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夢漁陽這一句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軍嫂對丈夫的相思之深、情意之厚。
全詩僅四句二十個字,篇幅雖然短小。
由於張仲素對場景選擇得非常典型,再加上他構思的新巧、剪裁的精工。
使他把軍嫂的形象、心理刻畫地非常生動具體。
達到了語約而意遠的境界,堪稱是閨怨詩的一首佳作。
“北邙鬆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
“張尚書埋在洛陽北邙山,關盼盼在燕子樓裡日夜思念。”
“皇帝給重臣的待遇是劍履上朝,普通臣子不能配劍穿鞋上朝的。”
“這裡劍履指的是張尚書,自從尚書埋進墳墓歌舞就與盼盼絕緣了,舞蹈穿的紅袖子壓在箱底已經十年。”
“適看鴻雁嶽陽回,又睹玄禽過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關盼盼看到鴻雁又從南方飛回,玄禽是燕子古代稱呼。”
“燕子又回到盼盼樓裡築巢,琴簫等樂器看著。”
“盼盼都沒有一點心情,任它蛛網,灰塵堆積。”
“白居易看完關盼盼的詩,內心五味雜陳,又感動於關盼盼的癡情,又傷感於張尚書的早逝。”
“今年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塚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朋友從洛陽回來,他去過張尚書的墳墓。”
“他說建墳墓時種的白楊樹長大到可以做柱子了,張尚書的紅粉佳人竟然還活在世上沒有殉情。”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枝。”
“歌舞教成心力儘,一朝身去不相隨。”
“張尚書不惜金錢買許多的美女,從中挑選四五個漂亮如花的,教她們歌舞費儘了心力,但尚書死了她們一個都沒有跟著死。”
“關盼盼幽居了十年,心已如古井無波。”
“她之所以寄詩給白居易,一則和他有一宴之緣。”
“她能感覺到白居易被自己的藝術驚豔到了,她以他為知音。”
“二則她一讀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會黯然落淚,她以為白居易是理解同情她們藝伎的。”
“張仲素回到了徐州,把白居易的詩交給關盼盼。”
“盼盼急切的打開詩稿,欣喜的讀起來,讀著讀著,臉色漸漸變得慘白,最後痛哭失聲。”
“原來白居易骨子裡根深蒂固的是官老爺男權思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舞蹈藝術。”
“反而在詩裡責怪自已為什麼不為張尚書殉情,為什麼尚書死了那麼久她還苟活於世?”
“哀莫大於心死,關盼盼萬念俱灰,她合上詩稿。”
“至此不吃不喝,十天後死於燕子樓。”
“消息傳到長安,白居易大為後悔。”
“他已到晚年,他也像那個時代的士大夫一樣豢養許多藝伎。”
“他最愛的是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他全部的放走她們,恢複了她們平民身份。”
“到了宋朝,蘇軾為徐州太守,一晚他夜宿燕子樓。”
“竟然夢到了關盼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夢中沒有香豔,隻有鬥轉星移,物是人非的感歎。”
辛棄疾:張仲素是一位學富五車之人,科舉之路順利。
仕途平穩,入朝為官,成為一位台閣詩人。
他的詩存世不多,題材多樣,主要包括歌功頌德詩、邊塞詩、閨怨詩三大類。
之所以張仲素不被推崇,是因為他長期處於宮廷之上。
所創作出的詩具有明顯宮廷意味,因而讓人覺得有溜須拍馬之意。
在詩壇上,很多以寫台閣詩為主的詩人,他們都會同時代文人被唾棄,也會被後輩人遺忘。
因為他們伴隨的君主不論是英主還是昏君,在他們的筆下都是歌頌和奉承。
雖然張仲素一大部分詩是歌功頌德範疇之內,但並非一無是處。
他有一首詩,描寫道士唱經場麵,祥和、高雅,用心體會,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當然,詩人張仲素肯定會歌頌李唐王朝的昌盛。
在其一首《太平詞》中,他用祥瑞來襯托出欣欣向榮的麵貌。
又寫出戰亂平息、邊關安定的太平之景,以讚頌太平盛世。
再有,他也寫過一些對君王讚美的詩,比如《獻壽詞》。
不僅描寫恢弘場麵,歌頌太平,崇拜君主。
這些詩看似有著阿諛奉承之嫌,但如果你細品每一個文字,可以看出詩人是真心為國家太平而高興,並非刻意討喜皇帝。
再有,張仲素筆下的台閣詩,也可以說明詩人對和平、富裕國家的渴望,以及期待賢明君主的永存之心。
同時能夠彰顯詩人對政治、文化特殊地位產生的責任心與優越感。
因此,他的台閣詩並不是虛假之言,也不是浮誇之語。
反而在溢美之詞中能夠體現出風雅之氣,凸顯雍容華貴之美,這必須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到。
張仲素還寫過邊塞詩,詩人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命運聯係在一起,充滿儒家入仕情懷。
他的邊塞詩宏偉壯麗,對邊防鞏固充滿豪情壯誌。
另外,他在邊塞詩中歌頌戰士們的作戰精神,彰顯李唐王朝豪氣。
同時歌頌殺敵報國英雄,讀完讓人產生愛國之心,詩文又特彆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張仲素還會大量描寫邊塞風景,以烘托戰鬥氣氛。
又將邊防戰士的內心揭露出來,文字中流露出戰士們背井離鄉下濃烈的思鄉之情。
可以說,張仲素的邊塞詩是具有很高藝術魅力。
因為朝廷官員身份,在文字中散發出來激昂向上的決心,是非常可貴的。
閨怨詩也是張仲素詩中一大類,也是流傳最廣一類。
在詩中,詩人刻畫出各類女性形象,挖掘她們內心訴求。
在甜蜜又悲憫的內心世界下,流露出對丈夫的忠貞。
當然,悲情是那個時期女性普遍情感。
因為丈夫身居在外,保家衛國,相思之苦溢於言表。
總體來講,張仲素的詩雖然無法與同時期白居易、韓愈相提並論。
但他的詩歌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身份定位。
一位高官,官場順風順水的情況下,文人內心訴求是什麼,在其詩中體現得淋漓儘致。
所以,張仲素的詩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代表著那時期身居高位的人內心訴求,具有鮮明身份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