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所謂‘火藥’者,實為‘煉丹士’無意中發現的,據晉人葛洪於及本朝名醫孫思邈在中所記載,煉丹時,以硫磺、硝、炭等物混合,可燃燒生火;又據校尉,即馮縣男言‘少時與謝縣子觀恩師用上述之物混成煉丹,結果丹藥未成,卻引發丹爐爆裂,發出巨響’,學生曾有問縣男‘煉丹不成實屬常事,緣何說火藥有大用?’馮縣男言‘一般花火所用與恩師所用,原材料相差無幾,但是效用似乎有很大不同,可見,一定是配方哪裡不對,如能尋得合適的配方,開山裂石不在話下’。”石子說到此處,稍稍停頓一下,再道:“學生平日喜愛研習物品變化,故而決意嘗試,今日為首次驗證,卻不曾想遇上陛下駕臨,學生無意冒犯,還請陛下恕罪。”
嚴格來說,石子一番話,並沒有說得太清楚,但是,“開山裂石”四個字,委實太過驚人,在古人眼中,那可是“神力”,隻有“神仙”才擁有的力量,凡人亦可企及?
謝岩不在乎石子怎麼說,心裡隻是奇怪,馮寶當初到底和石子說的什麼?那簡直就是在胡謅啊!皇帝若是問起,自己怎生回答呢?
果然,李治不問石子,卻疑惑地問謝岩道:“謝卿家與馮卿家懂得煉丹之道?”
“完全不懂!”謝岩趕緊否認道:“隻是見過,並未真正試過。”
“那——石子所言……”
“千真萬確!”無論如何,謝岩此刻都必須把這個謊言和故事編下去,心念電轉之下,緊跟著說道:“臣少時與馮縣男確實見過,僅僅稍許,即可令丹爐炸裂,石子所言不虛,隻是當時臣年幼無知,並未記下詳細,故而所知甚少。”
謝岩一席話,既承認了石子所說為真,又把自己給摘了出去,他要的就是這樣結果——“火藥”最好彆和自己有關。
短暫沉默之後,李治忽然看向石子,問:“適才之巨響,能否再現?朕欲觀之。”
石子想了想,回道:“陛下,此物危險,若觀之,還請陛下進入屋內為好。”
李治二話不說,當即起身離開,其他人亦緊隨其後。
謝岩轉身走時,目測了一下距離,後院至房屋的最大距離超過五十米,以石子目前弄出來的“初級火藥”,不可能威力太大,安全還是有保證的,所以他也沒說什麼,跟著進了房屋。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石子從石桌上那些陶罐裡,倒出一些東西,經過混合又放入了一個小陶罐內,似乎還進行了密封,最後又插入了一截看起來像是線一樣的東西,而後小心翼翼地放到了院子西北方距離圍牆十步的空地上……
謝岩不是太關心現在的“火藥”,畢竟石子不可能如此快的找到最好的配比,但他吃驚地卻是那一截線狀物,難道說那就是“引信”?在他的記憶中,好像沒有說過這東西,馮寶估計也想不起來,若真是石子自己琢磨出來,那也可以稱得上是少有的“人才”了。
事實證明,謝岩的猜測一點不錯,石子用火石點燃線狀物後,快速跑向房屋那一麵,隻是在人還沒有到達房屋時,爆炸聲響起了!
“砰”地一聲巨響下,濃煙升起,陶罐碎片四散射出,有一些“打到”圍牆之上彈回到地麵上了。
如果說其他人那是目瞪口呆的話,謝岩則是看明白了,石子弄出來的,恐怕連“初級火藥”都算不上,因為缺少了真正“火藥”爆炸時的產物——衝擊波!那一聲巨響,隻是因為瞬間燃燒時產生的力量“撐破”了陶罐時發出,且由於距離圍牆較近,而產生了“回音”,所以聽起來比較大而已。
然而,就這麼一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爆炸”,足以震驚所有人。
待濃煙散去,李治率先走進院中,他的步速很快,直接走到“爆炸”發生的地方,而後停下,轉首看了看散落於四周的碎陶片,一語不發,眼中卻是神光閃爍。
“陛下。”跟在李治身後,第二個達到“爆炸”地的李績忍不住開口道:“此物若用於軍中,天下恐再無‘堅城’矣!”
李績到底見識不凡,僅僅從一次微不足道的“小爆炸”中,便意識到——若“火藥”的威力再大一些,隻怕所有的“堅城”都成了笑話。
李治輕輕點了一下頭,算是認可了這種說法。
“此物現於大唐,實乃天佑,侄兒為陛下賀!為大唐賀!”賀蘭敏之適時發出一句恭維。
“臣亦為陛下賀!為大唐賀!”李將軍也同樣附和言道。
“為陛下賀!為大唐賀!”一眾護衛同聲而道。
李治麵帶微笑,點了點頭,跟著對石子道:“很好,朕心甚慰,大成之日,朕必重賞。”說完又看向謝岩、高遠,道:“‘火藥’之事,不可對外人言,所需務必支應,不得有誤。”
“臣謹遵旨。”謝岩、高遠同時應道。
至此,“火藥”的研究,從個人行為,上升到了國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