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降叛軍的事,謝岩得知被送去“婺州”修河堤後,果然沒再多問,或許在他看來,此事結束了。
劉愣子卻沒有大意,他以喝酒為名義,將王三狗、老張頭以及馮寶身邊最主要的一名老兵高大棒給約了出來。
都是“武平堡”出來的老人,當然沒什麼推辭的,可當劉愣子把崔義玄所說、所做全部如實道出以後,他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無不稱讚崔義玄“高義”!
四個人商量後,統一了口徑和說法,然後私下行動,按照崔義玄的意思,讓所有人都知道,謝縣男是因為“婺州”修河堤缺人,所以接納叛軍投降,至於以後的事,那就得問“婺州”方麵了,反正與謝縣男再無關係。
世上的事本就如此,人雲亦雲的多了以後,假的也成真的了,更何況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跟他們根本毫無關係。
不過,有兩個人卻從中察覺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一個是蘇永興,他從前後兩種不同的說法裡感覺出了異樣,不過他並沒有在意,在他眼裡,儘管謝岩不大喜歡自己,但卻可以做到公事公辦,不偏不倚,說了找到貪官下落有賞,當時就兌了現,不僅有錢財,還同意自己跟隨一起回“衛崗鄉”,至於去做什麼,那是後話了,至少沒有空口說白話,因此,蘇永興隻是覺得有問題,可沒多想,更沒有去探究,純粹隻是奇怪而已。
另外一個人就不同。
趙賀勝,其祖父原為“盧國公”、“鎮軍大將軍”程知節身邊親兵,深得信任,年邁退伍回家後,依然時不時地與程家保持聯係,正是由於程家的緣故,趙賀勝從軍一路順風順水,在年紀輕輕,並無戰功的情況下,得以擔任“羽林左衛”之“果毅都尉”,獨自領軍,鎮守一方。而程知節與長孫無忌私交極好,所以,趙賀勝很清楚朝廷裡麵的真實情況,隻是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軍人,沒必要攪和進去罷了。
然而,關於謝岩和陳碩真之間的“交易”詳情,趙賀勝還真就不太清楚,當時,最前方的軍隊,不是“婺州軍”就是劉愣子的部下,其他人隔得遠,根本也沒聽清楚。
趙賀勝原本並不是太相信謝岩會犯如此明顯的錯誤,可隨著軍中流傳的說法發生變化,他忽然意識到,或許自己不相信的那個說法才可能是真實的,後麵流傳的說法,應該是為了掩飾真相。
那麼,現在有個問題就擺在了趙賀勝眼前——到底需要不需要把這件事情捅出來。
趙賀勝心裡很是矛盾,他承認謝岩是一個優秀的將軍,以總共不到一萬人的兵力,擊破數萬叛軍,且自身總傷亡不超過三成,而這三成當中,“婺州軍”占比更大一些;同時,在政務、民生等方麵,一樣做的很是出色,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官員。攜此次平叛之大勝,回“長安”後,加官進爵當在意料之中。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