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日新月異(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5812 字 9個月前

“警官,看樣子,咱們得辦個印刷作坊了吧?那個‘活字印刷’你懂不懂?”

馮寶此言一出,房間裡麵所有人都愣住了,什麼“活字印刷”?他們根本聞所未聞。

“有道理,看樣子交給你來弄,最為合適。”謝岩似笑非笑地看著馮寶說道。

“開玩笑!我哪懂那個啊!”馮寶驚地從座位上站起來道:“我就知道個名字,我以為你懂的。”

謝岩道:“你不懂的,我就懂?怎麼可能的事,隻不過,可以試試倒是真的,也不知道得多久才能搞出來。”

“行,咱們說好,印刷作坊我出錢,人你找,搞成後,我占兩成,如何?”馮寶立刻開出自己的條件。

謝岩道:“你可要想好嘍,‘活字印刷’我也隻是聽過名字,具體怎麼弄,和你一樣不懂。”

“我相信你,一定搞得成。”馮寶坐回到椅子上,繼續說:“你打算把印刷作坊放在哪裡?‘澗河’南岸那邊可不合適的。”

謝岩知道,“澗河”北岸是碼頭,南岸是冶鐵作坊和磚瓦窯,印刷作坊弄那,的確不合適。然而,“衛崗鄉”交通方便的自用地,除了南岸,就隻有官道北麵的學堂用地了,若是建在學堂用地上,不可避免地算成學堂產業,如果真是那樣,難保朝廷以後會不會動腦筋拿走,畢竟相比較冶鐵工藝來說,覬覦印刷作坊的人,恐怕會更多,而且由於不涉及到國家利益,皇帝也很難出麵阻止。

謝岩想了許久,最後道:“把印刷作坊設在作坊區裡,馮寶,你去找黃掌櫃,讓他們商戶出一塊地,占一成份子,你出錢,占兩成份子,學堂出搞研究的人,占三成份子,餘下四成,賣給有興趣的人,一成一萬貫。”

許爰他們,完全不明白,什麼樣的印刷作坊能夠那麼值錢,僅僅一成份子,就值一萬貫!

更令他們奇怪的是,馮寶絲毫不覺得謝岩說的價錢有問題,反而問:“警官,你乾嘛要弄那麼複雜?”

謝岩道:“‘活字印刷’的意義之重大,怎麼形容都不為過,它應該屬於全體大唐百姓才是,絕不能夠讓一個人或者群體獨自掌握,否則,學問的傳播,成本太高昂了。”

馮寶點了點頭,道:“我懂你的意思了,行,此事我去辦,地方你選,我去找黃掌櫃。”

雖然,謝岩和馮寶討論“印刷作坊”一事沒有回避任何人,可是,直到許爰他們離開,都沒有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從謝岩房裡出來後,許爰問道:“那個‘活字印刷’很重要嗎?”

“警官說得很對,那東西的意義,無論怎麼形容都不為過。”馮寶邊走邊繼續道:“不妨想一下,若是印書,一個作坊一天可印數百冊,如果規模擴大百倍,一天可成書萬冊,且更重要的是,成本低廉,可以保證每個人都能夠買得起書,那對於學問傳播,開啟民智,其便利性,簡直不可想象。”

許爰、常遠、黃一清三個人都被馮寶的這一番說辭給驚呆了,他們想象不出來,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但是有一樣很清楚,那就是讀書、進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將不會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馮寶沒有理會他們的反應,仍然邊走邊說道:“警官是一個有大誌向的人,他在鄉裡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百姓,為了大唐,不信你們看著好了。”說完,他回頭對許爰道:“走,去看看我送給你的馬車去。”

馮寶欠許爰的禮物,終於如願以償的送了出去。

“衛崗鄉”也在時光流轉之中,發生著變化……

自三月起,“洛陽”城裡陸續有鐵匠鋪、木器作坊、漆料作坊等搬進“衛崗鄉”劃定的“作坊區”裡,無一例外,這些作坊,要麼需要使用冶鐵作坊的鐵錠,要麼是給馮寶的馬車做配套,一個初級的,近乎於原始的產業鏈,正在悄然形成。

“作坊區”裡,位置最好,麵積最大的一處五進宅院,沒有出現人們預料之中的“繅絲作坊”,而是掛出了“畢昇印刷作坊”的招牌。

取這個名字,是馮寶強烈要求,謝岩認可的,旁人不知道,他們是為了緬懷“活字印刷”真正的發明者,不至於因為他們突然來到大唐,而讓“畢昇”的大名湮沒於曆史之中。

謝岩從“洛陽”附近州縣裡,招募了一戶“宋姓”人家,其家數代從事雕版刻印,手藝一流,當地也小有名氣,

唐人念舊、顧家,通常是不願意遷到其他地方的,若非宋家有四個孩子需要進學,那是不可能答應遷入“衛崗鄉”的。

隨著“作坊區”裡的各家作坊陸續開業,“衛崗鄉”以官衙為中心的地帶漸漸有了人氣。

每天清晨,天剛亮,學堂操場上就能看見學生們在進行跑步等活動,此時,各家作坊也相繼打開門,開始一天的忙碌。

鄉居住地的房屋,分批陸續交付,官吏們幾乎在第一時間裡,就將房屋買下,哪怕並不對土地擁有永久所有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