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初名納蘭成德,字容若,後人亦稱他為納蘭容若。
納蘭性德出生於清朝順治十一年,他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明珠。
隻不過,明珠是在康熙年間崛起的,納蘭性德出生的時候,其父還隻是朝廷的一名侍衛。
納蘭性德所在納蘭家族隸屬於滿洲正黃旗,是清朝的開國家族。
納蘭性德的曾祖父金台吉是葉赫部落的統領,曾和努爾哈赤是死對頭。
後來,金台吉戰死,金台吉的兒子尼雅哈率部投降努爾哈赤,並把金台吉的女兒孟古哲哲送給努爾哈赤為妃。
但在曆史上,納蘭性德卻是一個寫情詩的專家,他一生中創作的348首詩詞中,絕大部分都和愛情有關。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朝國初第一詞手,他的作品不僅享譽清代文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絢麗的一席之地。
“孟古哲哲是皇太極的生母,也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尊的皇後。”
“換句話說,納蘭性德家族是清太宗皇太極的母族。”
“後來,納蘭明珠又娶了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此女也就是納蘭性德的母親。”
“如果按照漢人的傳統親戚叫法,納蘭明珠應該是康熙的堂姑父,而納蘭性德就是康熙的表弟。”
“在康熙初年,康熙的嫡子保成被冊封為太子。”
“由於納蘭性德的原名中也有一個成字,放在普通家庭,可能不需要避諱太子名諱。”
“但納蘭家族和皇家關係密切,因此明珠才給兒子改名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明珠長子,性德自幼聰慧,文武兼修。”
“很小便學習騎射,稍大一些就開始學詩詞文章。”
“康熙十一年,納蘭性德17歲,其父明珠被升任兵部尚書,性德也被送到了國子監讀書,家中本是喜氣融融。”
“然而,他的母親卻生了重病。”
“納蘭性德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生病,他衣不解帶在床前侍疾。”
“直到納蘭性德身體憔悴,麵色漸黑,母親的病才痊愈。”
“納蘭性德不僅文武雙全,也深諳忠孝之道,這也明珠對兒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同年,納蘭性德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順天鄉試的主考官正是清代名臣、著名學者徐乾學。”
“第二年春天,納蘭性德參加科舉會試,再一次中第。”
“如果接下來殿試順利,他將會是18歲的進士。”
“要知道,清朝開國之初,滿洲進士本來就少,不到20歲就能中進士的滿洲人更是少之又少。”
“納蘭性德本以為自己很快將名滿京城,然而,正在這時,他病倒了,不得不放棄殿試。”
“未能成為18歲的進士,納蘭性德的內心是懊惱的。”
“然而,他的父親明珠卻不以為然,明珠勸性德好好養病。”
“如果非要考進士,三年後再補殿試就行了。”
“當然,明珠之所以如此看得開,那是因為他是兵部尚書、朝堂新貴,他的兒子不一定要走科舉這條路。”
“三年後,也就是康熙十五年春天,納蘭性德入宮補殿試。”
“他的試卷在當年300多位貢士中名列第10名,也就是二甲第七名,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納蘭性德歸來,明珠大擺宴席慶賀。”
“當時,三藩之亂正酣,因索額圖最初不支持削藩,明珠逐漸得到康熙的信任。”
“康熙聽聞新科進士裡麵有明珠之子,特地派人送來賞賜。”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納蘭性德進入康熙的視線。”
“納蘭性德雖然出自滿洲正黃旗,但他骨子裡已經認可了漢文化中學而優則仕的規則。”
“他很想踏踏實實做學問,憑借自己的學識修身齊家治國。”
““為此,他還特地拜翰林院日講起居注官徐乾學為師。”
“為了能夠更好地討教學問,納蘭性德幾乎每天都騎馬來到徐乾學家中,廢寢忘食,日日請教。””
曹雪芹:在徐乾學的影響下,納蘭性德發現宋、元、明時代的很多書籍都存在許多損毀和錯誤,這極度影響了後世的知識傳播。
於是,納蘭性德立即著手彙編一部儒學叢書,不久後,一部由納蘭性德編纂的《通誌堂經解》問世。
這部作品猶如驚雷,讓納蘭性德名震京華。
康熙聽聞後,更是召他入宮,要親眼看看這個小夥子是個什麼樣的人材。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出乎性德的預料。
康熙見性德一表人才,於是禦口一開:破格提拔納蘭性德為三等侍衛,不久又升為一等禦前侍衛。
康熙每次出巡,都讓納蘭性德跟隨。
在清朝,滿洲勳貴子弟無不以入宮做侍衛為榮。
因為宮廷侍衛是他們進入仕途的跳板,就連納蘭性德的父親不也是從侍衛做起的嗎?
所以,康熙認為,他讓納蘭性德做禦前侍衛,是給後者莫大的榮譽。
但是,納蘭性德的內心卻是鬱悶的,他想執筆做學問,不想持槍站崗。
然而,帝王的命令不是他能拒絕的,他隻能叩頭答應,還要裝著欣喜的樣子。
這就是納蘭性德,他想要一個理想的自己,但現實又不允許他恣意妄為。
納蘭性德不僅在仕途中惆悵,在感情上,他更加惆悵。
約在納蘭性德十五六歲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段感情。
而這位進入納蘭心扉的女子,出自滿洲正白旗的舒穆祿氏。
這位舒穆祿氏小姐的母親和納蘭明珠是親兄妹,換句話說,舒穆祿氏小姐是納蘭性德的表妹。
明珠在朝堂上發跡之後,舒穆祿氏從外地來到京城探望舅舅。
來到明珠府邸,在嬤嬤的引導下,舒穆祿氏進入舅母的院子。
那是仲春的清晨,紅花落滿地,一個明豔的公子正好從舅母房中出來,在院子裡的轆轤金井邊。
二人相遇,一個進院,一個出院,驀然相逢,便紮根心底。
幾年後,納蘭性德為表妹寫了一首《如夢令》:
一句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開了二人的情竇。
然而,性德寫這首詞時,表妹已經入宮。
那時,納蘭和表妹舒穆祿氏在府中邂逅,後來相知。
二人共同吟詩,同窗剪燭,同遊花海。
然而,美好的相遇猶如曇花,因為八旗女子都無法逃避一項製度——選秀。
最終,才貌雙全的表妹被選入皇宮,從此蕭郎為路人。
康熙十三年,當時納蘭性德尚未考中進士,康熙的元配皇後赫舍裡氏去世,宮中舉辦隆重的葬禮,納蘭性德曾化妝成僧侶入宮誦經。
在宮中,一個穿著袈裟的假僧侶和一個穿著麻衣的宮妃四目相對,他們不能說話,但淚流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