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在軍中和地方都有待過,自然知曉朝中對此事甚有顧慮,然‘衛崗鄉’情況特殊,不如此不行啊。”
“特殊在哪裡?”李績繼續問道。
“公爺應當知道,目前我朝最好的鐵錠出自‘衛崗鄉’,昔日‘武平堡’軍的戰力,也證明了謝縣男操練軍卒有獨到之處,數月前,謝縣男率鄉裡巡邏隊於幾日內突襲王府衛隊,來回奔襲千裡,居然未損一兵一卒,且以全部生擒的方式拿下兩倍軍力於己的王府衛隊,如此驚人戰力。想必公爺麾下也不太多,若任由其自行招募,那……”高遠沒有把話全部說完,他相信自己的老上司,完全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
李績默然的點了一下頭,他聽懂了,也理解了謝岩的意思,那就是“衛崗鄉”太特殊了,在彆的地方可以行得通的事,在那裡偏就不行。
“軍中參與地方秩序維持,也並非無先例可徇,隻是軍中與地方不同,軍中將領能夠勝任此職務者,寥寥無幾,此亦當如何?”
高遠道:“回公爺話,謝縣男認為,軍隊既然參與地方事務,統兵權應交由地方。”說到這,他看了一下李績,見並無任何表示,便接著道:“謝縣男提出,願意每年提供兩千人,價值十萬貫的裝備,作為給軍中的酬勞,順便……”
“順便換取統兵權,可是如此啊?”李績問道。
高遠道:“公爺明鑒,確實如此。”
“統兵於一鄉之地內,的確算不得什麼,陛下若是不反對,想必軍中也不會有太大異議。”李績表明態度地道:“但也僅限於此,不可過界!”
高遠道:“公爺之意,望之明白,定當明確告知謝縣男。”
“甚好!”李績說了一句,然後道:“至於增加官員一事,朝中料也不至有太大反對聲,想必不是難事。”
“公爺,望之不敢妄議朝政,隻是有件事,還請公爺代望之參詳。”
“何事?但說無妨。”李績道。
“謝縣男說,‘皇家學堂’尚缺少一名督查官,問吾有意否?望之難以決斷,故請公爺代望之拿個主意。”高遠說出了自己的事情。
“學堂督查?”李績顯然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類型的官職,更重要的是,他對“皇家學堂”裡的一切,幾乎都是一無所知,完全不曉得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從字麵來看,“督查官”實際就是類似監察禦史一類的職務,隻是學堂裡,有必要專門設置嗎?而且,高遠目前是五品官,已接近高官的門檻,去區區一個學堂任職,簡直大材小用。
可是李績也明白,“新安縣男”謝岩此刻有求於高遠,絕無理由隨口胡說,那麼,“皇家學堂”到底是一個什麼類型的所在,那可就值得深思了。
“老夫聽聞,謝縣男此來‘長安’,好像是以給內府交納什麼錢款的名義,此事你可知曉?”李績問道。
“此事,望之所知不多,僅在‘洛陽’時有聽聞,謝縣男曾經答應陛下,學堂使用‘皇家’頭銜,是要付出代價的,似乎交納的錢財,亦是和此有關。”高遠將自己知道的為數不多的情況,說了一下。
“使用‘皇家’頭銜的代價?嗬嗬,有意思、有意思啊!”李績微笑地說道:“當朝也就這位謝縣男明目張膽的同陛下交易,且無人多說,此也是異數。看來學堂,不隻是進學之所在,或許中間還有些為人不知之事,依此看來,老夫以為,去學堂任職,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高遠考慮片刻之後,道:“公爺睿智聞名天下,既然公爺認為可行,望之沒理由不接受,學堂雖小,卻也是彙聚英才之地。”
“然也!”李績頷首道:“‘衛崗鄉’位於兩都之間,況且由於謝縣男之故,陛下甚為關切,以望之才能,不難入陛下眼中,老夫有種預感,這‘皇家學堂’,恐怕日後對於陛下,可是極其重要的所在。”
“聽公爺一席話話,望之忽然想到,謝縣男預留給學堂用地極大,目前僅僅使用不足兩成,足見其對學堂期望頗高,且謝縣男對於學堂之用心程度,更甚於鄉裡政務,此舉令人費解,不知公爺以為是何道理?”高遠問出了自己始終想不通的一件事情。
李績道:“此子自‘武平堡’起,行事總是出人意料,學堂之事,老夫亦不甚明了,除非……”
李績說到此處,突然停了下來,雙眉一挑,眼中精光一閃而過,明顯是想到了什麼。
“望之啊,老夫似乎有些明白了陛下對於學堂的看法,唯如此,謝縣男對學堂重視一事,方才說得通。”
高遠恭敬地道:“請公爺明示,望之日後也可知當如何行事。”
李績看向高遠,認真地說道:“若非謝縣男屬意汝去學堂任職,老夫是斷然不會說破,未免日後汝行事出現差錯,還是說出為好,望之需得記住,此乃陛下之用意,萬萬不可對任何人說起,也不得去向謝縣男求證。”
高遠見李績說得認真,趕緊起身道:“事關重大,吾以性命擔保,決不對人言起。”
“甚好!且坐下說話。”待高遠坐下後,李績繼續道:“昔年先皇太宗在世時曾有言‘天下英才儘在吾彀中’!當年是亂世,有道是‘亂世出英雄’,天下英才紛紛湧現,要麼得以入朝為官,要麼為先帝平滅;如今卻是盛世,盛世之下,英才從何而來,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大問題,朝廷辦科舉,用意也是在於此,隻可惜,對於陛下來說,科舉之才,有利有弊,且人數太少,今‘皇家學堂’初創,雖無任何名望,然它是皇家的,對陛下來說,自然會高看一眼,老夫覺得,以謝縣男對學堂之用心來看,有為替陛下攬才之意,不如此,難以說明其重要程度。”
“啊——”高遠心裡大驚,他怎麼也想不出,自己的老上司“英國公”李績會這麼說。
按照李績的說法,等於是說,謝岩創立的學堂,其實是奉陛下命,招攬天下人才的地方,如果真的那樣,在學堂擔任“督查官”,那簡直就是天大的肥差啊!其中好處之多,隻要稍微想想便知道了。
然而,事實到底怎樣?不可能有答案的,因為哪怕如創立者謝岩,也回答不了,真要問他,最多隻能得到三個字——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