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岩知道這是實情,便隻能歎道:“那就兩個月吧,不過這樣也好,能有時間先進行一些預備事宜。”
韓躍問道:“校尉打算如何預備?”
謝岩想了想,道:“明日你隨我去拜見杜侍郎,有些事情必須由‘督建使’出麵才可以。”
來自“衛崗鄉”的大批人員一進“長安”地麵,杜正倫便得到了消息,所以他對於謝岩和韓躍的到來,絲毫也不感到意外。
“謝縣子可是稀客啊。”杜正倫一見謝岩即撫須而道。
“下官見過杜侍郎。”謝岩行禮言道。
“草民韓躍,拜見督建使。”
杜正倫笑而頷首,跟著抬手示意“請坐”。
待謝岩、韓躍坐下後,自有胥吏上茶,之後便聽杜正倫說道:“老夫奉陛下詔令,擔負修路之責,謝縣子所呈之修路詳情文書,老夫業已拜讀,應該說非常好啊,當依樣施為即可。”
“下官多謝杜侍郎誇讚。”謝岩接著說道:“鄉裡‘施工隊’的人已全部抵達,他們皆是普通百姓,無杜侍郎之令,那是什麼也做不成的,故下官不得不冒昧前來。”
“是啊,沒個官身,行事確實不便。”杜正倫說到此處,忽然停了下來。
謝岩有些吃不準杜正倫的意思,也就沒有接話,房裡一時間安靜下來。
“謝縣子,老夫記得,汝呈報的文書中稱此路全部用水泥鋪成,不知是否?”杜正倫端起熱茶,一邊喝,一邊緩緩說道:“可老夫怎麼覺得,此事有些欠妥呢?”
“何處欠妥,還請杜侍郎明示。”謝岩口中回應道,不過心裡已經明白,原來杜正倫是在打水泥的主意了。
“‘水泥’之妙用,老夫有所知曉,且‘兵部’、‘工部’求而不得,然此物僅‘衛崗鄉’出產,今修路連綿千裡,莫不是一直都要從貴鄉運過去不成?”
謝岩早就知道,以“衛崗鄉”一地之產出,供應一兩個城還行,範圍再大一些,根本就是癡心妄想,特彆是像“水泥”、“鋼鐵”這類大宗物資,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他並沒有敝帚自珍之意,隻是考慮到這兩樣東西在軍事上的用途,故而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法子罷了。
今日既然杜正倫提出來,謝岩覺得,不妨當麵說出顧慮,也好把自己的責任推出一部分去,於是開口回道:“修路所需‘水泥’自是就近更好,然下官有一事請教杜侍郎,如何保證‘水泥’燒製方法不流傳出去,尤其是不能落入異族之手。杜侍郎應當知曉,此物用於築城,效用奇佳,我朝目前並無太好方法應對,故下官始終不敢讓其離開鄉裡,期間可無私心矣。”
“謝縣子曾有向‘兵部’索要巨額錢財,曰:轉讓費。老夫聞之,甚為惱怒,待了解‘水泥’之用後,老夫又深以為然,無他,與縣子所憂相同。隻不過,若僅為此而白白浪費我大唐之無數人力,豈非是因噎廢食之舉,實不足取,老夫以為,‘將作監’之‘冶鐵作坊’那般,豈不是甚好?”
謝岩頗為意外地看了一眼杜正倫,他沒有想到這個在自己心目中比較迂腐的官僚居然也能從實際出發,提出建議,先不說是否可行,起碼那是認真思考過的。
既然彆人是談事的態度,謝岩當然需要認真對待,當即回道:“杜侍郎有所不知,‘冶鐵’一道,所需技藝甚高,材料也更複雜,外人很難模仿。‘水泥’則不然,要簡單許多,更容易外泄。”
“原來如此。”杜正倫跟著歎道:“如此好東西不能造福於民,殊為可惜啊。”
“杜侍郎何處此言?‘水泥’並非禁品,百姓可以買的到啊。”這次輪到謝岩不解了。
“嗬嗬,縣子以為,百姓能買到否?”
謝岩聞言一愣,這才發現自己還真是想少了點,以目前“水泥作坊”的可憐產量,隻怕永遠也輪不到老百姓頭上,單單此次修路所需已經是作坊整整兩年的產量,而且還是在日夜不停地生產條件下,老百姓想要用,至少這輩子是沒希望了。
“杜侍郎心懷百姓,下官欽佩不已,‘水泥作坊’之事,相信會有一個解決之道,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我朝百姓用不上才是。”
“縣子所言極是,然修路開工在即,拖久了總不太好。”杜正倫看著謝岩道。
“正是此理,下官回去後當仔細考慮,定要拿出個章程來。”
“如此甚好!”杜正倫道:“縣子為修路一事儘心儘力,老夫自然也不能拖後,過幾日,待老夫奏明陛下,從‘吏部’要幾張官員告身過來,相信‘施工隊’今後辦事,也不會太難了吧。”
聽到這一句話,謝岩突然間發現,自己好像讓人給“算計”了——任命幾個“施工隊”的人出任臨時官員,本就在情理之中,自己今日來,也正是想要落實一下,現在倒好,給杜正倫弄成了一樁“交易”,用“水泥”換官職。
一想到這裡,謝岩頓時覺得自己真夠“笨”得,可是事已至此,想要改變也沒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