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岩知道這是古人對“一氧化碳”不認識、不理解造成的誤區,他沒多解釋,而是用實際行動告訴林運,隻要用密封的管道,將“石炭”燃燒產生的廢氣引入室外,人在屋內就是安全的。
林運親眼見到,謝岩讓人用鐵皮卷成一個空桶,再連接成長長的一根,從屋內一直延伸到屋外,而後又做了一個爐子,把鐵皮桶插在爐子邊事先預留的地方,“石炭”在爐子裡燃燒,廢氣通過鐵皮桶滾滾湧到室外,最後在火爐子上放一水壺,取暖燒水一舉兩得。
經過三天的驗證,林運終於確信,這樣是安全的。
於是,“石炭爐”就成了堡中最受歡迎的東西了,訓練的軍士們,也多了一項任務,輪流去挖“石炭”,把體能訓練和實際勞動結合起來,也是一種“創新”。
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各項訓練如期達到事先預想的指標。
按照事先計劃,謝岩選拔出最優秀的四十人,由雷火和羅漢易帶隊,組成“敢死隊”,另外六十人由劉愣子和韓成帶隊,組成“突擊隊”。
謝岩告訴他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他們這些人,必須要學會“雪地生存”、“雪地攀越”,還有一項特殊技能“手語”和“旗語”。
所謂“手語”就是用手勢代替說話、“旗語”就是用旗幟代替,謝岩自己也是半調子,他把自己會的告訴了四名帶隊軍官,其他部分,由他們自己和士兵研究,怎麼樣才能用最簡單的明了的手勢或者搖旗動作來實現交流。
至於“雪地攀越”那就是更簡單了,就是背著物資,穿著謝岩為他們特彆製作的鞋子(其實就是在鞋底加一塊嵌著鐵釘,且釘尖向下的厚牛皮,來防止打滑用的,攀爬堡後的小山,重點是,要撿地形險要的來練。
“雪地生存”就難了點,主要是謝岩要求他們在冰天雪地裡,在“睡袋”中渡過兩個時辰。
“睡袋”是用麻布加上著各種輕巧的保暖物,諸如動物毛發,禽類羽毛、還有從“營平寨”買回來的冬衣裡拆出的各種絮狀物等等,外麵再包以防水的毛氈,各個接縫處,都用蠟塗好,以防風侵水浸的。即使如此,它的防寒保暖性能也隻是一般,不足以支持士兵們待上兩個時辰。
最後,還是一名士兵想出辦法,弄些鐵皮盒,再把燒熱的炭放到裡麵,外麵裹上多層麻布袋,由睡袋裡的士兵根據溫度變化來決定是不是取下一些麻布袋,以保持溫度。
根據實驗,一個睡袋配三個鐵盒,基本上可以達到讓士兵在睡袋裡堅持兩個時辰的要求。
於是,製作鐵盒就成了謝岩要解決的事情。
好在,“石炭”不缺少,原材料也有,就是當時在“營平寨”收購回來的“高句麗”軍用盔甲和破爛刀劍,找人弄個爐子,就開始了冶鐵。
煉鋼也好,治鐵也罷,謝岩和馮寶都是一竅不通,軍中有兩鐵匠出身的,也是個半調子貨,隻是鐵盒對質量沒什麼要求,隻需要把鐵熔化後,重新弄成鐵皮,再敲敲打打弄成盒子形狀就行了,至於是方的還是圓的,是否平整光滑等,完全沒有要求,這才能夠弄出來。
各項軍事訓練如火如荼地開展……
謝岩則加緊督辦各種物資的生產和調配,他時常會對馮寶感歎一句:“在大唐,什麼都買不到,要什麼就得自己想法子去生產,搞得頭都大了。”
馮寶通常就回一句:“你啊,自找的,受著吧!”
感歎歸感歎,事情總得辦!
