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棒,我記得在‘西州’時,配製‘柴胡湯’的那些藥,好像還有些吧?”馮寶問道。
“有的,老漢都專門存放起來了。”高大棒趕緊說道。
“那就好,你去找出來,讓人配一副‘柴胡湯’給送過去,另外再找點‘參須’。”馮寶說著還有手比劃了一下大小長短,跟著又道:“些許即可,弄好了一塊送去。”
儘管狄青不大明白馮寶說的話意,卻也明白和姐姐的病情有關,聞言之下,趕緊行禮稱“謝”!
“不必言謝。”馮寶道:“我可是答應過迪亞馬,好生關照你們的,以後有事大可直接來找我好了。”說完,伸手拍了拍狄青的肩頭,而後便直接走開了。
遇上狄青不過是巡夜過程中一個小小插曲,但馮寶不知道的是,此無心舉動,無意之中救了一個人,結下一份善緣。
東方剛剛破曉,房元昭即按照馮寶的吩咐,簡單吃了些早餐,而後如昨日一般,又一次進入城裡。
因為馮寶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且有軍隊在城外守護,所以楊刺史實在找不出拒絕的理由,便讓府中一位主簿帶著自己簽發的手令前去打開“西門”,並代為迎接。
大約一個時辰後,馮寶、王福來與賀蘭敏之在一隊親兵的護衛下,出現於“刺史府”大門前。
楊刺史按官場禮儀,將他們一行迎入正廳之內,並且言道:“本州貧苦,又逢天災,隻能以清水代客,還請諸位海涵。”
馮寶道:“刺史言重了,吾等前來,隻為詢問些事情,彆無他意。”
楊刺史微微笑道:“馮縣男還在為城外之民操心?”
“恕我直言,城外之民雖不是我華夏一族,然他們卻在大唐治下,吾以為施以救濟,亦應理所當然。”
“縣男心係百姓,老夫欽佩的緊,然城中糧食緊缺,並無多餘,試問,當如何救助?”楊刺史反問道。
馮寶不答,卻問道:“救濟災民之糧食,想來定是府庫存糧,不知城裡商賈或百姓家中,可有糧食否?”
楊刺史聞言眉頭一皺,深深地看了一眼馮寶,接著道:“百姓之餘糧乃是自家度日之需;至於商賈,他們能夠不隱藏糧食,依舊能夠按災前價格出售,已是難得,難道說,縣男欲征用這些糧食不成?”
馮寶搖首而道:“非也!強行征用百姓糧食,非到萬不得已之際,斷然不可行,吾還不至作此想。”
“那縣男意下如何?”楊刺史不解地問。
馮寶道:“隻要刺史不反對,吾當自有辦法讓百姓和商賈將餘糧獻出,隻要再堅持月餘,相信朝廷救濟的糧食可以運到,屆時可解困局。”
“哦,不知縣男用何方法呢?”楊刺史很是好奇地說道。
馮寶道:“百姓餘糧,可高價購之;商賈存糧,吾當以利換之,到了收獲時節,相信一切都會解決。”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是很清楚的告訴廳裡所有人——用利益交換的方式,獲得所需要的糧食。
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更是指明一件事——若是旱災、蟲災一類的災害,那是無論什麼利益都換不來糧食,可是地動就不同了,一般而言,損失最大的是人員、房屋等,對地裡的莊稼來說,損失有限,隻要撐過月餘,也就快到收獲時節,收上來的糧食不會少太多,到時候糧食也就不是問題了。
“哎呀呀,老夫怎就忘了此事?”楊刺史一臉懊惱地道:“地裡的糧食不可能絕收,有沒有朝廷救濟都能熬過去,如此是老夫疏忽了。”說著,忽然起身向馮寶深深鞠了一躬,又道:“多謝縣男提醒,否則老夫罪過大矣!”
馮寶也站起來,還禮言道:“吾也是昨夜剛剛想到,刺史不必言謝,隻要刺史同意,吾立刻安排人去辦理。”
“哪能讓縣男費心,此事理當由本府之人出麵處置。”楊刺史接著對在座三人道:“諸位請稍等片刻,容老夫且去安排一下。”
“請便。”三人同時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