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竹林七賢之一,成就和影響力名列第一,崇奉老莊之學,他是第一位全力創作五言詩的文人。
他的詩氣象萬千,日月星辰、花草蟲魚、風霜雲氣等儘收眼底。
被魯迅先生高度讚揚,稱他的詩慷慨激昂,詩意隱而不顯,他便是阮籍。
“阮籍的父親阮瑀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丞相椽,也是建安七子之一,聞名於當世。”
“阮籍三歲喪父,早年與寡母相依為命,其文思早熟,八歲已能屬文。”
“阮籍年少時期就酷愛讀書,曾立誌以儒家思想,建立一番功業。”
“阮籍雖然性格不羈,但是從不將喜怒之情在臉上表露。”
“他常常連續數月閉門不出,在家裡讀書。”
“有時又外出登高,在山林江河之間流連忘返。”
“阮籍博覽群書,喜歡研讀《莊子》《老子》。”
“此外,阮籍喜好飲酒,常常長嘯,且擅長彈琴。”
“每到得知之時,常常就飄然忘我,全然不顧世俗的禮節。”
“當時許多人都說阮籍癲狂,族兄阮文業卻對阮籍讚許有加,認為他的才華在自己之上。”
“因此,世人轉而也去稱頌阮籍的奇特。”
“黃初七年,阮籍曾經追隨自己的叔父到東郡。”
“兗州刺史王昶請求阮籍與他見麵,但是阮籍見了對方卻不發一言,王昶因此認為阮籍其人難以揣摩。”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逝,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宗室曹爽與老臣司馬懿共同輔政。”
“曹氏與司馬氏為了爭權,形成兩大集團,相互傾軋。”
“在這種波雲詭譎的政治環境下,阮籍對少年時代的求官明誌,實踐儒家政治理想已不抱希望。”
“他對曹氏與司馬氏兩大集團請他做官,都婉轉地表示拒絕。”
“正始前期,何晏、王弼援道入儒,主張名教與自然結合,掀起一陣研究玄學的風氣。”
“隱居鄉裡的阮籍也追隨這一思潮的發展,寫下了自己的玄學作品《通易論》和《通老論》。”
“正始三年,在政治上傾向於司馬氏的太尉蔣濟聽說阮籍才名出眾,便準備征辟他擔任自己的屬官。”
“阮籍聽說後,寫了一封《奏記》,自稱才疏學淺、德行粗陋,婉言謝絕了,並親自將這封《奏記》送到洛陽城外的都亭。”
杜甫: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詩氣勢慷慨激昂,詩意隱而不顯。
阮籍生活的時代,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實行陰暗恐怖的高壓政策。
文壇中,建安文學的那種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詩風蕩然無存。
因此,文人們不再儘情展現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更多的是委宛抒情,表達含蓄。
其中阮籍是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他的詩能夠代表同時代文人的心境與思想。
玄學影響著阮籍詩歌創作,其詩中的內容或多或少與玄學存在內在聯係。
他提出崇自然的玄學口號,是在殘酷的現實背景下應運而生。
他對玄學似乎是堅定的,或者是充滿自信。
但實際上,是因為作為文人無法扭轉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所表現出來的彷徨與憂患意識,悲壯任放,是內心上的一種解脫罷了。
在阮籍82首《詠懷詩》中,又27首涉及遊仙方麵的內容,又16首表現出自己對神仙的羨慕之情。
他在詩中憧憬、幻想、期盼等,又清醒地認識到,成仙的渺茫與達到仙境的困難,因此在詩中渴望超越世俗與痛苦。
另外,阮籍還會引用玄學詞語或者典故入詩,在抒情中雜糅理思,呈現出玄言思辨的色彩。
再有,阮籍內心是崇尚自然,反對禮教,對虛偽的禮法之士做出犀利的嘲諷與抨擊。
