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前進(一)(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2691 字 9個月前

“衛崗鄉”到底出現了多少新鮮東西?謝岩不知道,馮寶也不清楚,除了他們特彆關心的一些東西之外,其他的很少有人主動告訴他們。不是說不想告訴,而是在許多人眼裡,這兩位懂得實在太多了,如果不是非常特彆的事物,一般人都不好意思在他們麵前提起。

比如“珮兮閣”,通過和“製衣作坊”合作,已經漸漸有了向女性專用物品設計的變化了,而生產則完全交給了作坊。起初,芊芊她們隻是向會員,即富貴人家女子提供銷售,後來知道的人多了,購買人群逐漸擴大,其中就包括“製衣作坊”的兩大管事。她們發現,那些女性專用之物,製作起來極為簡單,如果仿製,易如反掌,隻不過考慮到“珮兮閣”是謝岩專門安置芊芊她們的,所以提出了合作。

芊芊她們實際經營當中也意識到了自己組織生產很是吃力,也就同意了合作。其後的時間裡,她們忽然間發現,那些富貴人家的婦人們,為了凸顯與眾不同,總喜歡在一些地方弄出新花樣,比如衣服、妝容等,於是,芊芊她們改將主要精力放在為那些婦人們提供建議和一些彆致的設計上,至此,“珮兮閣”的實際經營方向改成了為女性提供全方位設計以及插花、盆景等園藝一類附加值很高的方麵,而這些變化,是謝岩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的。

再比如“製衣作坊”,剛開始是做校服,後來又接了軍隊一些訂單,後來常遠發現,作坊製作的衣服不僅質量好,而且比每家每戶自己做還要便宜些,於是整個施工隊的衣服全部改為從工錢裡扣除,每人每個季節兩套,要知道,施工隊總共近萬人,一年就得八萬件衣服,那可是一筆很大的訂單,可是作坊在增加了人手以後,並不是太費力就承接下來了。

以上這些悄無聲息的改變,在整個“衛崗鄉”裡還有很多,而謝岩他們卻並了解,或許,如此不由他人推動的自發改變,才是最好的變化。

根據謝岩發布的政令,全鄉各大作坊都遞交了自己的新品說明文書,最終由謝岩和馮寶在其中選出了幾件參加展示。

初九當日,“衛崗鄉”官衙中心那塊空地上,又一次擠滿了人,近一百個座位全部被官員和商賈占據,而問訊過來看熱鬨的百姓、胥吏等,那就隻能一邊旁觀了。

臨時搭建的高台上,數張長桌“一”字排開,每張桌子上覆蓋著白布,而每張桌上皆放有物件,隻是都有紅布覆蓋,讓人看不出是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