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奏疏,又是奏疏(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8575 字 9個月前

於誌寧、張行成、高馮三人不同於彆人,他們原先都是“東宮”屬官,可謂“從龍之臣”,是以他們對李治也更為了解。

如今在三大重臣都有態度的情況下,李治還相詢問,那說明,他一定是有其它想法的。隻是,他們誰都不想得罪褚遂良,尤其還是為了一個完全不相乾的什麼“波斯”。

於誌寧首先道:“臣以為,‘波斯’最多為我朝友邦,適當幫助並無不可,陛下可賜予‘波斯’王子官職,令其以我大唐官員的身份回國抗擊敵寇,想來以我大唐之威,定可助其一臂之力。”

“臣附議。”張行成最簡單,直接以讚同於誌寧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

李治聽懂了,他們兩個人的意思其實就是給點惠而不費的口頭幫助。

最後一個開口的高馮,說:“諸公所言俱是老成謀國之道,臣彆無他議。”

就在李治略感失望的時候,高馮突然又說:“老臣非常好奇的是,波斯王子怎會認為區區百人足矣?”

這個問題,是李治最想知道答案的,於是他順著高馮的話問:“不知哪位卿家可以為朕來解惑?”

無人開口。

李治或許也覺得這個問題實在有點為難這些老臣,隻得歎道:“眾卿家先退吧,此事日後再議。”

“臣告退。”眾大臣一起行禮告退。

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李治心裡還是很無奈的,在殿中坐了一會兒後,感覺煩悶,便起身向外走去,他打算走一走,散散心。

“兩儀殿”外,除了負責宿衛的禁兵,彆無他人,李治負手站立於大殿門口,極目遠望,無人可知他在想些什麼!

一陣風過,帶來些許寒意。

“陛下,外麵風大,還是進殿裡歇息好。”王伏勝唯恐李治被寒風侵襲,趕緊建言道。

李治微微點下頭,剛準備轉身之際,殿前空地來了一隊執戈巡邏的禁兵,這在宮裡是尋常時,本不足以為奇,然而李治忽然發現,這一隊禁兵有些特彆,幾乎每個脖子上都好像圍著一圈“布”。

李治大為好奇,當下說:“王伏勝,去把那隊禁兵的隊正叫過來。”說完,先反身進入殿中。

這種小事,自然輪不到王伏勝親自去,他跟隨李治進殿服侍,另有一名小宦官前去辦事。

很快,小宦官領著一名披甲軍官走進殿內。

軍官一見李治,立刻行大禮道:“某將‘左驍衛’隊正程務忠拜見陛下。”

“起來吧”等程務忠站起來,李治問:“汝脖子上為何物?”

“回陛下話,此物名‘圍脖’。”

李治道:“哦,呈上來給朕瞧瞧。”

程務忠問言馬上將圍脖取下來,交給走過來的王伏勝,再由他轉呈李治。

接過來看了一眼,李治就明白了,隨口問道:“保暖效果如何?”

程務忠答道:“可減低寒風侵襲,作用明顯。”

李治點點頭,又將圍脖遞給王伏勝,示意他還回去。

“汝名程務忠,那程務挺是你什麼人啊?”李治隨意地問一下。

“那是家兄。”

“哦,原來是‘東平郡公’之子,將門之後啊。”

李治隨即又問:“既然是將門之後,那朕來考考汝。”

“請陛下出題。”

李治稍加思索,問:“給汝一百精兵,汝能乾些何事?”

程務忠道:“可乾之事很多,需由陛下指明。”

李治道:“攻城略地如何?”

程務忠如實道:“兵力太少,不足以完成。”

李治又道:“衝鋒陷陣又如何?”

程務忠答:“可以,隻是如此精兵,用於此,浪費了。”

“哦,那汝說說看,怎樣使用合適?”李治有些好奇心起。

“若是在正麵戰場,一百精銳起不了太大作用,最合適的用途就是找尋敵人主帥、或者糧草輜重所在,實施‘斬首’,突襲,伏擊等;如果是敵後戰場,那能乾的就更多了,除去上述所說以外,還可以探查敵人動態,傳播虛假消息,動搖敵人軍心等。”程務忠很是認真地說。

李治見他說得頭頭是道,不覺很是滿意,信口再問道:“如果是一百人去其他國家呢?該當如何?”

這一問,令程務忠徹底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陛下說的可是‘軍官援助團’?”

李治聞言臉色一變,問:“汝是如何得知此事?”

程務忠不明白皇帝意思,直言不諱地道:“此事最先由‘左武衛’戍邊校尉謝岩提出,並交由‘左右驍衛’一眾軍士討論,而且據某將所知,謝校尉曾有上書陛下詳述,此事知者甚眾,不足為奇。”

“什麼?”李治“騰”地從龍椅上站起來,看著程務忠,問:“汝是說,有人曾經就‘軍官援助團’一事上過奏疏?”

程務忠感覺到氣氛不對,連忙跪下道:“某將不敢欺瞞陛下,此事千真萬確,驍衛之中,所知者不下二十人,陛下一問便知。”

“奏疏,又是奏疏!”李治十分惱火,在龍椅前來回踱了幾步,還是冷靜下來,坐回龍椅,而後道:“程務忠,你起來回話。”

“謝陛下!”

李治道:“汝將此事詳細與朕說來。”

程務忠不敢怠慢,立即將自己知道的事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