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唐使節(三)(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2928 字 9個月前

官員們的執行效率很高,隨著卑路斯“堅壁清野”的命令下達,“波斯國”的百姓、部落,立刻開始了有組織的撤退行動,而大本營附近的,同樣開始了準備……

林運也沒有閒著,他召回了所有在外的“大唐軍官使節團”成員,分析、研判當下形勢,並最終形成了一份帶有軍事戰術指導的文書,遞送到了卑路斯手中。

卑路斯閱看之後,實在無法做出決定,便召集了包括塔爾裡、咄安在內的會議,以征求其他重臣們的意見。

結果,“波斯”君臣們完全認可“大唐使節們”的分析以及作戰思路,可是在具體方式上,卻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說穿了,是兩種不同的作戰指導思想。其一,是以林運、程務忠為首提出的“誘敵深入”的思想;其二,是劉定遠、韓成提出“層層抵抗、在運動中打擊”的思想,二者各有優劣,故而一並提了出來。

激烈爭論了半日,依然沒有一個結果,卑路斯隻好命人請來林運、劉定遠與程務忠三人,由他們具體說明一下兩種戰術的具體優劣,以便最後定奪。

林運首先道:“吾方沒有城池,沒有需要堅守之地,隻要保護好百姓與牲畜,就是最大勝利,所以,遷移百姓進山和撤進‘吐火羅’是簡單的方法,留下來作戰的軍隊,也會沒有後顧之憂,不過,這當中有一個很大隱患,那就是軍隊能否取得勝利?此事直接關係到‘吐火羅’對於撤進其國內的臣民態度,說一句難聽點的話,軍隊若是敗了,‘吐火羅’極有可能出賣吾等。”

“林大夫,既然危險如此之高,緣何還要提出此法?”咄安問出了所有人關心的話題。

林運道:“一直以來,‘吐火羅’都是卑路斯殿下的支持者,除了傳統友誼外,利用吾等抵禦‘大食人’威脅才是最主要因素,與此同時,大唐的態度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根據商隊帶來的消息,大唐正在西域對‘西突厥’用兵,此戰勝負未分之前,吾以為,‘吐火羅’還不敢行背叛之舉,除非……”林運停頓了一下,接著道:“除非大唐失利了,我們的軍隊也沒有獲得預料中的勝利,那——恐怕一切也都完了。”

大帳之內,立即如死一般的沉寂,在座每個人都非常清楚,那可是真真實實的賭上了“國運”,敗了!真就成了一無所有,連翻本的機會也不會再有。

“諸位”劉定遠打破沉默局麵道:“正因為考慮到巨大風險,吾等才提出了備選的第二套方法,不過,由於軍力過於懸殊,很難做到完全保護百姓,相信期間的損失不會太小,但好處是,軍隊有百姓的支持,獲得勝利的可能會更高,個中取舍,還請諸位決定。”劉定遠知道自己說的都是廢話,文書當中已經闡明一切,他當眾又說了一遍,目的不過是為了緩解大帳之中的氣氛罷了。

不管怎麼說,卑路斯也隻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讓他在如此艱難的局麵下,做出一個事關無數人命運的決定,實在是太難為他一些了,可是,不決定也不可能,事態已經很緊迫,容不得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不過平心而論,真的太難了!

卑路斯看了一眼咄安,又看了一下塔爾裡,緊跟著目光從一乾王公大臣的麵上劃過,無一人站出來說話,甚至連個暗示都沒有,很顯然,沒有人能夠替他決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