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賜宴(一)(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2991 字 9個月前

李治輕輕地點了一下頭,算是認可這種說法,不過隨即又問道:“為何‘駐軍波斯’?”

謝岩道:“臣有計算過,自關中至‘波斯’,騎兵大約需要一年時間可以抵達,來回即為兩年,加上駐紮一年時間,則是三年。同時以‘波斯’國力,供養一千騎兵並非難事,因此臣以為,第一次以‘羽林左衛’為先,而後從十六衛大軍中,輪番選派精銳前往,保證常年有一千軍力駐紮即可。”

李治聽後,依然不解地道:“千人有何用?”

謝岩道:“自漢末天下大亂起,我華夏之鐵騎基本退出西域,致使一些心儀我天朝上國的部落、小國失去保護,要麼從賊要麼被人屠戮。那麼,當我大唐重新征服西域之後,如何長治久安,便成為一個大問題。”

“不錯!”李治言道:“西域地廣人稀,土地貧瘠,我朝子民無意於此,朝中反對用兵者亦不在少數,所持不過是徒耗國力,難以長治久安。”說著,李治抬眼看向謝岩,道:“卿家提出此事,莫非有良策?”

謝岩道:“施政之道,臣不敢妄言,臣武將出身,自然更多關注軍事,學堂亦有研究軍事之先生,故自馮縣男出征起,臣便與學堂先生商討過可行之戰法,且後續一直由學堂在負責,然出乎意料的是,馮縣男並未過多參與戰事,反而派出一千騎兵去‘波斯’,此雖是心血來潮之舉,卻無意中給了臣與學堂先生們一個提醒,那便是隻要保持流動的有效威懾力,就可以緩解朝廷駐軍壓力。”

謝岩估計李治聽不懂這番話,便繼續解釋道:“我大唐自‘玉門關’外,總共駐守兵力約在三萬到四萬之間,西域太大,這點兵力不足以維持對異族的全麵壓製,可受製於糧草、軍械供應等事,更大規模駐軍不可取,朝廷負擔不起,百姓也承擔不了,且隨著‘石漆’開始運送,‘玉門關’至‘波斯’將一線成為重要之商道,一支最精銳的大唐鐵騎常年在這條路上來回行動,對沿途各小國、部落的威懾力那是不言自明,且這支一千騎兵的隊伍,不僅可以肅清沿途賊寇,也能夠順道討伐不臣,臣相信,在此情況下,西域之安寧,可以預期。”

李治有些明白謝岩說的意思了,那就是先派一千人去“波斯”,因為來回需要兩年時間,每支隊伍在“波斯”待一年,所以後續每年派一千人出發即可,如此一來,等於在“波斯”至大唐的路上,每年都有一來一去兩支隊伍經過,不過李治很快又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於是問道:“既然幾千騎兵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為何不從西域直接派出,非要從關中十六衛軍中派出呢?”

“陛下,萬萬不可從邊軍中派出。”

李治看謝岩的語氣頗為凝重,神色也顯得極為嚴肅,故而說道:“卿家不妨細說之。”

“陛下,駐軍‘波斯’,是大唐與‘波斯國’之間的需要,是大唐幫助友邦的象征,隻有天子親軍才是最為合適,邊軍人員構成複雜,距離朝廷過於遙遠,畏懼大將軍軍令,多過朝廷法紀,故不可取。”謝岩緊跟著又道:“恕臣直言,現十六衛大軍中,善戰者恐不到三成,今天下太平,大的戰事越來越少,將士們能夠奮勇殺敵的機會也就更少,如此帶來一個很嚴峻的事實,那就是邊軍的戰力已經超過十六衛大軍,倘若有異心者掌兵,後果不堪設想。此外,陛下莫要小看這區區一千騎兵,他們將裝備有大唐最精良的武器,配備望遠鏡等作戰必須之物,而這些裝備,一旦提供給邊軍,勢必需要建立消耗物資的倉庫,而邊軍所處位置距離關中太遠,統兵大將軍負有全權,在軍製未曾變動之前,最精良裝備的庫房絕對不能建在關中以及‘洛陽’以外之地,以防後患。”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