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謝岩聽到李治口述的聖旨內容後,心底的一塊大石頭終於徹底放下了。
嚴格來說,馮寶在“西州”對“胡人偵騎”的做法,實際是犯了皇家的忌諱,他等於是代皇帝認定了那些人是清白的,但事實上,凡在“謀反”中被扯進來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清白的,可是帝王們,從來都是拿“謀反案”做文章,以排除異己,消除威脅皇權的各種隱患,至於“清白”與否,從來就不是一個理由。
馮寶自己也意識到做法有些問題,故而私下和王福來溝通過,由其在向皇帝稟報時,加上“緩兵之計”的說法,以此將最終決定權,仍然交給了皇帝。
而謝岩那一夜與馮寶長談中得知詳細後,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自己願領軍西行解除隱患”的說法,從而讓李治打消了“不滿情緒”,僅僅認為是馮寶個人的任性,且出發點也是為了解決一些過去留下的事務。基於此,李治這才能夠從事物本身出發,理性地做出裁定。
既然李治不再計較馮寶犯下的些許過錯,謝岩覺得,自己應該更好的為大唐強盛添磚加瓦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
李治見謝岩忽然站起來,以最為正式的禮儀向自己請奏,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先抬手示意免禮,而後道:“謝卿家直言無妨。”
“臣謝過陛下。”謝岩躬身行禮,再道:“陛下,赴‘波斯軍官援助團’一去已有七年,距離十年約定所餘不多,臣奏請陛下,選拔第二批人選。”
李治微微頷首以示讚同,且道:“此事朕已知會‘兵部’,明年五月前完成。”
“陛下,臣以為,當從‘羽林左衛’中遴選一千精兵隨行,同去‘波斯’。”
“何故如此?”李治不解地問道。
“宣揚軍威,駐軍‘波斯’。”這次謝岩不等李治問詢,主動說下去道:“陛下定然已經知曉裴士峰都尉奉命前往‘波斯’之事,他們此行最大程度的展現了大唐軍威,有力阻止了‘大食人’的進攻,結果可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