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動員大會(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7153 字 9個月前

謝岩擺擺手,示意楊登坐下,隨後他對眾人道:“楊隊副說的非常對!試問,沒有軍功,沒有財帛,如何回家?”

這時,有人舉起手,顯然他有話要說。

謝岩對著舉手之人道:“請起來說話。”

那人起身道:“末將旅帥羅漢易,末將承認校尉說的對,末將隻想問一件事,為什麼是‘安勝關’?”

“羅旅帥先請坐。”謝岩先客氣一句,後道:“因為窮啊!不打不行!”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嘩然……

“這能算是出兵理由嗎?”許多人腦子裡都閃出這麼一句話來。

好在,謝岩很快說下去道:“本軍自貞觀十八年離開長安,跟隨左武衛大軍征討‘高句麗’,大小戰事差不多快十六次,總共斬首一百四十餘,得到的獎賞,折合錢財,不到兩千貫;後奉命駐守‘武平堡’,在劉都尉帶領下,共斬首三百餘,繳獲物資及得到的獎賞,合計約在兩千五百貫,除去上繳‘都督府’的一小部分,餘下的用來補充軍械、和購買一些物資,當然也包括獎勵士兵那一部分,總共花掉了接近四千貫,如今隻有五百貫不到現錢,也就是說,本軍自長安出征起,到今天為止,曆時近三年,全軍獲得的軍功,每人分一個首級都不夠,錢財方麵呢,每人平均下來,兩貫錢都沒有,這還不包括‘輔兵營’的人,還不包括戰死和受傷袍澤的那一部分,請問諸位,我們還不夠窮嗎?”

不等眾人有所反應,謝岩繼續說道:“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是為國征戰,話當然沒錯,為國浴血奮戰,這沒什麼可說的,但是,諸位想過沒有,士兵們為國出戰,冒著戰死、傷殘的的風險,顧不上家裡孩子、老人無人照應、田地無人打理的事實,難道他們就不應該拿到應該屬於他們的榮耀和財富嗎?我告訴諸位,今天請你們來,不是討論要不要打,而是要告訴諸位,‘安勝關’我一定要拿下來,勝了,功勞算大家的,要是敗了,責任我一個人扛!”

這番話,令在座眾官員十分動容,沒有人會想到謝岩會如此說法,但是卻說出了事實。

馮寶倒是覺得正常,他在製作“沙盤”的時候就問過謝岩“為什麼?”

謝岩仍然是那句曾經的話“要讓這些人,活得像個人!”

馮寶和謝岩曾在私下討論過:“來到大唐後,應該如何活?”

馮寶的意思簡單,既來之則安之,有機會作個富家翁,逍遙一生就夠了。

謝岩卻告訴他:“自己也想快樂的過一生。”唯一和馮寶想的不同地是“既然來到大唐,理當作點事情,不求兼濟天下,起碼能夠依靠自己的學識和多出來的一千多年的見識,影響自己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也可以快樂的過一生。”

不一樣的人生目標造就了不同的想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馮寶對謝岩今天說出來的話是一點也不奇怪。

沒有人可以指責謝岩說得不對,哪怕是心中極為反對的雷火,也無法主動發聲,他唯一想到能作的事就是對身邊林運低聲道:“‘都督府’會同意嗎?”

林運輕輕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不過他明白雷火的意思,低聲回道:“他有權力決定。”

雷火暗自歎息,其實他也知道,在“都督府”沒有明確軍令之前,謝岩身為“武平堡”最高長官,完全可以獨斷專行,旁人隻有執行的份。

“或許大家還是有些不明白,我不妨再跟諸位多說兩句。”謝岩還是想儘可能的得到支持,不得不再次說道:“堡中現在,每日三餐飯,按照這個速度,大概可以堅持到開春朝廷送來補給的時候,可是諸位都明白,朝廷的補給是按一日兩餐計算的,那麼這就會產生三成的缺口,而且這個缺口會一直存在下去,難到說再次自己購買補足?這不可能,一來沒錢,二來士兵也不會答應用自己的賞錢去購買軍糧,那唯一的法子隻有就食於敵。我們這一線,南北一百裡內,差不多有五、六個大大小小的軍堡和軍寨,相對應地是‘高句麗’軍也隻不少於五個軍寨和我們對峙,我們的補給主要來自‘都督府’,對方的補給來自‘安市城’,可是由於距離原因,‘高句麗’方麵把前方補給大本營設在‘安勝關’,那也就意味著,‘安勝關’內一定屯積著大批輜重和糧食,而這些物資,才是我要拿下的最終原因。”

