨貶為國子司業,並冊立李煜為太子。”
“宋建隆二年,李璟將都城遷往南都,留李煜監國。”
“同年六月,李璟逝世,李煜在金陵登基為帝。”
“尊稱母親為聖尊後,冊立後妃周氏為國後,冊封諸弟,大赦天下。”
“這一年,李煜的次子李仲宣降生。”
“即位後,李煜立即派戶部尚書馮謐向宋廷獻貢,同時奉表陳述。”
“表示要繼續尊宋朝為正統,而宋太祖趙匡胤也順勢答應了南唐請求。”
“即位後,李煜所做之詞多為抒發自己的閒愁,如《采桑子》《謝新恩》等。”
“同時,也有不少詞作展現了李煜的奢靡生活,如《玉樓春》便描繪了當時春殿歌舞的盛況。”
“宋建隆三年,李煜派遣客省使翟如璧進京師朝貢,宋太祖趙匡胤將南唐投降的人放回。”
“十一月,李煜又派遣水部郎中顧彝進京師朝貢。”
“故而,在宋乾德元年,宋太祖便派遣使者來賞賜羊馬。”
“三月,宋太祖出師平荊湖,李煜又派遣了使者來犒勞軍隊。”
“同年十二月,李煜便上表請求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儀,但未得到應允。”
“宋乾德二年,李煜分彆封長子和次子為清源郡公和宣城郡公。”
“十月二十六日,長子李仲寓去世。”
“此時,皇後娥皇已經病重。”
“而在聽聞兒子死訊後,更是因悲痛而導致病情惡化,不久也離世了。”
“娥皇死後,李煜十分悲痛,寫下長達兩千字的悼亡之詞來追憶他與娥皇之前的愛情生活。”
“十一月,宋太祖派遣作坊副使魏丕前來吊唁。”
“次年五月,司空同平章事嚴續被罷為鎮海軍節度使。”
“九月,聖尊後鐘氏逝世,而後宋太祖便又派遣染院使李光圖前來吊唁。”
蘇軾:李煜的詞,美到窒息,悲到極致,感人肺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寫於李煜被囚汴京之時。
寫完思念故國這首詞之後,皇帝趙光義便賜死了李煜,故而這首詩也是李煜生命的哀歌。
詞中通過春花秋月、小樓東風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深懷念和無儘的哀愁。
詞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
用比喻的手法將愁緒具象化,形象地展現了作者心中難以言表的痛苦和無奈。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彆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是李煜被囚宋國時所作,南唐滅亡,李煜肉袒出降,被囚於北宋都城汴京。
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
李煜不得不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這首詞寫的便是自己的無奈愁緒。
這首詞以景起興,通過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孤獨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愁苦。
詞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一句,用繚亂的絲線比喻離愁,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
整首詞情感深沉,意境深遠,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彆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儘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淒苦的哀歌。
詞中以雨聲為背景,通過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的描繪,營造了一種淒涼、冷清的氛圍。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一句,表達了作者在夢中暫時忘卻現實痛苦、貪求片刻歡愉的情感。
最後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則在長歎聲中道出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天差地彆的現狀。
整首詞情感真摯,低沉悲愴,透露出作者深深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宋開寶元年,李煜迎娶周氏,並立其為皇後。”
“往後兩年,李煜在境內廣修佛寺,普度僧尼,還親自去禮佛誦經。”
“開寶四年,李煜聽說太祖消滅了南漢,駐紮在漢陽,心中恐懼。”
“便派遣太尉、中書令鄭王李從善前去朝貢,自稱為江南國主,請求罷除詔書直呼姓名的禮儀。”
“宋太祖答應了他,卻扣留了韓王李從善。”
“李煜親自寫奏疏請求讓李從善回國,沒有得到允許。”
“當時宋軍已經做著過江的準備,有一個商人來上報。”
“宋軍在荊南製造千艘戰船,請求秘密地去燒了。”
“但李煜心中畏懼,不敢答應。”
“次年正月,李煜又下令貶損儀製,改詔為教。”
“改中書門下為左、右內史府,改尚書省為司會府。”
“改禦史台為司憲府,改翰林院為文館。”
“改樞密院為光政院,改大理寺為詳刑院,改客省為延禮賓院。”
“同時,李煜將官號也進行了改變,以此來規避朝廷,表示臣服。”
“閏九月十四日,宋太祖任命進奉使楚國公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留在京城。”
“並在汴陽坊賞賜了住宅,表達了想要李煜入朝的想法。”
“於是李煜便派遣戶部尚書馮延魯前去感謝,而馮延魯到京城後。”
“因為生病,還未朝見宋太祖便又回去了。”
“宋開寶六年,宋太祖派翰林院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來要江南各州的地圖。”
“李煜聽說太祖打算興兵,便上表請求宋太祖賞封他個爵號,正式列為宋的臣屬,宋太祖沒有答應。”
“同年十月,內史舍人潘佑感於國運衰弱,上書極言勸諫封戶部侍郎李平為尚書令。”
“潘佑與李平一向交好,加上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
“李煜以為此事是李平引起,便遣人將其下獄。”
“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也在獄中自縊。”
“即位後,李煜始終以恭敬的態度侍奉中原,以宋廷為尊。”
“期間,李煜曾經寫了《即位上宋太祖表》來表示自己無意與宋廷爭權的心意。”
““雖一味推讓,卑躬屈膝,李煜也依舊無法擺脫對國滅的恐懼。”
““但即使如此,李煜仍創作出了《九月十日偶書》《烏夜啼》等佳作。”
“宋開寶七年,為取得南伐的借口,宋太祖先派人請李煜北上前往宋廷參加天子的祭祀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