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個操心的校尉(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3498 字 9個月前

再熱烈的話題,也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通過引發的議論,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淡了下去。

馮寶得到王福來傳出的消息,知道皇帝已經不會追究,心裡大定,他立刻讓王三狗先回鄉裡,自己也開始準備動身回鄉事宜。

“高陽公主謀反案”從開始到結束,時間並不長,但是它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

皇帝李治感受到來自長孫無忌的威脅,他必須要有所行動,以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就在馮寶離開長安的那天,皇帝頒昭,升任“英國公”李績為“司空”,仍然兼任宰相職務。一向小心謹慎的李績此次卻很乾脆地接受了皇帝任命。這與他在“永徽元年”為了避免和長孫無忌衝突,而堅決推掉“左仆射”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想來李績已經對長孫無忌起了疑懼之心,開始懷疑長孫無忌要成為權奸了,為大唐江山考慮,也為自己身家性命著想,免得下一次長孫無忌的屠刀指向他,所以,要挺身而出了!

李治在任命李績做司空後,還努力提升他的地位,命畫工再度為李績畫像,並親自作序,先追憶一番他為東宮舊屬時的往事,重提太宗提拔他的本意,提醒他記得自己的責任,“朕以綺紈之歲,先朝特以委公,故知知哲之明,所寄斯重!”最後又對他大加褒獎,“茂德舊臣,惟公而已,用旌厥美,永飾丹青!”

昔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隻剩下長孫無忌和李績仍在用事,稱李績為“茂德舊臣,惟公而已”,顯然是故意冷落一下長孫無忌這位元舅兼托孤大臣。

皇帝的意思任誰也都看得出來,長孫無忌也不可能束手待斃,在經過一係列幕後操作,以及複雜的利益交換之後,“洛陽留守”及“洛陽府尹”都換人了。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長孫無忌想要對“衛崗鄉”下手了。

此時已進四月,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

朝堂之上的風雲詭譎,似乎總是那麼遙遠,並沒有波及到小小的“衛崗鄉”。

謝岩完全沒有去想“洛陽”方麵的人事變動,他很清楚長孫無忌這麼做的目的何在,那就是將“衛崗鄉”的發展困住,同時掐住鄉裡的經濟命脈,畢竟在很多人眼裡,“衛崗鄉”能有今日和“洛陽”是密切相關的。

但謝岩卻是知道,真正帶著“衛崗鄉”高速發展的根源是鄉裡領先於時代的科技水平以及高效的組織形式,而這些,還不是長孫無忌派來的官員所能夠意識到的。

因此,謝岩隻當什麼都沒有發生,同往常一樣,處理完公務以後,帶上老張頭和王三狗,去鄉裡四處溜達溜達……

“大寶茶樓”一層和二層的所有包間,早些時候全成了“長包房”,要不是馮寶及時發現並製止了,連位置較差的三樓包間也難逃被長包的“噩運”。

馮寶辦茶樓的本意是讓百姓有個休閒取樂的場所,可不是為了給富貴人家用來顯擺應酬的,對於這一點,謝岩那是非常讚同,並且主動退出了自己的“長包房”以示支持,在他的帶動下,洛克然、黃守義、羅漢易等,相繼退了,終於讓茶樓又回歸到了平民本色。

沒有了“長包房”的茶樓,對於上門的客人自然也就沒了高低貴賤之分,許多百姓無事之時,將邀些好友來喝茶聽書,視為一種休閒方式。

謝岩非常喜歡來到茶樓,喝喝茶、聊聊天、聽聽書,時常遇到一些熟人,相互之間打個招呼,坐下隨意說會兒,那日子過的才叫一個悠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