“鴛鴦陣法”需要的各種軍械、士兵們需要的各種保暖裝備、“敢死隊”和“突擊隊”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裝備,雖然數量不是太多,但是種類繁多,很費時間。
等到謝岩把全部裝備物資都準備齊整之後,距離他心目中的作戰時間,隻有一個月了。
將所有裝備下發給士兵後,給他們五天時間適應,畢竟訓練中,有許多人用的是替代品,和真正的裝備是有很大差彆的,需要適應。
五天後,“武平堡”全體官兵進行了一場合練,也是唯一的一場。
林運站在高台上,看著士兵們分成幾部,各自執行本部命令,有的在快速前進,形似衝鋒;有的在後,以跑射方式給最前方隊伍提供密集箭矢覆蓋;部分在兩翼提供掩護和輔助;“陌刀隊”在後方押陣;完美的展現了一隻不同兵種形成“合力”作戰的模式。
尤其讓林運意外地是,跑射的“弓兵”射出的箭矢,永遠比最前方衝鋒的士兵多出十來步距離,在實戰中,如此箭矢既可避免誤傷自己人,又可以給對方最有效的打擊,隻是這種邊跑邊射箭的方法,對士兵要求非常高,不僅是箭術,更重要是體力。
其實還有一樣是林運不了解的,那就是衝鋒士兵和“弓兵”之間的默契!前者不能跑太快,後者也不能跟不上,這需要兩支部隊密切配合,多次共同訓練才可以。謝岩隻是提出了戰術思想,真正把思想變成現實的,其實是那些軍官們。
林運無意關心那些細節,他隻見到這支“武平堡”的軍隊,和他眼中的大唐其它軍隊,區彆非常大,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支軍隊,區區數百人而已,展現出來對戰場的衝擊力簡直無與倫。如果是一支五萬人的軍隊呢?他不敢想下去……
在林運看來,如果接下來的一戰,謝岩可以率軍奪下“安勝關”,其功之大,當可直升“郎將”一級,而眼前的這支軍隊極有可能和大唐其他軍隊一樣,得到封賞後解散回家。
“那就太可惜了!”林運心中第一次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作點什麼了。
心念電轉之下,林運轉過身,對謝岩道:“校尉,依下官之見,‘武平堡’軍如今和其他大唐軍隊,有著太多不同地方,不如重新起個名字,也好讓世人記住,日後拿下‘武勝關’,以一個獨立的名字向上奏報,豈非更容易些?總比說‘左武衛’麾下府兵來得強些吧。”
謝岩可搞不清楚林運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不過他聽了這個建議後,也是頗為心動,他想得是,若是弄個現代點的名字,那將來的後世之人,是不是會想到,我是一個“穿越者”呢?
謝岩派人去請馮寶過來,然後把林運的提議說了一下,馮寶極為讚同,更是直接說:“就叫‘武平合成軍’好了。”
謝岩看看馮寶,心說:“你可真敢取啊,總共不過幾百人,叫什麼‘軍’,那不是找事嗎?”轉頭看下林運,見他也是不置可否的模樣,知道也不認可。
短暫沉默之後,謝岩道:“這是由府兵和輔兵混合組成的隊伍,不如叫‘混成營’吧。”
“武平混成營?”馮寶輕輕念了一聲,然後搖頭說:“不好聽,搞不明白的人,還以為是拚湊起來的。”
林運也微微搖首,似乎也不是很滿意。
片刻後,馮寶突然道:“不如叫‘武平特彆混成旅’吧。”
林運眼睛一亮,脫口道:“這個名字好,‘特彆混成’,非常好,就是‘旅’太小了吧,一‘旅’不過兩百之數,不是太好。”
謝岩看著馮寶,心想:“你倒是省事啊,直接把後世的軍隊名都照搬了啊。”不過他也承認,這個名字確實不錯。
不過考慮到林運的說法,再想想這裡不過幾百人而已,放在後世也就是個營級單位,謝岩最後說道:“我看,名字就叫‘武平特彆混成營’好了,可以弄個簡稱,叫‘武平特混營’,好說一些,你們以為呢?”
“可以,這名字也不錯。”馮寶直截了當地說。
林運在心中仔細過了幾遍,覺得念起來還真順口,而且也不犯什麼忌諱,也就表示同意了。
當天,“武平特混營”的名字即傳遍了整個“武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