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裡,許敬宗招呼王德儉坐下後,問道:“德儉莫非已然有了章程?”
“回阿舅話,確有了章程,還需阿舅定奪。”王德儉隨即將自己去“周國公府”一事以及自己的想法,詳細的敘述了一遍……
許敬宗一邊仔細聽著,一邊微微頷首,顯得頗為認同,直到王德儉最後說出他認為的合適人選時,才輕輕皺了下眉頭,等到全部說完,方才開口道:“國公府上的賀蘭小娘子當然合適,隻是,選我許家之人,豈非有假公濟私之嫌?”
“阿舅所慮甚是,然舉賢尚不避親,況女子乎?再者,聖上若是應允,旁人又有何可說?”
王德儉最後一句話,對許敬宗頗為觸動,隻不過茲事體大,他尚需再權衡一番方可決定,畢竟這件看起來不大不小的事情,影響和牽扯不小,呈報皇帝之前,必須要想好所有利害關係。
“德儉啊,汝此事辦得甚好,老夫很滿意。”許敬宗說著不急不忙地端起了麵前茶杯。
“替阿舅分憂乃份內之事。”王德儉趕緊回了一句。
許敬宗滿意的點了一下頭,輕啜一口茶水,再放下杯子道:“現任中書盧舍人,身體有恙,李中書有意做出調換,不知德儉可有意否?”
王德儉聞言大喜,急忙起身,行大禮道:“德儉謝過阿舅提攜之恩。”
“起來吧。”許敬宗淡淡說了一句,跟著道:“甥舅之間,不必虛禮,汝且先回,靜待佳音便是。”
若是換了尋常人,可能真就會開開心心的回家等消息去了,但是王德儉卻從來沒有把自己的阿舅想得那麼好,他從許敬宗的話中,聽出了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不必虛禮”,但“實禮”都是要有的吧!
於是,王德儉趕緊起身告辭,他得儘快回家去置辦一份重禮,否則不足以體現“甥舅之情意”。
許敬宗不擔心王德儉能不能領會自己的意思,在他看來,想要升官兒,不放點“血”哪成,即便是外甥,也不能例外。此刻的他,更操心的依然是“人選問題”,好在範圍大大縮小,而且王德儉還提供了四個非常合適的人選,那麼究竟呈報誰給皇帝呢?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以及權衡各種關係以後,許敬宗終於決定,向皇帝呈報三人,至於最後是哪兩個人,那就完全看皇帝的意思了。
次日,朝會結束後,李治如大多數時候一樣,前往“兩儀殿”,隻是今日無大事,所以他並沒有召集重臣議事,而是準備閱看一會奏疏。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