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休沐,所以許家兄弟和王德儉都不用早起,唯一不同的是,王德儉心裡有事,故而醒來之後便獨自離去,他需要回家好好的靜一靜,以整理思路。
回到家,跟夫人打了一聲招呼後徑直進了書房,還沒等坐下來,一名仆役出現在門外,並說道:“稟郎君,國公府千金的事打聽到了。”
王德儉擺了擺手,示意他進來說話。
仆役走進後,恭聲道:“稟郎君,國公府上確有一位千金,是賀蘭少郎君之親妹,原先一直住在府上,後來去了‘衛崗鄉’遊玩,聽說玩得很開心,至今未歸。”
“甚好,先下去吧。”王德儉簡簡單單一句話打發了仆役後,開始靜坐思考。
他首先排除了諸如“太原王氏”一類的世家以及開國功臣那一批勳貴之家,那麼剩下來的,隻有皇族、後族以及新貴和名士這四大家族了,而皇族之中,皇帝的嫡親當中沒有合適的人選,有的隻有高祖皇帝與先帝留下的那些王爺們,可當今皇帝對於這些王爺們素來不喜,定然不會從中選擇,所以,皇族基本可以不考慮;至於皇後一族,武家乃是小姓,人丁不旺,況且當今皇後對於其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甚是厭惡,因此也可以說,後族無人。
然而,當想到這裡的時候,王德儉忽然想起了剛剛仆役的話,心說:“對呀,後族無人,可皇後的侄女,那不是也算是皇親嗎。”
念方及此,王德儉不由得眼前一亮,當下提筆,在紙上寫下“賀蘭小娘子”五個字,而後放下筆,又開始思考名士之家……
想來想去亦覺不合適,不合適的原因倒也簡單,隨著“皇家衛崗學堂”的名聲逐漸顯露,其重“算學”及“格物學”而輕“儒學”的做法,漸漸為名士所不滿,已經有不少人放出風,務必要在此次科舉中,挫一下“皇家學堂”的名聲,讓世人知道,“儒學”才是正統,而皇帝態度好像很曖昧,隻是在觀望,從未說過一個字,那麼,在這個節骨眼上,名士之家顯然也不大合適。
至於朝廷新貴,除了謝岩、馮寶外,那就隻有“中書令”李義府、“禮部尚書”許敬宗以及剛剛被提拔為“黃門侍郎”的杜正倫。
三位新貴當中,李義府出身寒門,且自從升為宰相後,對王德儉一直不聞不問,他又怎麼可能會把好事安到其頭上呢?那麼剩下的隻有許家和杜家了。
杜正倫出身“相州”洹水杜氏,稱得上名門之後,前隋時領“羽騎尉”一職,貞觀年間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遭到貶謫,直到有“英國公”李績舉薦,才得以回朝為官,且直接成為天子近臣,職任“黃門侍郎”。
王德儉對於杜氏的情況不是特彆了解,其家中是否有合適女子並不知曉,然一般大家族內,枝枝蔓蔓的關聯甚多,想來總有個把合適的。
至於許家,王德儉那是太了解了,合適的女子有兩位,都是許敬宗的侄孫輩。
其中一人即是許爰,而且為嫡出,另一人為庶出,不過,因其生母早亡,從小由嫡母養大,故而知者甚少,算是嫡出,也不為過。
王德儉想了又想,最終在紙上寫下了“許氏二女、杜氏一女”這八個字,然後長長地舒了口氣,在他看來,四人當中選擇二人,足矣。
既已有結果,那自然事不宜遲,趁著休沐之日,王德儉再一次登門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