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前進(一)(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2691 字 9個月前

謝岩走上高台,先說了一番“歡迎大家光臨”之類的客套話,而後道:“‘衛崗鄉’成立五年以來,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其中,最有代表力的是一些新鮮事物的出現。今日,鄉裡向大家集中展示一些目前還不為人知的新東西。”

謝岩簡單的開場白說完之後,他走到第一張桌子前,掀開紅布,從上麵拿起一物,展開後走到台前,雙手拎著,讓人一眼認出,那是施工隊的“工裝”。

正當所有人疑惑之際,謝岩大聲說道:“諸位,此衣服想來都認識吧,我也就不多說什麼了,為何第一件新東西是它?那是有原因的,我可以告訴諸位,這件衣服,施工隊付出的價錢是六十文,一年按十萬件算,總共約在六千貫,施工隊上下,連帶做飯洗衣的婦人,總數大概一萬兩千多,基本上,每個人每年可以分到八件衣服,且不說做衣服的工錢,單說布料,恐怕在市麵上也要幾百文吧,那麼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施工隊的家中婦人再也用不著自己做衣服了。或許有人會問,婦人不做衣服也沒事可乾,自己做不是更好嗎?其實不然,婦人騰出時間以後,可以去‘製衣作坊’或者其他作坊做工,每天最少有兩百文,多的人每天不少於四百文,已經接近了一位成年勞力的工錢,而這筆收入,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多麼重要,那是不言而喻的事,至於會不會影響田地收成,那是另外一個方麵的話題,我就不多說了,不過大家也都知道,鄉裡近幾年,無論是否有天災,總體來說,糧食收成都在年年增長,應該說是沒有影響的。”

因為都是事實,自然無人反駁,隻是大家還是沒聽明白,此事“新”在何處?好在謝岩又繼續道:“衣服不是新東西,可是它背後的意義卻很新,‘製衣作坊’通過接‘施工隊’的訂單,一年可以多賺一千二百貫,但更重要地是,作坊請來做工的婦人多達數百,那麼也就意味著,鄉裡又有幾百戶的家裡多了一筆大進項,百姓的生活必定又會好上一些,尤其是作坊將一些最簡單的活計交給一些腿腳不便,但是雙手沒有問題的百姓,使得一些極為窮困的人得到收入,從而生活可以提高,起碼能夠吃的上飯了,所以我今天第一個展示的是衣服,那就是告訴諸位,所謂‘新東西’,並不一定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它也包括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一些做法,或者過程。”

謝岩之所以選擇“衣服”一事作為第一個展示的新東西,根本目的在於他要讓世人都知道,“新”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而這種概念,他和馮寶自進入大唐起,就一直在用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身邊的每個人,今天當眾說出來,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效仿,去嘗試!

隨後,謝岩相繼向眾人展示了以紅、黑、青、藍、褐五種顏色字體印刷的一份報紙;還有“釀酒作坊”最新弄出來標有度數的“燒酒”以及裝酒的白瓷瓶上“印”著文字,當然那是燒製於瓶上,屬於“磚瓦窯”的新東西。

第四樣是“珮兮閣”製作的一個以鬆樹為主的盆景以及裝在一個白瓷瓶裡的插花作品,儘管謝岩說不出這些藝術品的內涵和寓意,但是那份美,卻是大多數人都可以看得出來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