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從“動員大會”結束的第二天起,跑步時的號子聲開始響徹整個“武平堡”。
謝岩親自帶隊,從跑步起,開始了正式操練。
在馮寶眼中,他是在按照後世的軍事訓練在操練士兵們,從站姿到坐姿,從隊列整齊到跑步的喊號聲,從俯臥撐到仰臥起坐,幾乎完全照搬!
馮寶非常慶幸自己的年紀隻有十七歲,可以不用參加這種在他眼中無聊的訓練,隻是他也沒法閒著,謝岩布置給他的任務是製作和安排下一階段的訓練器械,還包括每天清理校軍場和堡中道路的積雪,以及給操練提供各種保障。
堡中不需要參加操練的總共九十五個人,都是年紀小於十八歲和大於四十五歲的。除了馮寶,這些人每個都要求參加操練,若不是謝岩告訴他們,此次出戰,所得功勳和財帛所有人都有份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會答應跟在馮寶後麵,天天掃雪的。
跑步、隊列等這些基礎訓練進行了十五天後,馮寶帶著他的手下們,已經按期在校軍場中安置好諸如平鋪木、翻越障礙、攀登障礙等各種器械。
從第十六天起,每日上午進行基礎訓練,下午增加了各種器械方麵的訓練。
馮寶的任務也變了,他被謝岩要求帶人去製作雪地行軍用的爬犁還有滑雪板。
馮寶是唯一知道謝岩準備如何作戰的人,當時他曾問過:“你是怎麼知道我會滑雪?”
“在東北,又是富二代,你不會滑雪,說出去誰信啊?”謝岩的回答,讓馮寶無言以對。
在馮寶眼中,製造爬犁不難,但是製作滑雪板就不容易了,那東西對材質還有工藝的要求都比較高,然而他沒想到地是,老兵中有幾個木匠出身的,他們從伐樹到剖開木材,再根據馮寶弄出來的樣品,把木材加工成一片片木板,然後經過打磨、拋光、最後上桐油,然後用炭火烘乾,一整套工序下來,在他眼裡,這些滑雪板完全不比後世工業化生產出來的差到哪裡去。於是馮寶毫無心理負擔地把製作的重任,交給了他們。
謝岩很快發現馮寶又成了甩手掌櫃,隻好又給他找點事乾,讓他去堡外營地督促保暖用品製作。
那些婦人們,早些日子剛完成“帽子和圍脖”的任務,就又接到製作“睡袋、口罩、和手套”的任務。
接到任務的當天,謝岩親自來了一趟,告訴她們,如果這次戰鬥勝利,她們也將作為有功之人得到賞賜,並且,將得到大唐戶籍。
這個消息,令婦人們欣喜若狂!
不管她們是不是高句麗人,她們此刻都是奴籍,是被人花錢買來賣去的一個物件,如果得到大唐戶籍,她們就將得到大唐官府的承認和保護,再也不必遭受彆人的岐視和欺侮了。
所以,用不著馮寶去督促,她們自覺自願的,沒日沒夜的乾活,以至於馮寶認為自己過來,純粹是沒事找事。
時間總是很快,轉眼又過去一月,經過十五天的基礎操練,又經過三十天的加強訓練,謝岩決定對所有人進行一次考查,以檢驗訓練效果。
老規矩,還是打分製。
按照不同的項目,製定細則,有的按時間計算,有的按數量計算……
花了兩天時間,完成對所有人的考查。
考查結果謝岩非常滿意!包括文官在內的所有人,分數都達到七十以上。
其中,前一百名中,包含了十名軍官,雷火,謝岩,羅漢易,劉愣子四名軍官包攬前四名。
謝岩將軍官剔除,然後按名次順序點了一百人,最後把這一百人單獨分列到一旁,對到他們道:“你們將跟隨馮校尉進行特彆訓練。”然後,又讓分數最好的四名軍官(他本人除外站到他們中間,最後對這一百零四人道:“特彆訓練合格以後,你們中最好的四十人將做為敢死隊,由最好的兩名軍官帶隊,其他的人將組成突擊隊,共同成為此戰主力軍。鑒於特彆訓練極其辛苦,所以,從明天起,提高夥食,保證每天有一頓有肉食。”
在大唐,天天有肉吃,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士兵們無法理解謝岩為什麼要這麼作,但是他們這一次卻是無人提出異議,畢竟那一百人都是平時訓練最刻苦的人。
