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心裡怎麼想,許敬宗在表麵上依舊和顏悅色地說道:“恕老夫直言,以今日‘衛崗鄉’之財力,恐怕用不著借助外力吧。”
“許尚書此言差矣。”李義府接過話道:“‘衛崗鄉’富足,朝中皆知,然那是商賈和世家大族,百姓雖然日子好過許多,不過解決溫飽爾,且鄉裡的收入並不多,根本難以支撐謝縣子提出的龐大設想,不知許尚書以為否?”
“可謝縣子不是已經提出‘商稅’之事?僅一鄉試行,老夫不認為陛下會拒絕。”許敬宗道出胸中之意。
“不錯,陛下應允的可能性非常大,可許尚書莫要忘了,此乃政務,需由‘政事堂’研判商議,最後呈報陛下定奪,李某同樣不認為陛下會直接下詔實施。”
李義府此言一出,許敬宗立刻明白了他的打算,說穿了就是利用職權,以支持來換取一個參與“衛崗鄉”後續發展的機會。
許敬宗不得不承認,李義府的算盤打得還真是好,現在連他也認為,謝岩應該會同意的了。
“那麼請問李中書,在大作坊區做什麼呢?”許敬宗也有些心動了,出言問道。
李義府“嘿嘿”一笑道:“現如今,馮校尉在城西的那個馬車作坊,用得都是‘衛崗鄉’提供的散件,而後裝配售出,李某以為,在大作坊區專門設置一個作坊,提高馬車散件數量,豈不是好事一樁。”
新式馬車在關中地區非常受歡迎,這一點許敬宗自然很清楚,而且還不是錢的問題,根本就是買不到,根本原因就在於產量太低,一個月就那麼十輛車,完全不夠賣,若是按照李義府的設想,在大作坊區弄一個大的作坊,那的確是門好營生。
許敬宗那是從來不會覺得嫌錢多的主,稍加思索後,頷首道:“此事的確可行,老夫願與李中書一道攜手並進。”說完,話鋒一轉,又問:“隻是章程當如何定呢?”
李義府道:“若李某估計不差,謝、馮二位當不日進京,屆時與他們當麵敲定後,咱們再定個章程如何?”
許敬宗應道:“也好,此事不急於一時,過些時日再定無妨。”
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兩位奸臣,在這一刻,居然成了生意上的合夥人,如此奇怪的變化,應該說是謝岩、馮寶突然出現在大唐的結果,那麼,此等變化是好亦或是壞呢?那可真的隻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利益這種東西,每個人的角度不同,期望獲得的也不一樣,相比較而言,許敬宗更為看重自己的仕途,錢財反而不是第一位的。隻不過暫時沒有發現自己想要的罷了。數日後,發生了一件事情,讓許敬宗忽然覺得——機會應當就要來了。
這一日,宮內傳出消息,稱武皇後上書皇帝,請求褒獎來濟、韓瑗,事由卻是當初他們激烈反對當時的武昭儀被冊封為“宸妃”。武皇後的舉動,堪稱震驚朝堂!這哪裡是什麼請求“褒獎”,分明是告訴當朝兩位宰相,自己從來都不曾忘記!
皇帝雖然沒有做出任何表示,但是很多時候,沒有表示,本身也說明了很多問題,至少,皇帝對於武皇後的舉動,並不反對。
許敬宗敏銳地察覺出,皇帝對於長孫無忌一派已經動了其他心思,雖無法確定聖意究竟如何,卻可以肯定,皇帝將不會再如過去一般事事隱忍不發了。那麼,一個新問題就來了——如何做?才能夠和皇帝保持一致呢?此問題現實的擺在了許敬宗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