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岩道:“啟稟陛下,鄉裡雖不錯,卻仍有三大隱憂,其一是人口問題,關中和‘洛陽’附近州縣的無地農人,來鄉裡的日漸增多,他們的吃、用、住等方麵不得不考慮,唯一解決之道是將他們納入作坊當中做工,如此他們可以獲得酬勞,一來養活自己,二來可以資助家裡;其二,作坊的產量問題,以冶鐵作坊而言,近七成的產量提供給了朝廷,導致新式農具和民生上的使用非常少,結果是新式農具不僅昂貴,且很是稀少,製約了農人提高田地產出的可能性,所以擴大作坊勢在必行,否則,再好的東西,沒人用啊;其三,‘皇家學堂’畢業的學生問題,他們需要有合適的地方和機會驗證和施展所學,一個不斷進取和變化中的‘衛崗鄉’,理當是最好之地,微臣相信,經過實際練習過的學生,他日更有可能成為陛下的好臣子。”
李治登基已經六年了,當然聽得出來謝岩話外意思,那些滿口“聖賢之言”的進士們,真要讓他們治理一個地方,根本也是做不好的,相比較而言,學堂的學生們,經過實際驗證過的學生們,極有可能更適合。隻是朝廷的“人事問題”太過敏感,暫時還不想去觸碰罷了。
李治心裡承認謝岩說得很有道理,嘴上卻道:“卿家以為,朝中重臣能有幾位讚同呢?”
“臣不知,亦不敢妄自揣測,然臣以為,若不能未雨綢繆,等鄉裡隱憂明顯時,臣或許還是會再次上書陛下。”謝岩很認真地說道。
李治默然了,他完全明白謝岩的意思,那就是與其等到麻煩到來的時候,不如提前設法解決它。
“卿家意思,朕已明了,此事還需朝堂商議。”李治淡淡地道。
謝岩道:“臣明白,臣謝過陛下。”
李治微微頷首,又道:“朕定於五日後朝議此事,卿家屆時勿要缺席。”
“微臣謹遵聖意。”
“退下吧。”李治以一句話,結束了君臣奏對。
望著謝岩離去的背影,李治忽然問道:“媚娘如何看?”
皇帝的一問很是突兀,武媚有些弄不清楚,可又不能不回答,稍加思考後道:“陛下,妾身以為謝縣子所為並無私利。”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