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千古傷心人秦觀(2 / 2)

他曾經一心一意想致力仕途,希望才為世所用,成為治世之能臣。

但上天注定要他成為文藝青年,而不是將相能臣,因此在學場與官場一再捉弄他。

他36歲才中進士,之後進入仕途,因為老師蘇軾的原因加上憤青的性格。

他就沒有順暢過,一次又一次被貶被打壓,後半生一路狂奔貶謫的路途中。

所謂的文藝青年一般都是自視甚高又自我任性的才子,秦觀官場的慘淡遭遇加上無處可用卻無法壓抑掩蓋的才華,注定他要成為曆史上流傳千古的文青。

讓他把一生的才思都轉化為了讓人心顫心動的佳詞佳句,讓他戴著文青的帽子。

在千年之後,還讓人們如此流連他的詞,留戀他的人生。

秦觀去紹興,看中一名歌伎,二人一見如故。

秦觀為他寫下意境悠然的詞,實在無法相信隻是他當初賣弄風花雪月,小怡風情的詞。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的秦觀,從玩深沉,玩浪漫,玩才情中找到了樂頭。

乾脆一股勁頭鑽進去,一股老兒的玩文藝了。

他避開自己的原配老婆徐文美,從他的女粉絲群中找靈感,找詞意,寫出了一首又一首讓當時天下女文青追崇的佳詞佳句。

在蔡州時,秦觀和營妓樓婉一見傾心,他為她寫詞,貼心地把她的名和字都鑲進詞裡。

一次,秦觀參加一場宴會,主人讓寵妾碧桃來勸秦觀喝酒。

碧桃的巧兮美目,又讓他怦然心動。

但人家名花有主,他隻能含恨寫了一首《虞美人》。

對老師蘇軾的寵妾朝雲,秦觀也是愛慕不已。

秦觀曾還喜歡一美貌道姑,搭訕後,人家以為他耍流氓,一頓白眼絕塵而去。

秦觀癡癡發呆,留下無限相思與遺憾,獨自回味。

秦觀被貶發配湖南郴州時,在貶官狂奔的路上,曾在長沙停留。

自古湘女多情種,一位長沙美女子酷愛秦觀的詞,見到秦觀後,立即癡情以身相許。

秦觀離開後,長沙女子苦苦等候,秦觀死後又以身殉情。

秦觀寫策論也非常厲害,所謂策論就是專門為皇帝治國安邦出謀劃策的文章。

但戴著文青帽子的秦觀,詞的韻味意境太秒殺人了。

以致後世隻記住了他的詞,記住了他的人,忘記了他的其他才華。

從秦觀玩傷感,灑才情的詞句中。

讀出了憤青的無奈與惆悵,也讀出了文青的多愁善感,至情至性。

如此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格獨特的詞,隻有他如此失意失誌的人。

在特定的環境、語境、心境之下,才寫得出來。

他的詞看似卿卿我我,小家碧玉,卻勃發著強大的生命活力,充溢著生命之美,藝術之美。

他的北宋文青位置基本無人敢動搖了,他的女粉絲至今也還空前絕後的多。

“秦觀此前結識了一位叫邊朝華的女子,兩人的情感特彆深。”

“秦觀被貶杭州,未到又貶處州,做監酒稅的工作。”

“他不想朝朝華跟著自己受苦,便提出分手。”

“本想著一彆兩寬,各生歡喜,可是過了二十多天後,這位癡情的女子又回來了。”

“她哭著向秦觀發誓,自己此生絕不再嫁他人,隻求跟著他到天南海北。”

“秦觀的日子越過越差,連住房都被收回。”

“即使自己過得再怎麼差,隻要不被她看到,那都無所謂了。”

“秦觀不願心愛之人跟著自己受苦,這是大愛。”

“秦觀情詞特點便是以真情帶動一切,同時景物描寫如在目前,自然而然。”

“即便是用典,也是清新脫俗,不著痕跡。”

“經常與和尚打交道,少遊對於佛教文化也和老師蘇軾一樣心意相通。”

“他崇敬佛教的因果輪回,用抄寫經文來獲得內心的平靜。”

“可就是這一舉動,再次獲罪,被削去官職俸祿,貶往郴州。”

“秦觀前往郴州,馬兒累死幾匹這不知道,但沿途卻沒有一個官員願意接見他。”

“就連押送他的小吏,也沒好氣性,隻知督促他馬不停蹄,好趕快回去複命。”

“也許就在旅舍歇腳之際,秦少遊寫下了感歎人生的另一首超級之作。”

“郴州雖然不是秦觀的故鄉,但他馬上又要被貶往橫州。”

“而對他寄托著濃濃惜彆之情的,就是這一江春水了。”

“此時秦觀的心,已經和自然融為一體。”

“在橫州過著夜參半不寢,披衣涕縱橫的日子,秦觀不久又被投放雷州。”

“等到元符二年,大赦天下,秦觀才開始一點點遷往內地。”

“次年他和蘇東坡在雷州相會後,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踏上歸家之路。”

“八月的一天,秦觀來到滕州的光華亭,在此喝酒小憩。”

“少遊酒後口渴,仆人送上一碗涼水來,水至,笑視之而卒。”

“秦觀的詞在後世一直感染萬千,經久不衰。”

李師師:命運坎坷的秦觀,內心充滿挫敗感,詩詞的字裡行間都透著憂鬱。

秦觀最受蘇軾看重,他的詞藝術成就很高,極負盛名。

秦詞以描寫男女戀情和哀歎本人不幸身世為主,感傷色較為濃重。

更善於把男女的思戀懷想,悲歡離合之情,同個人的坎坷際遇自然的結合在一起。

如他《千秋歲·水邊沙外》就是借描寫春景春情,集中表現交織在一起的今與昔、政治上的不幸和愛情上的失意,抒發貶謫之痛、飄零之愁的一首詞作。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亂,鶯聲碎。

飄零疏酒盞,離彆寬衣帶。

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

攜手處,今誰在?

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上闋先寫眼前之景。

世間萬物與人的心理是一種異質同構關係,不同的形引起人心理上不同的情緒張力。

因此,景物具有表情作用。

這首詞描寫的景物意象是水、沙、花影、鶯聲,用以表現這些意象運動變化的詞是邊、外、退、亂、碎。

景物本身很細碎,而又在快速地變動中,與人心中的煩躁、零亂、不安相對應。

人事也如花影鶯聲,動蕩飄零,連酒盞也顧不上或沒情緒親近了,衣帶漸寬,離彆之情折磨得人也瘦了。

思念的人不見蹤影,隻能和遲暮的碧雲相對。

下闋追憶昔日的盛會。

因為看到處州城外如許春光,詞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對昔日西池宴集的回憶。

鵷鷺同飛蓋一句,把二十六人同遊西池的盛況作了高度的概括。

攜手處,今誰在,這是發自詞人肺腑的情語,是對元祐黨禍痛心疾首的控訴。

詞人深感前路茫茫,人生叵測,一種巨大的痛苦噬齧他的心靈。

因此不禁發出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的呼喊。

這不僅是說自然界的春天正逝去,同時也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將一去不複返了。

此詞以春貫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

以春光流逝、落花飄零的意象,以時間的跨度,將不同的時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和個人的命運融合為一。

抒寫了作者因政治理想破滅而產生的無以自解的愁苦和悲傷。

創造出完整的意境,讀來哀怨淒婉,有一詠三歎之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