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五年,綠林和赤眉領導的農民起義大爆發,並迅速建立了政權,大批富有的地主也隨之投靠了王莽。
更始元年,反莽武裝共同擁戴宗室劉玄為帝,號更始。
“當時戰爭主要集中在南陽和緊鄰的潁川。馮異受命監護五縣與父城縣長苗萌據城抵抗起義軍。”
“起初,劉秀率兵攻打父城,沒能取勝。”
“馮異去彆的屬縣巡視,被劉秀的手下捉住。”
“馮異表示願意跟隨劉秀並承諾自己會勸苗萌一起追隨還會將自己監護的五座城池共同獻出。”
“但有一個條件因為他母親還留在城中,所以他請求劉秀先放自己回城。”
“回到父城後,馮異說服苗萌一同歸順劉秀。”
“隨即,劉秀的哥哥劉縯遇害,劉秀悲痛萬分。”
“他就從駐地父城趕往宛城,向劉玄謝罪。回到宛城後劉秀也不敢為劉縯服喪。”
“劉秀的表現,讓劉玄感到愧疚,慢慢的他減輕了對劉秀的戒備。”
“不久,劉玄任命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隨後劉秀就迎娶了南陽新野豪門之女陰麗華為妻。”
“馮異則在此時堅守父城,拒絕向劉玄投降。”
“始元年,王莽政權正式被推翻,更始皇帝劉玄急需一位能光複河北地區的親信。”
“南陽郡劉姓宗室的大司徒劉賜向劉玄推薦了被軟禁在家的劉秀。”
“在劉玄派劉秀去經營河北時,遭到部下諸將萬般阻攔。”
“馮異聽聞此事便讓劉秀與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交好,當劉玄再次派遣劉秀前往河北時,曹詡讓曹竟幫了不少的忙。”
“馮異也因此受到了劉秀的賞識,後來,當劉秀升任司隸校尉,途徑父城時。”
“馮異開城迎接並獻上酒肉,被劉秀提拔為主簿。”
“馮異還推薦了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同鄉人材,劉秀任命他們為掾史,一同隨劉秀赴河北。”
“到河北之後,馮異發現劉玄的將領們蠻不講理,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他馬上向劉秀彙報此事,彙報完後馮異並沒有著急提出建議而是先跟劉秀講了夏桀商紂的混亂,又誇了商湯周武的功勳。”
“接著馮異才開始建議劉秀借助目前的平台,為老百姓辦好事,得民心。”
“應該儘快派遣官員和屬下,前往各個地區,審查冤假錯案。”
“並廣泛施行恩惠以便發展自己的勢力,劉秀采納了他的建議。”
“到達邯鄲後,劉秀派馮異乘坐驛車巡行撫慰所屬各縣,審查囚犯罪狀,問候鰥寡,來自首的人即可免罪。”
“官員中對劉秀有異心的人都被馮異暗中記下來總結成名單送給劉秀,在劉秀根基未穩的時候這份名單多有助益。”
“更始二年,王郎在邯鄲起事,在河北豪強的支持下,與漢軍政權對抗。”
“當時作為漢軍派遣到河北的使者劉秀被王朗派人刺殺。”
“劉秀沒有坐以待斃,他從薊城帶兵南下。”
“到達饒陽治下的蕪蔞亭時已經是深夜,天氣嚴寒大家都感到饑餓疲勞,馮異急忙煮好豆粥供應。”
“次日,劉秀當著諸將的麵誇讚馮異又說,昨夜喝了馮異的豆粥饑寒都消失不見了。”
“到了南宮縣,又遇到大雨,劉秀率領隨從到路旁的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饑。”
“到達信都後,劉秀任命馮異為偏將軍到河間征兵。”
李世民:在攻破邯鄲後,劉秀封馮異為應候,然後調整將領部署。
並分配各自的屬官,士兵們都願意跟隨馮異,劉秀因此更對他另眼相看。
劉秀剛平定河北,劉玄就起了疑心,開始有意提防劉秀。
他派出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及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等人,率領三十萬大軍前往洛陽鎮守。
為了鼓舞士氣劉秀親自率領大軍掃蕩農民軍,同時,他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馮異為孟津將軍,統領河內、魏郡二郡駐軍,共同對抗朱鮪等人。
經過幾次交手,馮異察覺到朱鮪和李軼之間的不和。
他寫信給李軼,信中提醒李軼當前的局勢,劉玄政權已經危在旦夕。
而劉秀勢力蒸蒸日上馮異又提起李軼曾與劉縯、劉秀兄弟共同起兵的深厚情誼。
李軼明白馮異的意思,於是李軼向馮異回信,表達願意修複與劉秀的舊交。
知曉這一情況後,劉秀命令馮異加強與李軼的聯係,觀察雙方關係的變化。
李軼和馮異達成共識後,便不再與馮異進行正麵的交鋒。
馮異見時機已到,北攻天井關,奪取了上黨郡的兩座城池。
之後又南下攻取了河南成皋以東的十三縣,成功平定了豪強割據的勢力,歸降者多達十餘萬人。
武勃得知後,率兵前去討伐那些歸降的人。馮異得知消息後立刻率軍渡過黃河進行救援。
兩軍在士鄉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馮異大敗武勃。
想求李軼伸出援手,然而李軼卻緊閉城門。
隨後為了進一步激化李軼與朱鮪之間矛盾,劉秀故意泄露李軼與馮異通信一事,朱鮪知道此事派人刺殺李軼。
同時朱鮪派出去蘇茂進攻溫縣,自己則親率軍隊進攻洛陽西北平陰,意圖牽製馮異。
馮異則與寇恂聯手,成功擊破蘇茂的軍隊。
隨後馮異部隊渡過黃河,向朱鮪發起攻擊。
朱鮪不敵逃回洛陽,暫且避難。
馮異率軍一路追擊,雖然沒能抓到朱鮪,但是他還是命人繞著洛陽城轉了一圈才離開。
這時劉秀已經到了要稱帝的重要節點,手下的將領多次勸進,劉秀卻一直猶豫。
關鍵時刻,劉秀把馮異召回部邑計議,馮異勸劉秀稱帝,劉秀這才開始籌備登基的事。
建武元年六月,劉秀在鄗城千秋亭稱帝,恢複漢朝正統,史稱東漢。
建武二年,劉秀雖然已經稱帝,但是天下並未太平。
當時幾十萬赤眉軍在三輔地區的活動十分猖獗,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也擁兵自重,大司徒鄧禹無法平定。
劉秀便派馮異前往征討,封馮異為陽夏侯,讓他領兵入關,主關隴地軍事。
劉秀親自送馮異到河南還賜給馮異一柄寶劍並囑咐馮異,三輔地區深受王莽、更始政權的折磨。
繼而又遭受赤眉、延岑軍馬的暴虐,黎民百姓飽受摧殘,沒有可以依靠與傾訴的對象。
這次征伐,不一定要占地殺人,關鍵在於安撫百姓,不要給郡縣百姓帶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