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安邊定策李牧(2 / 2)

李牧再次展現其軍事才能,連戰連捷,還斬殺了舊敵桓齮。

王翦在出師不利後使用了反間計,使趙王遷聽信了李牧和司馬尚心懷不軌的傳言,進而致使李牧被趙王遷處斬。

李牧死後第二年,王翦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遂告滅亡。

“但偏偏李牧就是一個十分堅守原則的人,和征戰沙場的武將一樣。”

“因為長期遠離朝堂和國君,在邊塞作戰一切都得依靠他自己的運籌帷幄和獨斷自決。”

“可以說,在抗擊匈奴時,李牧自有一套方法。”

“抵禦匈奴的時候,李牧有時候會實行保存實力,伺機而動的戰法,但是這一戰法為國內人所猜疑。”

“趙王也下令讓李牧出戰,但是李牧就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他認為此時不適合出擊而堅決不會出擊。”

“可見,李牧是一個多麼固執又有個性的人。”

“如果是出戰,他也需要君主確保滿足他的出戰條件,否則還會稱病拒絕趙王。”

“這樣的性格雖然會招致趙王的不滿,但是畢竟趙王還是比較開明的,然而之後的兩任國君卻是實打實的昏君。”

“這就給了秦國離間李牧和趙國的機會。”

“當趙王命令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的時候,李牧考慮到趙國的安危。”

“為了這一大局,寧肯放棄自保的機會,也還是拒絕接受這一命令。”

“趙國的曆代君王中,趙武靈王是一個比較出色的國君。”

“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推進胡服騎射等一係列的改革最終讓弱小的趙國起死回生。”

“之後的趙惠文王雖然沒什麼太大的作為,但是也算是成功守業了。”

“但是到了趙孝成王的時候,國風日下,而李牧恰恰就是生活在趙孝成王時期。”

“這一時期,昏聵的趙孝成王重用的是朝廷中的奸臣,忠良之人在朝堂中反而被逐漸邊緣化。”

“這段時間,趙國國內的秩序十分混亂,因為其他的諸侯國也都在謀劃著擴大自己的領土。”

“在和其他諸侯國的外交過程中,趙國很容易相信這些諸侯國。”

“趙國因為有過不少兵變的前例,趙武靈王雖然也進行了相關改革,但是還是沒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最近的一次兵變,三朝元老廉頗在盛怒之下都攻擊了同朝的樂乘。”

“之後,趙國的國君對非趙姓的大將都很難真正的信任,這是趙國很同意被敵國離間的重要原因。”

“秦國在戰國時期一心想要統一稱霸,而王翦知道,一日不除趙國的李牧,秦國就難以打敗趙國,於是便上奏秦王對趙國使用反間計。”

“秦王先派了兩個秦人混入趙國都城邯鄲,讓這兩個人去收買曾經誣陷過廉頗的郭開,讓郭開散步李牧和司馬尚勾結秦軍反叛的謠言。”

“這個郭開又恰好是趙孝成王的親信,如此一來,趙王二話不說便聽信了謠言,毫不猶豫地剝奪了李牧和司馬尚的兵權。”

陸遊:戰國時期的趙國,正值風雲變幻之際。

趙武靈王為了增強國力,決定進行一場彆開生麵的改革。

他不再沉迷於那些華麗的朝服,而是毅然決然地推行了胡服騎射的政策。

這一改革如同一場時尚革命,趙國的士兵們紛紛換上了便於作戰的胡服,騎上馬匹,學習騎射技術。

這場改革為後來趙國名將李牧的輝煌戰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牧率領趙軍在代郡和雁門郡一帶,成功圍殲了匈奴主力十萬騎兵,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這場戰役不僅是有文字記載以來首次大規模對匈奴作戰,更是先秦戰爭史上步兵全殲騎兵的經典案例,簡直是戰場上的神話!

李牧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關鍵在於他常年駐守邊疆,跟匈奴騎兵打了不少交道,深知他們的特點。

匈奴騎兵機動性強,然而一旦進入肉搏戰,傷亡率可就不妙了。

李牧的策略可謂是高明至極,他采取了以退為進的戰術。

一方麵,殺豬宰羊,犒勞士兵,親自教習射箭騎馬,培養將士們的信任感;

另一方麵,當匈奴軍隊來犯時,他卻選擇不攻反退,堅壁清野,等待時機。

就這樣,匈奴屢次來犯,卻無功而返,仿佛被趙國的神秘力量所迷惑。

然而,趙王卻誤以為李牧怯戰,召回了他,任命其他將領駐守。

結果可想而知,趙軍在與匈奴騎兵的交鋒中傷亡慘重,屢屢失利。

趙王隻得重新召回李牧,真是欲哭無淚啊!

經過幾年的訓練和準備,李牧的趙軍戰鬥力大幅提升。

他認為殲滅匈奴的時機已經成熟,便精心挑選出一支多兵種的出擊兵團。

騎兵1.3萬人,戰車1300輛,步兵5萬人,弓弩手10萬人,總兵力達到20萬人。

簡直是氣勢如虹,令人心潮澎湃!

一切準備就緒,李牧開始施展他的誘敵之計。

他在山野間放置了滿山遍野的牛羊,果然,匈奴騎兵如同餓狼撲食,紛紛奔向這些美味。

李牧假裝戰敗而逃,故意丟棄牲畜,讓匈奴騎兵信以為真,親率十萬騎兵深入趙境。

此時,匈奴單於大軍到來,眼前卻是李牧精心布置的車陣,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李牧果斷下達發射命令,萬箭齊發,宛如傾盆大雨!

與此同時,他親率騎兵和精銳步兵從側翼出擊,形成了夾擊之勢。

無馬鐙的匈奴騎兵在這種情況下,簡直是自尋死路。

經過激烈的肉搏戰,除了匈奴單於的親衛部隊突圍而出,其他十萬騎兵全部被殲滅,真是讓人拍手稱快!

勝利之後,李牧乘勝追擊,滅掉了襤國,破了東胡,聲威大振,仿佛一位古代的超級英雄!

他在肥再次大敗秦軍,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為了戰國末年最傑出的將領之一。

李牧的成功,不僅在於他的軍事策略,更在於他靈活運用多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

創造了步兵全殲騎兵的經典戰例,對後世的軍事戰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兵者詭道也,李牧的智慧與勇氣,正是這一道理的最佳詮釋。

在那遙遠的戰國時代,趙武靈王的改革與李牧的戰績。

猶如璀璨的星辰,閃耀在曆史的天空,照亮了後世的軍事之路。

無論是胡服騎射的時尚,還是李牧的戰術,都是曆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