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熱熱鬨鬨的家宴,始於馮寶一個突發奇想,終於無聲無息之間。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那卻是意義非凡。
王三狗和老張頭的終身大事得以解決,在整個“武平堡”老兵當中引起了不小轟動,眾人有上門道賀的,有來送禮的,甚至連黃守義這樣的大商賈,也紛紛送來重禮……
至於各豪門大戶,也差下人們送來了不菲的禮物,他們自然不會用道賀的名義,而是以直接送給謝岩的方式來表達,可其中之意誰都很清楚。作為謝岩的兩名貼身護衛,其地位不亞於鄉裡任何一位官員,完全當得起彆人的看重。甚至連剛剛回到鄉裡的高督學,也差人送來禮物。
此時已是十月底,距離武媚接受冊封成為大唐皇後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十天。
據參加冊封大典的高督學說,當今帝後二人,對於謝岩送去的“望遠鏡”當時愛不釋手,且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盛讚此物為“無價之寶”!更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在武皇後的建議下,皇帝陛下將“望遠鏡”賜予“英國公”李績,稱:“此乃軍國利器,當由李司空掌,方可發揮更大效用。”此舉既彰顯武皇後一心為國的高姿態,又肯定了李績的地位和功勳,贏得滿朝文武的喝彩!
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久未露麵,一直稱病在家修養的襲爵“夔國公”劉仁實,在大典結束後的第二日,突然出現於朝會當中,並當殿奏請:“當改立嫡子為皇太子。”理由非常簡單,立嫡長子為皇太子,本就是皇家的規矩,那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皇帝並未當場表明態度,卻好生慰勉了一番劉仁實,那其中含義,很是耐人尋味。
更神奇的是,劉仁實居然當日即回到東宮,重新履行起自己的職責,而皇帝什麼表示也沒有,仿佛默認了一般。
又過一日,“禮部尚書”許敬宗上奏疏請求皇帝改立太子;“中書侍郎”李義府在“長安周刊”發表署名文章,聲援並支持,一場浩浩蕩蕩的“改立太子”一事,就此形成。
靜靜聽完高督學講述的“長安諸事”之後,謝岩道:“朝堂事,離咱們鄉遠了些,無需關注太多。”
“不錯,那些蠅營狗苟之事,老夫以為,聽聽即可。”高督學說完,望著謝岩問道:“聽說,警官正在召集全鄉官員編製‘五年規劃’,不知是何用意啊?”
謝岩道:“督學應當知道,全鄉人口日益增多,全鄉各村的村民,除了少部分人外,絕大多數都在施工隊或者各作坊或者商號內,幾乎所有的田地都租給關中過來的無地農人,而且此趨勢有增無減,給鄉裡帶來很大壓力,若再不設法提前想出辦法,恐怕鄉裡難以承擔。”
“此事老夫有所耳聞,隻是警官有想過,鄉裡可供耕種的田地並不多,且還有四成歸屬於皇家和各大戶名下,依靠鄉裡的力量,解決不了多少問題的啊。”高督學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謝岩道:“那倒也不至於,並非是鄉裡解決不了人口增多一事,關鍵在於,人口激增之後帶來的各種問題,比如住宿、疫病等等,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解決這些需要很多錢財,完全依靠鄉裡,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