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功高一世吳漢(2 / 2)

漢光武帝建武六年,關東平定以後,隴右的隗囂複叛,劉秀命吳漢率軍鎮守長安。

建武八年,吳漢隨劉秀西征隗囂,與岑彭合力圍困隗囂於西城,又調集關中諸郡的兵馬增援。

“劉秀東歸時,囑咐吳漢應儘快遣散多餘部隊,若有逃散必使士氣低落。”

“吳漢與諸將因自恃兵多勢強,不願放棄諸郡兵的輔助,遂不從命。”

“後來果然糧食不足,士卒逃亡。”

“十一月,岑彭壅穀水灌西城,水還沒淹沒城池一丈高,隗囂將領行巡、周宗就已帶著蜀地公孫述的援軍前來。”

““於是岑彭殿後,吳漢等將領全軍撤回。”

“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春,吳漢率領征南大將軍岑彭等人出征公孫述。”

“岑彭攻破荊門後,直取江關,吳漢則駐紮在夷陵,建造短船,以運送南陽兵和招募的三萬名刑徒順江而上。”

“正巧岑彭被暗殺,吳漢便接管了他的軍隊,兼領其軍。”

“建武十二年春天,吳漢與公孫述的將領魏黨、公孫永在魚涪津交戰,大敗敵軍,圍攻武陽。”

“公孫述派其子婿史興率領五千人救援。吳漢攻擊史興,全殲其眾,又攻下廣都。”

“劉秀訓戒吳漢敵軍兵多,不可輕敵,待其疲憊無力,再發起攻擊。”

“吳漢則不聽詔令,率步騎二萬餘人逼近成都,離城十餘裡。”

“留副將劉尚率萬餘人屯守江南,相距二十餘裡,在江岸修築浮橋作為聯絡。”

“劉秀得知以後大驚,並下詔責備吳漢。”

“詔書未至,公孫述果使其將謝豐、袁吉率眾十多萬,分為二十多營,同時出擊吳漢。”

“又派彆將率萬餘人襲劉尚,使兩處不能相援。”

“吳漢與蜀軍激戰一日,兵敗退入營中,被謝豐等圍困。”

“吳漢召集激勵諸將,讓士卒和馬匹飽食一頓,關閉營門三日不出,並多豎旗幟、生煙火以示正常。乘夜悄悄引兵與劉尚會合。”

“次日吳漢率全軍迎戰,大破蜀軍,斬謝豐、袁吉,並獲首級五千多顆。”

“而後引軍回廣都,並留劉尚防守公孫述,並上書報告光武帝,並深自責過失。”

“從此以後吳漢與公孫述在廣都、成都之間交戰,八戰八勝,最後進軍圍攻外城。”

“公孫述親自率軍數萬人出城迎戰,吳漢令護軍高午、唐邯率精兵突入敵陣,刺中公孫述,公孫述傷重身亡。”

“次日晨,公孫述大將延岑開城出降,然而吳漢仍然族滅了公孫氏、延岑一族。”

“然後放兵大肆搶劫,屠掠成都,還燒毀了公孫述的宮殿。”

“光武帝聽說後很生氣,責備了吳漢。”

“建武十三年正月,吳漢領兵順江而下,路過宛城時,光武帝劉秀詔令吳漢回家祭祖。”

“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吳漢再率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擊匈奴。”

“把雁門、代郡、上穀官吏人民六萬餘口,遷徙安置到居庸關、常山關以東。”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史歆在成都造反,自稱大司馬,圍攻太守張穆。”

“張穆逃出城牆,奔向廣都。”

“史歆遂檄令郡縣,得到宕渠楊偉、朐月忍徐容等人的響應,各率數千兵馬。”

“劉秀知史歆曾為岑彭護軍,精通兵法,遂派吳漢領劉尚、臧宮等萬餘人討之。”

“吳漢至武都,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成都,百餘日後攻破城池,斬史歆等。”

“吳漢乘筏順江而下巴郡,楊偉、徐容等驚慌潰散,吳漢斬其渠帥二百餘人,遷其黨與百家於南郡、長沙。”

“建武二十年,吳漢病危。”

“劉秀親臨看望,問吳漢有什麼話交代。”

“吳漢回答臣愚昧無知,隻願陛下慎重不要輕易赦免罪犯而已。”

“等到去世,賜諡號忠侯。”

“發北軍五校、兵車、甲士為其送葬,形製禮儀如同西漢大將軍霍光的喪禮一樣。”

蘇軾:東漢的統一大業進入最後階段,蜀地割據政權的首領公孫述成了劉秀的最後一道難關。

他盤踞成都多年,憑借天險和十餘萬大軍,硬生生頂住了漢軍的多次攻勢。

隨著吳漢接替陣亡的名將岑彭,率軍南下圍困成都,東漢的勝利似乎指日可待。

可吳漢接手後,戰局卻變得撲朔迷離。

圍城半年,進展緩慢,他竟然開始急了。

當光武帝劉秀一再叮囑彆冒進、穩住陣腳的時候,吳漢卻分兵強攻。

結果被公孫述抓住機會迎頭痛擊,漢軍險些全軍覆沒。

說是險中求勝,其實更像是亂中取勝。

但最終成都還是被攻破,蜀地歸漢,吳漢立下了赫赫戰功。

戰爭初期,劉秀並非一開始就信任吳漢。

當時,他手下的名將岑彭剛剛陣亡,而其他將領要麼病重、要麼抽不開身,能堪大任的幾乎沒有。

吳漢雖然作風頑強、威望不低,但他的問題一大堆。

紀律渙散、脾氣暴躁,還有點貪功冒進的毛病。

可當時的劉秀彆無選擇,隻能硬著頭皮讓他出馬。

到了成都,吳漢的表現確實讓人捏了一把汗。

他圍城半年,卻遲遲拿不下成都,兵力和士氣都在消耗。

劉秀多次下詔,明確要求他堅壁清野、步步為營,可吳漢偏不聽,執意分兵冒險。

結果被公孫述抓住破綻,十倍於漢軍的蜀軍出城猛攻。

吳漢的部隊被圍,險些全軍覆沒。

按理說,這種低級錯誤放在任何一個將領身上,輕則撤職,重則問斬。

可吳漢卻硬是憑借頑強的毅力,從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他率部突圍,與副將劉尚合兵一處,反手一擊,竟然擊潰了蜀軍主力,成功扭轉戰局。

有人評價說,吳漢的勝利更像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但事實證明,他雖然打法粗暴,卻有一股不服輸的狠勁,能在絕境中穩住陣腳。

這種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的能力,或許正是劉秀看重他的原因之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