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心目中副使的人選就是程務忠,然李績一句軍中慣例,讓他實在無法當眾宣布,好在李績本意也不是跟皇帝過不去,他隻是把事情轉了一圈又傳回到皇帝那兒。
副使人選在李治看來並不重要,但是在宮外,圍繞著副使人選,卻有人開始了暗中爭奪。
“夔國公”劉弘基聽說兒子劉定遠三樣測試都通過了以後,馬上派人叫回劉仁實,當麵直接說:“仁實,你看可有法子將十一郎安排成使節?”
劉仁實搖搖頭道:“使節應該沒可能,‘武平堡軍’的那個林運,身為文官,力壓數百武人,必定會得到朝中全力支持,況且陛下也沒理由反對。”
“不錯”劉弘基讚同的說了一句,後又問:“那副使呢?”
劉仁實道:“也不容易,雖說沒有特彆出彩的人物,可是和十一郎條件相當的有好幾個。”
劉弘基道:“嘿嘿,老夫還真沒想到,各家有那麼多人參與。”
劉仁實道:“孩兒以為,很多人同樣看出陛下心意,不然很難說得通。”
“彆人事與我劉家無關,先等等看吧,聖旨一天沒下,一切都還是變數。”
劉弘基決定沉住氣,先等一等再說。
謝岩有點煩了,他怎麼也想不到,區區一個什麼“軍官援助團”的副使職位,竟然會有那麼多人感興趣,尤其當李績把此事推給皇帝後,更多的人都以為,皇帝會詢問謝岩的意思,於是乎,各種宴請,各種請托紛紛而來……
煩不勝煩之下,謝岩寫了一封奏章,托還留在營地內沒有離開的宮中內侍宦官轉交給王伏勝,請他代為呈報皇帝。
今晚,李治沒有在寢宮安歇,而是來到武媚居住的偏殿內,當聊到“軍官援助團”的時候,他笑著說道:“那位謝岩校尉,覺得煩躁不安了,向朕請辭嘍。”
“請辭?他要辭官?”武媚大為不解地問。
李治道:“差不多吧,他托王伏勝給朕上了一道奏章,稱自己疲憊不堪,請求朕放歸其於田園,並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自己不會忘記身為大唐臣子的本分。”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此人這兩句話可謂是大誌向也,他是想告訴陛下,無論他在何處,都是心係大唐啊。”武媚道出自己的理解。
李治輕輕點了點頭,道:“是啊,隻可惜,此人似乎誌不在朝堂,朕很難想的出來,他所在民間,能做些什麼?難道說,朕無用人之德才?以致謝卿家不願留下?”
武媚道:“陛下多慮了,妾身以為,王福來說的馮寶校尉那句話頗能代表一切。”
“哦,那一句?”
武媚道:“馮寶校尉曾說‘給我一塊地,給天下一個驚喜’,妾身以為,謝校尉當也是如此想。”
“媚娘的意思是,當真給他‘一鄉之地’?”李治問道。
武媚道:“陛下胸襟似海,區區一鄉,當不在話下?”
李治明白了武媚意思,既然謝岩有意離開朝堂,那就不妨給他機會,或許真的可以有什麼“驚喜”呢!
李治是舍不得啊!滿朝文武幾乎都是他老子李世民留下的,唯一有才又看得順眼的謝岩還不願意當官,怎麼不讓他鬱悶呢?
“唉——”李治長長地歎息一聲。
沉默良久後,李治道:“媚娘啊,你覺得在哪裡給他弄個‘一鄉之地’合適?”
武媚道:“隻要距離‘長安’不遠,妾身以為都可以。”
李治道:“謝卿家曾說在‘長安’和‘洛陽’兩地間最合適,現在思來,他應該是早有此打算,即如此,不妨加以成全。”說完對王伏勝道:“你去內府查一下,看看兩地間,還有哪些地方空著?”
誰知王伏勝動也沒動,直接行禮道:“啟稟陛下,‘長安’和‘洛陽’間,皇家擁地萬頃,卻多分布在各州縣,最大一塊不到百頃。”
李治一愣,問:“你怎會知道如此清楚?”
王伏勝道:“陛下登基以後,曾經做過統計,而且是奴婢親自去辦的。”
李治登時無語了。皇家都沒有地,那還上哪找“一鄉之地”啊。
武媚見李治一臉比較鬱悶的樣子,隻好說道:“陛下,依妾身之見,若實在找不到地方,那乾脆找一個縣,劃分一塊給他得了。”
李治道:“如此,不合朝廷規矩,怕是反對者眾,最後很難收拾。”
這不行那不行,到底怎麼樣才行呢?
最後還是武媚想到一事,開口道:“陛下,妾身想起一件往事,或許有用。”
“媚娘想到什麼?不妨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