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這首詩寫出了孟才人的真實寫照,她離開家鄉已經二十多年了,而家鄉距離京城有三千裡之遙。
唱起這首《何滿子》,眼淚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麵前。
一個少女不幸被選入皇宮,從此於家人分隔,失去了自由。
好不容易熬到被君王寵愛,本以為命運有了轉機。
卻轉眼就又有陰陽相隔,不由得悲從中來,淚流滿麵。
張祜寫完後輪到白居易,白居易提筆思量片刻。
便將筆放下不作,並感歎說自己無論怎麼寫都不可能超過張祜這首《宮詞》了。
後來本詞酒會上所作數首詩,隻有張祜這首《宮詞》被收入唐詩三百首,流傳至今。
張祜因為這首詩,名聲傳播很快,宰相令狐楚也非常欣賞。
便向朝廷推薦了他,皇帝一聽趕緊宣張祜入京。
張祜接到聖旨後興奮不已,當時年過半百的他認為自己終於可以一展才華了。
張祜來到京城,當時正是元稹在朝廷中權勢最大的時候,皇帝非常信任他。
於是皇帝便召見元稹,詢問張祜的詩寫得好不好。
元稹說張祜的詩乃雕蟲小技,大丈夫不會像他那麼寫。
若獎賞他太過分,恐怕會影響陛下的風俗教化。
皇帝采納了元稹的建議,賞賜了張祜一些財物,便將其打發回家了。
回到家鄉的張祜悶悶不樂,對元稹的排擠耿耿於懷,他寫下了一首《書憤》。
三十未封侯,顛狂遍九州。
平生鏌鋣劍,不報小人讎。
張祜一生雖官場不利,隻落得四處奔波。
即便是手中持有鏌鋣寶劍,也不屑去向小人報仇。
這裡的小人指的就是元稹,他認為元稹嫉賢妒能,在皇帝身邊挑撥是非,使得自己無法施展才華。
但自己又不屑於小人鬥法,從此他便放棄了出仕的想法,開始雲遊四方。
晚年的張祜遊覽揚州,被當地的秀麗繁華而吸引,便在揚州定居數年。
寫下很多歌頌揚州美好風光的詩歌,其中以這一首《縱遊淮南》最為出名。
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隻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唐代的揚州是當時著名的大城市,有揚一益二之稱,白天揚州十裡長街上是繁華異常,到處都是販賣各種奇珍異寶的市場。
而到了晚上城裡的娛樂場所便熱鬨起來了,佇立橋上就可以欣賞到妓女們爭奇鬥豔、逞技獻巧了。
在古代文人雅士將青樓比喻為為仙境,管青樓裡的妓女叫仙女,本詩中也是這個意思。
月明橋上看神仙說的並不是看天上的神仙,而是看青樓中的妓女唱歌跳舞。
最後詩人寫出了自己的人生願望,揚州的繁華已經讓他舍不得離開這裡,生的時候可以選擇長居揚州,而死後也要葬在揚州。
唐代另外一個大詩人杜牧對張祜很是欣賞,對張祜的遭遇也很同情。
在杜牧看來,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沒有誰及得上他的清高豁達。
張祜心存報國之誌,希圖步入政壇,效力朝廷,一展抱負。
在人際交往中,他因詩揚名,以酒會友,酬酢往業,結識了不少名流顯官。
然而由於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得他備受排擠,報國無門。
“在座賓客紛紛答應道:放心,這個秘密隻有我和我的朋友們知道。”
“賓客中有個叫高璩的進士,是張祜的朋友。”
“這首《孟才人歎》是張祜為孟才人之事歎息,孟才人所遇之事,也反映出古代宮廷中女子的糟糕境遇。”
“她們一生幽閉在深宮中,圍繞著一個老皇帝團團轉,至死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後來,張祜又把孟才人的故事拓展延伸,創作了一首《宮詞》。”
“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一句三千裡,又一句二十年,字字句句都是深宮老人的眼淚。”
“這首詩雖然還是借用了孟才人的故事為題材,但所詠的不隻是孟才人而已了而是所有身不由己的宮廷女子。”
“多年以後,杜牧也聽說了這段秘聞,還聽到有宮廷女子唱起張祜的詩。”
“聯想到張祜一生的境遇,不禁感慨萬千,寫下《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北極樓台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
“可憐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詞滿六宮。”
“這首詩可以說是非常給麵子了,把張祜的才華比作建安七子中的曹植、劉楨,同時也為他和宰相元稹的遭遇感到惋惜。”
“所以隻能放浪天涯,最後兩句盛讚張祜的《宮詞》。”
“隻可惜,雖然六宮都在唱故國三千裡。”
“而對於張祜來說,都是虛唱,名滿宮廷又怎樣呢,還是沒人重用你!”
