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小半個時辰後,李治依然沒有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思路,他決定暫時不多想,金口一開道:“王伏勝,來人還說了什麼嗎?”
王伏勝趕緊道:“回陛下,來者還說謝縣子將不日前來‘長安’覲見。”
李治微微點了點頭,道:“明日朝後,將謝卿家文書送往‘政事堂’,王伏勝親自去,待諸位卿家閱看完畢後帶回,記住,汝不可離開文書半步。”
“奴婢遵旨。”王伏勝應道,同時心裡想:“究竟是什麼樣的文書,令陛下如此重視呢?”
武媚同樣極其好奇,隻不過礙於宮中規矩,不便直接詢問,心思急轉之下,開口問道:“陛下,可是那謝縣子又弄出了什麼新的花樣來?”這一問,既避開了直接詢問政務上的事,卻又表明了自己的好奇心,絲毫不犯忌諱。
性子本就隨和的李治,壓根沒有多想,微微歎息道:“豈止是新花樣!謝卿家又給朕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可偏偏朕還覺得,甚是有理,難以決斷啊。”
“那謝縣子出了何等難題,讓陛下如此費心呢?”武媚又問道。
李治欲言又止,隨手指了一下那三份文書,道:“媚娘當可自看,朕也不知當如何說起。”
有了皇帝的明確旨意,武媚自然再無顧忌,信手拿起文書翻閱起來……
李治知道武媚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完,便起身走向書案,提筆練字,權當是活動活動了。
晚膳之後,皇帝、皇後移駕寢宮,閒下時,不免說起謝岩之呈送文書。
李治倒沒有“問政”的意思,僅僅是當個閒話來說,武媚此時對於政務也是毫無經驗可言,不可能亂說,但是,她卻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道:“陛下,政事妾身不敢妄議,不過妾身日前聽母親說起一件事,倒是和‘衛崗鄉’有關。”
“媚娘但說無妨。”李治頗有興趣地道。
“據母親說,‘宋國公’蕭家旁支裡有一戶,原本已有衰敗之象,其家負債累累,若非靠家族救濟,恐早已淪為平民,然就在今年年初,其家中一子從‘皇家學堂’畢業返回,憑借一己之力,獨挽狂瀾,救家中於水火之中,更加令人稱道的是,他並沒有借助謝、馮二位的力量,完全是依靠自己,可謂少年有誌。”
“哦,此子憑何做到?”李治饒有興趣問道。
武媚道:“聽聞此子辦了兩件事情,一是自己製作出什麼‘降落傘’,在‘秦嶺’裡尋得一個合適地方,每十天帶一批人過去跳傘,每人收一貫錢,儘管收費不低,但非常受人追捧,尤其是十六衛軍中,軍官們樂此不疲,甚至需要排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