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績為了躲避麻煩,稱病沒去上朝。
正如他預料的那樣,皇帝又一次在朝會後,召集宰相們,並提起“廢立皇後”之事。
褚遂良顯然事先做了準備,他又一次站出來道:“陛下若覺得當今皇後無德,一定要更換的話,老臣以為,當遴選世家望族之女,何必非武氏不可?武氏曾經侍奉先帝,此事眾所周知,千秋萬代之後,人們又將怎麼評價陛下呢?願陛下三思而後行!”
李治萬萬沒有想到褚遂良敢當著自己麵如此說話,心中大為震驚,可還沒等到李治發火,褚遂良已經先把朝笏放到地上,道:“老臣今日觸怒陛下,罪該萬死。請求辭官歸裡。”
李治心裡那個氣啊!自己找宰相們商議事情,褚遂良不僅一點情麵不留,且還以辭官為要挾,簡直就是無法無天了!李治脾氣再好那也是受不了的,當即命令殿前武士將褚遂良拖出殿外。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突聞珠簾之後一個尖利的女聲響起:“何不撲殺此獠!”
儘管宰相們聽不出那是誰的聲音,但無論是誰,竟敢隱身簾後旁聽君臣議政,且公然發出聲要求懲辦顧命大臣!那簡單就是膽大妄為之極!
於誌寧此時已經不敢說話了,長孫無忌顧不上那個說話的女人是誰了,他得先保住褚遂良才是更加要緊的,於是出言道:“陛下,褚公是顧命大臣,有罪也不可以輕易加刑。”
李治本不打算輕易放過褚遂良,可是彆人聽不出來,他能夠聽出來,那個說話的女人不是彆人,正是武媚,若對褚遂良過分較真,難保宰相們不會為武媚剛剛的那一句而發難。心念電轉之下,他隻能揮了揮手,示意武士們退下。發生了這些事情以後,與宰相們的談話又一次不歡而散了。
“兩儀殿”發生的事,不知怎地就傳到了外麵,並且迅速傳播開來,引起舉朝驚駭。
與長孫無忌榮辱與共的韓瑗當即入奏,李治根本不聽;次日,韓瑗再度麵見皇帝,感情更加悲切,說到激動之處,潸然淚下。李治大怒,讓侍衛將其拉出去。然韓瑗仍不罷休,再次上奏疏,但不管他寫了什麼,李治那是一個字也沒有看。
李治沒有想到,立後之事遭到那麼多宰相的堅決反對,他不能不有所顧忌,更何況,其中還有托孤大臣和自己的親舅舅。
本打算離開的謝岩和馮寶,在聽說了“兩儀殿”發生的事情後,那是想走也走不成了。畢竟在皇帝最需要支持的時候,若是離開,那不是等於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更加重要的是,謝岩和馮寶都很清楚,最後打破僵局的那個人,是大唐軍方第一人“英國公”李績。
趁著皇帝還沒有想起來的時候,謝岩和馮寶經過商量,仔細權衡各種利弊以後,他們決定,同時出手,助李治一臂之力。
次日午時,李治在“兩儀殿”裡,他哪兒也沒去,也不想去。天氣炎熱,加上心情不佳,以至於胃口都不是太好,午膳隻進了一小碗,而後在殿中閱看一些政務方麵的奏疏。
王伏勝在旁邊伺候的同時,一邊留意大殿門口,他知道陛下心情不好,唯恐有什麼人冒失進來打擾到皇帝,要是此時惹怒了皇帝,那可是沒好果子吃的。
一名小宦官在大殿門口探了一下頭,接著又縮了回去,片刻之後,又探了一次頭,跟著又縮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