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之怒(二)(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5358 字 9個月前

雖說皇帝決定插手“商涵之死”一事,但考慮到此事在明麵上依然是謝岩的事情,不可以大張旗鼓地進行調查,因此,李治首先讓王伏勝派人去“謝府”詢問詳情,而後密令“中書令”李義府暗中調查,務必要查清楚,到底是誰在背後操弄整件事。

當王伏勝的隨侍宦官出現在“謝府”詢問“商涵之死”一事的時候,謝岩意識到,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知為何,皇帝居然會關心起此事。

皇帝的心思,謝岩不好亂猜,更不敢多問,除了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詳細述說了一遍外,還把最重要的關於有可能和宮中有某些關係的猜測交待給了宦官,並且特意叮囑:“回宮後,請王公公好好查一下,有何人認識紫珠且與宮外有聯係。”

隨侍宦官不敢怠慢,趕緊回宮,第一時間向王伏勝做了稟報。

王伏勝心裡就納了悶了,自己當日是直接宣讀陛下口諭,然後就帶紫珠她們出宮了,中間並無停留,理應不可能出現與外人接觸的可能,可偏偏謝岩的推測合情合理,那麼問題究竟會出在哪兒呢?

正當王伏勝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前往“謝府”詢問的隨侍宦官忽然想起一事,道:“公公,小的依稀記得,當日送那四位宮女出宮之時,好像遇上什麼人。”

此言一出,王伏勝立刻想起來,當天自己與幾名宦官帶著紫珠她們出宮的途中,的確在半路遇上幾個人和一輛馬車,那條路是宮裡通向“內府庫房”的專用道路,通常是臣子們向皇帝敬獻禮物後,由下人們在宦官陪同監督下送去庫房。

“那些是什麼人?”王伏勝信口問了一句。

隨侍宦官道:“外人小的一個也不認識,不過同行的有‘太極殿’方總管,想來應當知曉。”

王伏勝輕輕點了一下頭,跟著即道:“速去向方隨堂問清楚。”說完,即轉身返回“兩儀殿”。

大殿內,李治和往常一樣,在批閱奏章,看見王伏勝進來後,放下禦筆,問道:“謝卿家如何說?”

王伏勝當然是把知道的情形如實道出,最後說道:“陛下,奴婢已讓人去了‘太極殿’,相信很快即有回複。”

李治微一頷首,以示知曉。

差不多一個時辰後,王伏勝的隨侍宦官在大殿門前悄悄探了一下頭。

王伏勝見狀心領神會,看了一下依舊在閱看奏章的皇帝,便悄然而退,前去殿外問詢詳情……

很快,王伏勝再一次快步走到皇帝近前,低聲喚了一句:“陛下。”

“說——”

“啟稟陛下。”王伏勝很小心的組織了一下語言,跟著道:“據查,當日朝會,有宗室向陛下進獻年禮。”

李治哪裡記得這些事情,隨口問道:“是哪位宗室啊。”

“乃是虢王、滕王、密王,三位王爺遣子入朝。”

李治聞言微微皺了一下眉,放下手中奏章,思慮片刻後,道:“將此事報與李卿家。”

“奴婢遵旨。”王伏勝應了一句,趕緊著手安排人去辦。

身為天子依重的宰相,“中書令”李義府日子也不是那麼太好過,去年因為垂涎“洛州”女子淳於氏之姿色,暗中指使“大理丞”畢正義將她釋放,將其納為妾侍,然此事為人所知,唯恐敗露,不得已逼畢正義自縊,以保全自己,然紙終究包不住火,皇帝陛下還是知曉了實情。

雖然念及其在“廢王立武”一事中,鞍前馬後的奔走,皇帝陛下僅僅單獨訓斥了一番,可李義府卻知道,那件事最大的功臣其實是謝、馮二人,自己站在台前拿到了最大的功勞,但是皇帝也是心知肚明一切的,若再不能做出什麼功績以取悅皇帝,說不定哪天就會失去“聖眷”,真要是到那一步,李義府根本就不敢去想後果如何?

正當李義府苦於沒有機會向皇帝表達忠心的時候,宮內大總管王伏勝派人送來了皇帝“密旨”,責令其嚴查“商涵之死”。

商涵隻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了,其生死居然驚動了皇帝,且還讓自己這個當朝宰相去“嚴查”,中間若是說沒有什麼隱情,打死李義府他也不敢相信。可是,會有何隱情呢?

李義府還沒來得及想明白,甚至連必要的部署都沒有安排好,宮裡又差人來了。

恭恭敬敬地迎送宮裡宦官後,李義府獨自一人回到書房裡,他必須得好好消化一下宦官送來的消息。

三位王爺和普通商賈,怎麼看都完全不搭邊,李義府就想不明白了,宮裡送來這個消息,到底是何用意?

自己沒有主意,征詢其他人的意見便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選擇,考慮到自己領的是“密旨”,不可以外傳,思之再三後,李義府覺得,有一個人那裡,可以去聊聊,至少此人對自己來說,並無威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