真實的原因隻有馮寶知道,那是因為謝岩發現,軍中許多士兵都有“夜盲症”,就是一到晚上看不見東西,這不是真正的“病”,是由於人長期不食用肉類以及動物內臟,導致體內蛋白質和維生素a的缺乏繼而引起的一種現象,隻要加強相關物質的補充,就會改善。可是牲畜數量有限,無法提供全軍,這才不得已用在一百人身上。
接著,謝岩又按照考查名單,將分數最低的五十人叫出隊列,告訴他們將和馮寶管轄的那九十多人共同組建“後勤保障隊”。
這些人不乾了,哭的、喊的、叫的……什麼樣的人都有,反正就是一句話,死活不肯和那些老弱為伍。
謝岩再三保證,此戰功勳和財帛人人有份,而且還費勁口舌的解釋了“後勤保障”對一支軍隊作戰的實際意義,這才勉強讓他們同意“先試試看”。
對於剩下的四百多人,謝岩將他們分編成三個“戰鬥隊”,第一隊人數一百五十,由弓兵、槍兵和刀盾兵混合組成,主要作戰任務是戰事後期對敵散兵遊勇進行追擊;第二隊人數一百,全數裝備“陌刀”,主要作戰任務是打散敵密集陣型或者應付敵軍密集陣型衝鋒;第三隊人數最多,超過兩百,以每十一個人為一小隊分列,按謝岩的意思,他們將照搬戚繼光的“鴛鴦陣法”,成為最主要的作戰部隊。
上警校的時候,謝岩曾和同學聊天時討論過,大家都一致認為,在“冷兵器”時代,戚繼光創立的“鴛鴦陣法”最為接近後世的“諸兵種合成”理念。
謝岩不是專門研究軍事的,更不是軍事天才,他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曆史上現成的,並且證明行之有效的戰法。
第一隊和第二隊的訓練,謝岩不用操心,大唐有現成的方法操練,士兵們也大多熟悉,隻需要經過強化即可。
唯有“鴛鴦陣法”,謝岩向三名軍官和四名文官足足講述了一整天,他們才明白陣法的精髓在於根據實際情況,臨戰決定陣法的使用。
雖然把這些個官員們聽得是頭暈眼花的,但是他們都明白,這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方法,機動、靈活且變化多端,就是複雜了一點,得需要時間慢慢消化。
謝岩顧不上那麼多了,教會軍官們“鴛鴦陣法”各種變化之後,訓練之事,他就不管了。
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辦,一個是製作“鴛鴦陣法”需要使用的兵器,另一件事,在他眼中,更是重中之重,那就是找到“石炭”,即後世說的“煤炭”。
根據軍中文書記載,曾有軍士在“武平堡”西北方向發現過“石炭”,隻是發現者後來在作戰中身亡。謝岩根據這一記錄,找到那軍士的同鄉和好友詢問,證實了此事為真,隻是事情過去很久,加上“石炭”在大唐用處極為有限,從不受重視,所以他們也不記得究竟是在什麼地方了。
無論在哪個年代,能源都是極為珍貴的戰略物資,謝岩深深明白這一道理,因此,當他把手上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之後,即帶著五十個人,就駕乘十具馬拉爬犁出發找尋“石炭”去了。
馮寶聽說謝岩親自帶人外出後,不禁長歎一聲搖搖頭,他就搞不明白,這麼“拚”乾什麼,再想想自己這些日子教那些人練習“滑雪”時遭的罪,他頭一次心裡萌生了“要離謝岩這家夥遠點”的想法。
各項訓練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麻煩也總是層出不窮,好在所有人目標一致,動力十足,總算是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事,一切都在按照謝岩的設想中前進。
謝岩總算回來了,還帶回來裝滿十個爬犁的“石炭”,他需要這些“石炭”替換掉柴,用來作飯、燒水,在軍營各處安置“炭爐”取暖。
林運見謝岩在屋中安置“炭爐”,大驚失色,連忙阻止,說:“‘石炭’燃燒會產生‘炭毒’,會毒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