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王伏勝運氣很好,直接在“左驍衛將軍府”找到裴士峰,詳詳細細的問清楚整個戰鬥過程,包括馮寶事先做的各種準備,都問的是明明白白。
然後,他再將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事無巨細地說了一遍給皇帝聽。
李治聽後,不無感慨地說:“沒有想到這一夥叛軍,如此驍勇善戰,若不是驍衛禁兵勇猛,還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剿滅他們,王伏勝,這一次算你舉薦有功,朕很欣慰。”
“為陛下效命,是奴婢應該做的事。”王伏勝表麵波瀾不驚地說話,內心卻是極其喜悅,他知道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又加深了一分。
“好啦,你對朕的忠心,朕都曉得。”
王伏勝第一次聽到皇帝如此誇讚自己,內心狂喜,簡直無以複加,為了讓陛下更加開心一些,他上前一步,輕聲道:“陛下,奴婢今日還得到一個好消息。”
“哦,還有好消息,速速道來。”李治既驚且喜的說。
“陛下……”王伏勝低聲道:“奴婢派去‘感業寺’的人,有回音了。”
李治猛然一驚,剛想張口說,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換了一句話道:“都退下吧。”
一瞬間,周圍的宦官和宮女如潮水一般退了出去。
王伏勝眼見四下無人,這才道:“啟稟陛下,武才人收到陛下的口諭以後,喜極而涕,並讓小的們帶話給陛下。請陛下保重龍體。”
李治聞言沉默片刻後,問:“媚娘,咳,就是武才人,還好嗎?”
王伏勝小心翼翼地說道:“‘感業寺’那種地方……”他想了一下措辭,然後說:“生活比較清苦。”
“唉——”李治長歎一聲,起身背手在大殿裡緩緩踱步,王伏勝意步亦趨的緊跟其後,
“這次,你可有法子?”李治問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王伏勝明白皇帝的心思,趕緊道:“陛下若想見一見武才人,奴婢倒是有辦法。”
李治輕微點了一下頭,道:“安排去吧。”
王伏勝馬上道:“陛下放心,奴婢一定辦得妥妥帖帖。”
皇帝的事,不用說也會有人去辦,其他人可就沒那個好命了。
叛軍的確是一個不漏的被剿滅,可石子依然下落不明,馮寶就不明白了:“那小子能去哪?”
“寶莊”的建設繼續進行中,馮寶陸陸續續地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比如給幫會和“下河村”的賞金,還讓人送了許多物資給“上河村”,同時委托兩個村的村民,幫忙打聽一下石子的消息,這已經是馮寶最後能做的事情了。
村民們得到馮寶送來的物資和錢財,自然是日子好過許多,他們從內心裡,非常感激馮寶,對於尋找石子的事,當然也就很是上心,趁著十裡八鄉的老百姓來看望的時候,將石子的事散播出去。
“潼關”附近一個偏僻的小村落裡,這裡隻有十多戶人家,位於山裡,與外界交往極少,然而,“上河村”村民常遠的姑媽卻是嫁到這裡,她不知道叛軍給“上河村”帶來的“災難”,她隻是回家省親時,才知道發生的事,與親人交談時,聽到關於石子的事,她突然問:“你們說的可是一個年輕人?”
常遠馬上說道:“對對,他好像十多歲,是個年輕人,二姑知道他在哪?”
“咱們村,方老頭家前段時間從外麵帶回來一個年輕人,當時他昏迷不醒,渾身是血,聽方家小子說,好像是從馬上掉下來摔傷的。”
“二姑,那此人現在呢?還活著?”常遠趕緊問出一個最主要的問題。
“好著呢,就是腿傷著了,走不了路,聽說得養段日子才能好。”
“太好了!二姑,你這次可是發了,那馮校尉可是說了,找到石子,他有重賞。”常遠非常高興地說道。
聽說有賞錢,還是重賞,常遠的二姑立刻來了精神,馬上說:“那趕緊找馮校尉說啊。”
常遠道:“二姑,我估計十有八九錯不了,這樣吧,你先回去問清楚,我去趟‘洛陽’,告訴馮校尉。”
常遠興衝衝前往“洛陽”找馮寶報信的時候,馮寶已經得到了石子的確切消息。
原來,當日石子騎快馬趕往“長安”,途中馬失前蹄,將他從馬背上扔了出去,結果他被摔暈了,直到快天黑的時候,才被一名路過的普通百姓方大山發現。
方大山花了幾天時間,才把石子背回家,途中石子傷勢發作,發起了高燒,人也不太清醒,直到十天後,才逐漸傷勢穩定下來。
石子知道自己暫時無法行走,便請方大山代自己去一趟“長安”,把消息告訴謝岩。
方大山倒是個好人,想也沒想就答應了,隻是他平生第一次出遠門,一路小心翼翼,走的很慢,到了“長安”以後,偏又一時間找不著謝岩他們那一處軍營,等他最後找到的時候,裴士峰他們已經出發好幾天了,謝岩收到消息後,先是派人去接石子,正準備通知馮寶的時候,宮裡來人說起了叛軍一事,謝岩考慮再三以後,覺得還是等馮寶他們解決掉叛軍一事後再說,畢竟那也是戰爭,雖然規模不大而已。
正因為中間發生許多事情,致使得馮寶得知石子消息的時間,反而很晚,但不管怎麼樣,石子他人平安無事,總是個好消息了。
常遠哪能知道這些,他興高采烈地找到馮寶的時候,這才知道自己是白跑了,不免失望透頂,一臉沮喪。
馮寶知道他想法,就說:“常兄弟,你的好意我心領了,我也不能讓你白跑一趟,這麼著,我給你十貫錢,當是酬謝,不知道可以嗎?”
常遠人雖窮,誌氣卻是不缺,堅持無功不受祿,絕不肯收下,再三表示,校尉替村子報了仇,自己白跑一趟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