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封賞(二)(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3590 字 9個月前

王德儉自以為猜到了答案,便匆匆忙忙地告辭離去。

許敬宗向來對這個外甥不太喜歡,所以走便走了,並未出言挽留,僅讓管家相送。

很快,管家回到書房,一邊給許敬宗重新沏茶,一邊道:“王家郎君有許久不曾登門,今日是有心了。”

“無事也不會來。”說著話,許敬宗接過茶盞,輕輕吹了一下,而後聞了一下茶香,再輕啜一小口,最後放於桌上,隨口問道:“德儉有多久沒有來過了?”

“老奴記得,有兩年多了。”

許敬宗聞言微微皺起了眉頭,心想:“想不到居然如此之久?”緊接著,另一個問題突然閃現在腦海裡:“難道隻為了一個問題而來?”

儘管許敬宗不喜歡王德儉,可是也知道其頗有才智,且精明過人,他開始有些懷疑王德儉究竟為何而來了。

許敬宗將王德儉前麵說過的話,源源本本、仔仔細細地回憶了一番,忽然想到了一個明顯自己忽略的地方,那就是以王德儉的低微官職,李義府怎麼可能去問他?

雖說他們曾經是好友,然今時不同往日,李義府是當今朝堂之上炙手可熱的宰相,倘若真把王德儉放在眼裡,早就可以將其提拔,由此可見,所謂好友,不過如此。

既然問題不是李義府提出,而王德儉又是為了此事而來,那麼,誰會是提問之人呢?

想通了所有關節後,許敬宗當即對管家道:“速速派人去打聽一下,德儉近日做過些什麼,與何人交往過?”

管家應了一聲,立刻去前院安排人手去打聽……

許敬宗怎麼說也是當朝宰相兼禮部尚書,調查一個小小王德儉,幾乎不用太費力氣,就知道了其與“周國公”府有些來往一事。

許敬宗不用多想全明白了,分明是陛下遇到了難決之事,而皇後有意替君分憂,這才有了王德儉找借口上門。

想到這裡,許敬宗嘴角微微上揚,心說:“德儉啊德儉,汝可真是個好外甥,如此好事,居然絕口不提,既然汝不提,就彆怪阿舅不管了。”

既然猜到和皇帝有關,許敬宗那更加來了精神,經過詳細分析之後,他覺得,令陛下感覺難以封賞之人,眼下僅有“新安縣子”謝岩一人。

身為宰相,許敬宗知道的事情,那要比王德儉多的太多,“新商稅”實施以來,“衛崗鄉”渡過了初期的動蕩,除了有兩成左右的商賈和鋪子搬離外,其他皆留下,並且按照規定開始正式繳納“商稅”。

至“顯慶元年”年底,“衛崗鄉”商稅收入,每月超過四萬貫,根據皇帝的事先安排,五成歸朝廷也就是“戶部”,一成歸“內府”,四成歸鄉裡所有,也就是說,朝廷和皇家每個月都有大筆進項,相比軍功而言,此功績絲毫不差,若皇帝沒有封賞或者其他任何表示,那才是怪事。

隻不過許敬宗很理解皇帝的難處,不賞賜那說不過去,可真要是賞賜,當真不容易,官職?那不成,“衛崗鄉”還離不開謝岩;爵位?似乎也不妥,按照如此速度,怕不用三十,就得封“國公”了,那讓旁人情何以堪?

許敬宗覺得,好運氣又來了,能夠替君解憂,那是作臣子的份內之事,也是獲得帝寵的不二法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