最後,謝岩還輕鬆地表示道:“我還等著拿物資賣給‘營平寨’那些商人呢,開春後青黃不接,糧食價高,剛好可以多賣點錢,也好讓眾軍回家路上,更加安心不是嗎。”

眾官員都笑了,他們都承認,謝岩的話是極具說服力的,也是極為正確的,那麼,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怎麼樣才能拿下“安勝關”?

當一名軍官舉手發言,正式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屋裡又寂靜下來了,大家都在看——看謝岩如何回答這個最為重要的問題。

謝岩道:“‘安勝關’距離我們百裡有餘,其地形險要,呈‘兩山夾一關’之勢,且,麵對本軍這一麵,山勢險峻,雖然不是太高,但是攀越困難,大隊人馬更是無法通行;關後,是一條‘u’型山穀,長約兩裡左右。”說到這,他對眾人解釋道:“什麼是‘u’型山穀,我就不多說了,不明白的,可以去看‘沙盤’。”

謝岩又繼續說下去道:“堡外營地中,有‘高句麗’婦人曾經進過‘安勝關’,根據她們的描述,我大致判斷出,物資應該屯積在山穀出口的地方,那也是對方軍隊的營地所在。對方總兵力在兩千上下,正常情況下,關口隻有三百人,其餘全部駐紮在營地中,其中還有一支騎兵,三百人左右。為了便於快速出擊和騎兵行動,‘u’型山穀中所有的樹木和障礙物都被清理一空,隻在穀中中段處修建了一排柵欄,安放了些許拒馬等物,形成一個人為的關口,好在,柵欄的總長度隻修到兩側半山中,並沒有一直延伸到山頂。”

介紹完這些情況後,謝岩主動問眾人:“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還說:“如果地形方麵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起身去看‘沙盤’,那上麵都有標注,可以一目了然。”

話音剛落,許多軍官,包括雷火和林運,全部離開自己座位走到方桌前,再一次仔細地觀看“沙盤”,事關作戰,他們必須得謹慎,不敢再有絲毫馬虎。

差不多用了兩炷香時間,官員們才陸續回座,雷火代表眾人問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安勝關’唐人無法進入,所以始終無法知道關內情況,堡外營地的婦人,大多是‘高句麗’人,她們進去過到也正常,可是,她們說的話就可信嗎?”

謝岩道:“有三個人進過關,三個人分彆接受問話,所說基本一致,我判斷,她們沒有說謊。更重要地是,我答應過她們,如果她們說的是真話,隻要這一仗打贏了,我負責幫她們加入大唐戶籍。”

這下,沒人再說話了,吸納有功的異族人加入大唐,是大唐的一貫國策,而這個時代,“唐人”這個身份,對周邊所有的人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力。

沒有了其它問題,那話題自然又回到了“如何作戰”的細節上來。

具體細節方麵,謝岩倒還真沒怎麼說,並不是他藏著掖著不說,而他實在不知道怎麼說清楚。

他隻是告訴官員們,如果對此次作戰沒有異議的話,那麼接下來,他就要親自帶兵操練,並且說:“所有官員都要參與操練,哪怕諸如林彆將這類的文官。操練內容一樣,唯一不同是,文官操練的強度低些。”

原本以為這一條會招來文官們抵製,誰料想,一個反對的也沒有,謝岩在十分詫異的情況下,宣布今天會議結束。

其實他不了解的是,大唐的文官,和後來“宋、明”兩個王朝的文官是有著本質不同的,他們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純書生,而是可以仗劍遊學天下的士人,騎馬射箭是必須要學會的內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