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媚娘(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6928 字 9個月前

馮寶隻好說:“既然如此,就當我欠你一個人情,日後你要是遇上麻煩事,可以來找我,能幫忙的,我一定不會推辭。”

能夠得到馮寶的一句承諾,常遠覺得自己這一趟沒白跑,於是又歡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謝岩派人去通知馮寶有關石子事情的時候,同時送去了近五千貫錢,有了這筆資金,“寶莊”的大規模建設正式開始……

謝岩在“長安”每天無所事事,馮寶在“洛陽”倒是忙得不亦悅乎,而大唐的皇帝陛下,正在溫柔鄉裡享儘無邊豔福。

王伏勝果然會辦事,他親自帶領幾名小宦官,以各種名義進“感業寺”,每次都會讓武才人換了宦官的衣服離開,一來二去次數多了後,“感業寺”主持和守衛的禁兵,都察覺到事兒有些不對,可是他們不敢問啊,畢竟他是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宦官。

“媚娘啊,你說,朕要想個什麼法子才能讓你回到宮裡來呢?”李治躺在龍床上,側首看著武媚,滿麵憐惜地說著。

“陛下,妾身隻要能陪在陛下身邊就知足了。”武媚將頭枕在李治的臂膀上,輕輕地說。

李治溫柔地撫摸了一下武媚的秀發,道:“你的那首詩,寫的好啊,道儘愁苦相思,朕原本不知道媚娘你的深情厚意,登基以後,忙於政務,將媚娘淡忘了,此乃朕之……”

李治的話還沒有說完,武媚伸出一根手指,輕輕地放到他嘴上,阻止了他,而是說道:“陛下日理萬機,此事再正常不過,況且妾身以知陛下心意,其餘不敢奢求,隻求日後能夠守在陛下身邊,為奴為婢皆可。”

“還是媚娘體貼啊,想那淑妃她們……唉!”李治重重地歎口氣,換一個話題說:“朕是要想個法子啊,否則,朕難心安啊。”

可以說,作為一名皇帝,能夠有此心意,已經是“破天荒”的事了,由此可見,李治對武媚確實是情意頗深。

皇帝的心意,不可以太當真,他們是龍,龍行天下,變化萬千,武媚服侍李世民多年,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她知道,還需要加大自己的份量才行。

腦子急轉之後,武媚忽然問:“前些日子,妾身聽說,朝廷出了叛軍,鬨的動靜還挺大。”

“媚娘可是說‘雲州’叛軍?”李治問。

“妾身哪裡知道是哪兒的啊,也就是自‘感業寺’來回路上時候,聽到的而已。”

李治道:“那應該就是的,最近也隻有這麼一夥叛軍,已經被剿滅了。”

“陛下可否說來聽聽,妾身當是聽陛下講故事可好?”武媚一副小兒女的表現,令李治更加憐惜,馬上說:“好,左右無事,此事當個故事聽,還真是不錯,起因是一名家仆的失蹤引起……”

李治差不多用了半個時辰,才將整件事情大致說完,最後道:“幸好,當日去剿匪的是驍衛禁兵,否則後果難料,那些叛軍,朕後來得知,都是悍卒,普通士兵,很難應付他們。”

“那還不是陛下知微見著,提前安排驍衛禁兵出動,要是靠‘兵部’那些人,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辦到呢。”武媚自動忽略了許多內容,直接把“頭功”算在李治身上。

李治“嗬嗬”一笑道:“朕沒有那麼厲害,也是禁兵作戰勇敢的結果。”

“他們都是陛下臣民,為陛下儘力乃是天經地義的事,若不是陛下,哪裡來他們的功績。”

武媚一番話,說的李治那叫一個開心、舒爽,再想想宮裡那些妃嬪,成天就知道爭寵,弄得人煩心。

李治畢竟新登基不久,麵皮還沒有那麼厚,那還是說了一句:“其實啊,真正的功臣,不是校尉禁兵。”

“啊,那是什麼人啊?”以武媚的聰慧,也想不出來了。

李治道:“朕後來讓王伏勝仔細問過,以驍衛禁兵的戰力,想要取得如此結果,並不容易,關鍵還是‘左武衛武平堡軍’的人,聽說其中一個叫雷火的,有萬夫不當之勇,甚是難得。”

“左武衛?武平堡!”武媚心裡默默念著這兩個名字,感覺怎麼那麼耳熟呢。

李治並未察覺到武媚在想事,而是繼續又說了點其他事……等他說完後,卻沒有聽到武媚開口,李治看了武媚一眼,問:“媚娘,你可有心事?”

武媚聞言回過神來,趕緊道:“妾身失禮了,妾身剛剛想一件事,沒有聽到陛下說什麼,還請陛下恕罪。”

“無妨,那你告訴朕,剛剛在想什麼?”

武媚道:“陛下先前說‘左武衛武平堡軍’,可是‘營州安勝關大捷’那一支軍隊?”

“媚娘如何得知‘安勝關大捷’?”李治驚訝地問。

“妾身還知道,那支軍隊非常不一般,先帝特意兩次下詔,令其回京敘功,而且還有一個特殊用意。”

武媚不說,李治差點都忘了,自己父親最後幾年裡,不都是武媚在旁邊伺候的嗎,要說有許多事她知道是很正常的。

“有何特殊用意?”李治問。

“具體情況,妾身也不知道,妾身當時曾經聽先帝說過一句,意思是此二人大才,留給陛下用。”

李治還沒來得及仔細想,武媚又道:“妾身想起來了,當日隨奏章呈上的,還有一份厚厚的記錄,陛下就是看了這份記錄後,才說的,而且日後還看過一次。”

李治可是真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以他對父親李世民的了解,如果不是特彆重要的事情,他不可能看兩遍。

李治決定不揣測了,他直接坐起來道:“王伏勝,去把有關‘武平堡軍’和‘安勝關大捷’的奏章以及所有文書,都給朕找出來,現在就去!”

“奴婢遵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