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使節(一)(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2703 字 9個月前

自“永徽元年”離開“長安”起,到今天已經過去了整六年時光,三十多歲的林運已經有了些許白發。

回想初到“波斯”,上一代國王已經死去,卑路斯在一些貴族和王室成員的支持下,成為新一代國王,可這位國王,隻擁有靠近邊境附近的巴掌大一塊地方,而且時刻麵臨“大食”軍隊進攻的威脅,應當說,距離滅亡隻有一步之遙。

林運很慶幸,有一件事情,謝岩沒有估算錯,那就是“大唐軍官使節團”的突然出現,改變了當地原有的格局。

那裡的人們,通過行走於“絲綢之路”上的商賈們早就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強大、富庶的帝國,名曰:“唐”。

儘管“大食帝國”同樣強大,然而,“大唐軍官使節團”伴隨卑路斯萬裡迢迢的行為,已經告訴了所有各方,大唐對於“波斯薩珊國”的支持,如此一來,許多依附、效忠於“大食”的小國家和部落,開始有了彆樣的心思,各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正因為這些地方勢力的首鼠兩端,以及對大唐的畏懼,又或是出於其他利益的考量,卑路斯最後那一小塊領土才得以保存,不至於被地方勢力圍攻而灰飛煙滅。不過林運很清楚,唯有自身的強大,才是最根本的,否則一旦彆人知道大唐的支持是有限度的,那麼屠刀會隨時揮向自己。

招兵、買馬、操練這些軍事方麵事情,由卑路斯帶著劉定遠、程務忠等人去辦,林運則主要辦一件事,就是與“大食人”爭奪民心。

謝岩曾經告訴過林運,當己方弱小且還需要麵對強敵之時,民心、民意,將成為克敵製勝最後的法寶。況且,前隋滅亡不遠,林運自然明白其中道理,然而,“波斯”不是中原王朝,此地和中原的風俗、習慣不同,要想爭取到民心,首先就得弄清楚當地百姓需要些什麼?而敵人,占領了“波斯”大片國土後,又是如何實施統治的?

經過詢問得知,“大食人”的統治是簡單而粗暴的,除了對城裡的人能夠進行有效管理外,農村地區采用的是通過部落首領進行收稅以及其他方麵管理,有些類似於中原地區對少數地區的“羈縻統治”,隻不過,有一個地方顯著不同,那便是宗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