這實質上是對當下社會的抗爭行為,因而側麵反映出詩人對理想的追求。
這種玄學思想與詩歌融為一體的創作方式,彰顯出竹林七賢的曆史地位,也讓其成為竹林七賢成就最高的詩人。
再從詩歌內容方麵來看,阮籍的詩曲折委婉,抒發時代下的孤獨與焦慮,生命難保,處境險惡,未來彷徨。
但又不甘心屈居於黑暗勢力之下,這種矛盾心理在其詩中體現得很是明顯。
在充滿玄學的矛盾心態之下,讓其內心趨於平和。
詩歌表達也采用平和的方式,詩文彰顯清峻的意境,及孤獨幽憤的情思。
在詩歌創作技巧方麵,阮籍擅長運用反諷的手法,在表明自己態度的情況下。
針對司馬氏的背叛舊主,詩文中蘊含著以古諷今之意。
但寓意並不明顯,需要發散思維去聯想,才能真正了解作者本意。
在阮籍的詩中,山水景物隨處可見。
他借用山水景物,渲染氣氛,斥責司馬氏對曹魏的侵權奪勢。
他借用山水景物,表達自己孤獨寂寥的內心,同時流露出自己追求隱居的願望與誌向。
他借用山水景物,表達自己的雄壯豪情,體現其廣闊的胸襟與開闊的視野。
這類詩好似侵吞山河,是其藝術魅力最佳的作品。
花草樹木意象,在阮籍的詩中也隨處可見。
花草樹木是生命的象征,比如,喬木代表著不屈不撓和剛正不阿。
香花幽草,代表著清新芬芳、溫馨優雅,呈現出其生活的另一麵。
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在阮籍的筆下出現的頻率也很多。
尤其茫茫宇宙、閃閃星光,是最可以讓讀者遐想的意象。
另外,阮籍喜歡用鳥,彰顯孤獨的本意,暗示黑暗現實下文人的傷感情緒。
阮籍在魏晉時期,是一位大詩人,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成就最大的詩人。
“蔣濟原本擔心阮籍不會應辟,後來得知他已經到了都亭,便誤以為《奏記》中的推辭不過是阮籍自謙的話。”
“蔣濟於是高興地派人前去迎接,沒想到阮籍已經回去了。”
“蔣濟大怒,鄉人紛紛前去勸告阮籍,阮籍這才勉強就任,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托病返鄉了。”
“之後,阮籍還接受詔命做過尚書郎,但是沒過多久還是再次稱病辭官。”
“大將軍曹爽輔佐朝政時,曾將阮籍召為參軍。”
“但是阮籍一直稱病不仕,隱居於鄉間,並在這一年開始寫作《達莊論》。”
“正始年末,曹氏與司馬氏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
“大將軍曹爽專擅朝政,排斥司馬氏。”
“司馬氏伺則機反攻,發動高平陵之變。”
“誅殺了曹爽,給予了曹氏集團沉重的打擊。”
“並基本上控製政局,並對曹氏黨羽進行了血腥鎮壓。”
“阮籍因為沒有依附曹爽,政治傾向不明顯而免於災禍,但卻不得不應召做了太傅司馬懿的從事中郎。””
“阮籍早年雖有匡扶社稷,拯救世人的誌向。”
“但他知道在魏晉兩朝交替的亂世,天下名士沒有幾個能夠保全自己。”
“於是索性不問世事,對政治采取回避態度。”
“並在嘉平年間,與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鹹諸位士人於並居於河內郡山陽縣。”
“時常約定相聚,一同飲酒、清談,進行思想辯論。”
“共為竹林之遊,史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阮籍的思想成熟多在此時,他的代表性著作也大多完成於這一時期。”
“嘉平四年,司馬師在司馬懿死後,繼任父職擔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阮籍在竹林七賢中聲望很高,加上他曾經拒絕曹爽征辟一事,司馬師對他有意拉攏。”
“阮籍在這種政治壓力之下,隻能出仕成為司馬師的從事中郎。”
李白:人到中年,再看阮籍,理解了他,不得不低頭。
阮籍的出身門第,其實要比嵇康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