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朝堂風雲(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6482 字 12個月前

曆史上,褚遂良確實被人彈劾過,還因此被貶謫,但絕對和謝岩無關。現在如果因為卑路斯奏疏引發的一係列事,導致褚遂良被貶官的話,那不正說明,曆史出現了變化嗎!

“警官、警官!”劉定遠見謝岩一動不動,以為被嚇“傻”了,趕緊說道:“此事與我們又無關,用不著擔心。”

謝岩定了定神,問:“陛下怎麼說?”

劉定遠道:“陛下倒是沒怎麼說,可是‘大理寺’少卿張睿冊卻說‘褚公從未扣過功臣奏疏,又何來阻礙聖聽一說?’,之後韋思謙列舉褚遂良將警官你的奏疏駁斥‘異想天開’,不予上報陛下為由,痛陳褚遂良‘欺罔聖上’,指責張睿冊‘趨炎附勢’,請求陛下下旨查辦。”

“那最後呢?”謝岩沒想到事情弄成這樣,趕緊問結果。

劉定遠道:“陛下很不高興,但是並未表態。”

謝岩道:“褚遂良乃是先帝托孤重臣,陛下不會過於責備的。”

劉定遠道:“確實如此,畢竟他是褚公啊。”

事情發展,往往都是和人們想的不一樣。

劉定遠和謝岩還在議論的時候,朝廷頒下詔書,稱“褚遂良擅自妄議功臣奏疏,曲解聖意,降職為‘同州刺史’;張睿冊附和大臣,欺罔聖上,降職為‘衛州刺史’。”

消息一傳出,所有人都蒙了,誰也沒有預見到最後是這麼一個結果。

甚至於連皇帝李治都十分震驚,他本想略施薄懲即可,因此,當長孫無忌提出懲戒事時,他確實是同意的,但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這位舅父,會如此乾淨利落地直接將兩人攆出“長安”,而他,這位大唐皇帝竟然不知道。

李治終於第一次體會到了舅舅的強勢,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森森“寒意”!

李治已經弄清楚了,褚遂良其實並無大錯,他隻是不認同謝岩的那封奏疏而已,其他一些事情,都是下麵的人刻意為之罷了。

然而李治當了快一年的皇帝,他也知道,如褚遂良這般僅僅是說了一句話,就能讓下麵的人如此巴結,可見其威權極重,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給其一個教訓,未必不是好事。

至於謝岩和馮寶,李治也多少知道了一些,特彆是他知道了“安勝關”大捷,是在以少勝多,且損失極小的情況下做到時,他多少明白了先帝想法——如此人才,需要量才使用。簡單的給個官職封賞,可能過於草率了。

“夔國公”府,劉仁實匆匆走進後院,直接走進劉弘基房間,等婢女、仆役出去後,他這才說道:“父親,剛剛收到消息,陛下下詔,五日後朝會結束召見謝岩。”

劉弘基“咳咳”兩聲後道:“此乃意料中事,褚遂良被貶,不會有人在此事上設置障礙了,一切就看陛下意思了。”

“要不要讓十一郎去說一下?”劉仁實道。

“說什麼?”劉弘基反問:“說我劉家想參與‘軍官援助團’?”

劉仁實道:“此事不是父親最為關注的嗎?”

劉弘基道:“放心,這事跑不了,為父敢說,定遠那孩子,一定早就說過了。”

“父親同意十一郎去?”劉仁實非常奇怪地問。

劉弘基是“知子莫若父”,早就猜到劉定遠想法,因此道:“唉,定遠那孩子,打仗是還行,做官可就差了些,真是去‘洛陽’,恐怕他不會答應的。”

劉仁實脫口而出道:“那可真是萬裡之遙啊!”

“再說吧。”劉弘基神情有些黯然。

劉仁實也有些說不出來的感覺,他知道,如果劉定遠真的去了“波斯”,對父親來說,應該就是“永彆”了。

劉定遠可不知道父兄的想法,他最近都沒回過家,一直住在謝岩那裡,所以,他和謝岩以及整個營地內的所有人一起,同時見到了前來宣讀聖旨的宦官。

宦官念完聖旨即離開了。而整個營地裡,頓時充滿了喜悅興奮之情。近八個月的等待,終於等到了皇帝的召見,這可不是謝岩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武平堡軍”的事。

馮寶行進在路上,自然無法知曉朝堂上的一係列變化,即使知道,估計他也不會有什麼興趣,眼下,他最大的興趣是許平提出來的“合作計劃”。

許平避過其兄許光,私下對馮寶說:“吾在‘洛陽’城南,有一小莊園,是吾私人所有,與許家並無乾係,吾願以此莊園為本,與校尉合作開設酒坊,不知校尉以為如何?”

搞酒坊,馮寶是沒有與人合作打算的,可是他對許平的那個莊園,倒是興趣極大。

一般高官顯貴或者豪門大戶的莊子,都是良田為主,麵積很大,卻人不多,也就是一些種地農戶而已。許平的莊子卻不同,麵積不大,也就三百畝樣子,良田不過二十畝,其餘都是丘陵、山地,唯一吸引馮寶的是人多,那裡有莊戶二十戶,人口過百,而且多是匠戶,平日依靠給人加工農具,和燒製磚瓦為生。

這個莊子,是許平私人出資買下的,許家雖說不樂意,卻也沒辦法,但一直為了莊子的事埋怨許平。因為人多,又是匠人,根本從官府那裡分不到土地,他們每年那點產出,養活自己都難,許平近幾年已經都入了不少錢進去,但是一直沒有起色,很大程度上來說,都是一個包袱了。

馮寶在意的是莊子距離“洛陽”不到百裡,算很近了,同時莊子裡人多啊,無論乾什麼事,沒人那可是不行的。大唐不比後世,可不是你有錢就能招到人的。因此,許平的提議,馮寶是非常有興趣,他甚至問過許平,乾脆賣給自己得了。可是許平也不笨,隻想合作,並不打算賣,事情一時間也就僵持在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