李清照:人稱張公子的詩人張祜,作詩無數卻被元稹這個大情種給陷害。
張祜不喜文章喜作詩,收錄張祜三百四十九首詩,這在唐朝算是高產詩人了。
元和長慶年間,受當朝宰相令狐楚器重,曾親自起草奏章舉薦張祜。
將其三百首詩獻給朝廷,希望朝廷能廣納人才,張祜也能才儘其用。
從詩的角度講,張祜是個天才,與他同時代的人都知道他詩寫的好。
出身顯赫,清河人,清河張氏是隨唐時期的望族。
張祜多年流落江湖,長久以來精於詩賦,風格罕有其比。
在當時大情種元稹和大冤種張祜,從作品上講,二人旗鼓相當,張祜的詩可能更勝一籌。
可元稹心懷妒意,他對皇上說張祜的詩是不錯,但都是些觸蟲小技,心胸不夠寬。
最後又怕皇心生疑,說了句致命的話。
若皇上獎掖過分,恐怕會影響風俗教化。
皇上聽後沉思不語,不久後回複令狐楚,讓張祜回鄉了。
就這樣元稹掐掉了張祜唯一一次可能入仕途的機會。
張祜沒能入仕途或許是因禍得福,沒在宦海暢遊,就未遭遇風波,寓居淮南作詩,一生寫詩無數。
他的詩質量均衡,沉穩郭厚,挾逸士之風,題材豐富,名篇佳作迭出。
張祜一次出行夜宿鎮江金陵津,見景生情,寫下一首七絕《題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津:在鎮江,長江南岸。
小山樓:應是作者投宿之地。
瓜洲:長江北岸,今江蘇邗江,與鎮江隔江相對,曆來是長江南北的交通要衝。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開篇兩句先交待地點事由,點出詩人心情自可愁。
詩人一個人來到長江南岸投宿住店,夜景雖美但是愁啊,不知明日前程如何。
一個自字說明孤獨愁緒乃古人遠行的常態;
但是後麵兩句話鋒一轉,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潮落表示水勢平緩,一派安謐,夜江加深了靜謐的感受,斜月表示西斜的落月。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有斜月沉沉藏海霧之句,可見詩人下半夜仍未能入睡,愁緒綿長。
即便如此,詩人仍探頭遠望對岸,兩三星火是瓜洲。
星火不是指天上的星星,是指漁火張繼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兩三星火已經是少得可憐的漁火了,絕大部分漁船已經入睡,隻有零星幾人幾隻般和自己一樣無法入眠。
在這個普通難眠的夜晚,也有人和自己一樣,真是莫大的安慰呀。
縱觀全詩,通篇扣住愁字為主題,將愁表現得唯美。
用斜月沉沉,潮落水緩,夜江安謐,星火零落等文學意象包裹著一個行旅匆匆的遊子之愁。
夜江上的星點漁火,一宿即將離去的小山樓旅舍,待天色明亮離開後,這一切都會成為過往。
讓愁成為牽掛而不是防礙,讓愁可以麵對而去掉煩惱,讓愁變成一種生活習慣而勇於去解決問題。
這首詩雖圍繞一個愁字但不去糾纏,讓天下人知道愁也是美麗的,愁也有魅力。
張祜之愁在詩史上留下的不是愁悶,而是清新亮麗的一筆,兩三星火是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