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道:“妾身記得先帝曾說過,‘新安縣’地廣人稀,乃是一下縣,且西連‘潼關’,東接‘洛陽’,境內多山,良田甚少,民生凋敝,可遷境內西部百姓於東安置,將西部與‘潼關’合並為軍事隘口,東部直接並給‘洛陽’以安民,當時先帝的主張被魏征以‘擾民’給勸諫,後來先帝病時還有提過,可見,此事當可為之。”
李治問:“媚娘是說,將‘新安縣’一分為二?”
武媚道:“正是此意,妾身記得,‘新安’山地占全縣七成,隻有東部靠‘洛陽’那三成,才有平地和良田,陛下不妨將那三成單獨劃出來,安個什麼名義即可,此原為先帝之意,長孫太尉他們人人皆知,想來不至於反對吧。”
李治仔細考慮了一會兒道:“媚娘言之有理,如此一來,確實省去諸多麻煩。”
“妾身謝過陛下誇獎。”武媚說完,行了一禮,又說道:“隻是以什麼名義還要陛下費心了。”
李治“哈哈”一笑道:“朕才不費這個心呢!王伏勝——”
“奴婢在。”王伏勝趕緊應道。
李治說:“你親自去找一下謝校尉,把情況告訴他,讓他替朕想一個名義出來,想不出來的話,就繼續待在‘長安’。”
“陛下高明啊!”王伏勝衷心地表示出敬佩。
這一次,連武媚也不得不佩服皇帝,用最省事的辦法,得到最好的結果。
次日一早,王伏勝出宮直奔城西營地。
謝岩以為王伏勝是來傳聖旨,剛打算接旨,卻聽說“代陛下問話”,隻好將他接進會客廳裡。
王伏勝進屋後,直接就把李治的意思說了出來,然後一邊飲茶,一邊耐心的等。
謝岩倒是沒想到李治會找出這麼個地方,他在心裡想“新安縣,這名字怎麼好像在哪聽過呢?”
謝岩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從“洛陽”來“長安”的經過,終於想起來了,好像就是當初馮寶下河遊泳那一帶!
“好地方啊!”謝岩忍不住說了一句。
王伏勝很詫異地看著他,不明白地問道:“謝校尉知道那個地方?”
謝岩道:“王公公所言極是,昔日由遼東返回‘長安’時,曾路過‘新安縣’,應該就是陛下說的那個地方,我還記得,那裡有一個山崗,屬於駐軍的好地方。”
王伏勝精神一振,道:“既然校尉鐘意,那校尉給出個章程,咱家也好回複陛下。”
謝岩道:“如果沒有錯的話,應該就是那兒,我以為,那兒可為‘洛陽’崗哨,我當在那守衛,可取名‘衛崗鄉’,至於說用什麼名義,可用‘皇家特彆莊園’或者‘大唐特彆政區’的名義,如何?”
王伏勝哪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他腦子裡壓根就沒有聽過類似的東西,他默默地記下後,對謝岩道:“此事咱家可定不了,得由陛下聖裁。”
謝岩道:“那是自然,公公隻需照實回稟即可,其餘一切皆由陛下做主。”
王伏勝很滿意地點點頭,然後道:“謝校尉放心,咱家定當照實直說。要是謝校尉沒有彆的事,咱家可就要先回了。”
謝岩也未挽留,僅僅在王伏勝走的時候,硬塞給他一個小包袱,和上一次給王福來的一樣,裡麵都是“金豆子”。
王伏勝對謝岩的大方很是滿意,回到宮裡就對李治說了一遍謝岩的話……
“衛崗鄉?特彆政區?他倒是給取名字呢!”
王伏勝道:“謝校尉請陛下做主。”
李治點了點頭道:“衛崗鄉這個名字不錯;大唐特彆政區,也比什麼皇莊好聽。”
王伏勝這次沒接話,他得等,等李治最後的決定?
李治突然問:“王伏勝,你說以謝校尉的軍功封爵,可封什麼樣的爵位?”
王伏勝道:“封爵一事,理應陛下聖心獨斷。”
李治原本也沒指望得到答案,他靜心細細考慮後道:“擬旨,‘左武衛’校尉謝岩,遼東戍邊期間,大破敵重要隘口‘安勝關’,致使我大唐邊境東擴百裡,如此偉業,朕當表彰之!封謝岩為大唐‘新安縣男’,賜百戶。”
王伏勝剛剛把皇帝話記下,李治又道:“新安縣地廣人稀,民生凋敝,特將此縣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部保留‘新安’縣,東部百裡增設‘大唐衛崗鄉’,由謝岩出任鄉長。”最後李治又道:“衛崗鄉為大唐特彆行政區,直接對朕負責,其他任何人,不得乾預。”
王伏勝記下後看著李治,唯恐還有旨意。
李治沉默片刻後,道:“先把這兩道旨意發出去吧。”
“奴婢這就去辦。”王伏勝急忙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