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白龍魚服(十三)(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4647 字 11個月前

李治沒有在石子那裡逗留太久,因為午膳時間快到了。

“皇家衛崗學堂”有一大一小兩處食堂,所謂的“小”,那也是相對於可以容納近千人就餐的大食堂而言。

“小食堂”在“高級班”區域東側,同樣可以容納數百人進食,且兩處食堂的布局相同,都是“借用”後世“大學食堂”的樣式,以“一”字型窗口模式,向學生供應飯菜。

由於賀蘭敏之的緣故,李治早就聽說了“食堂”這種“新鮮事物”,可當他真正走進去的時候,還是不免吃了一驚。

隻見一支超過百人的長長隊伍,人手一個木質方盤,自左向右,依次走過放有飯菜的各個窗口,並於中途稍作停留,將木盤放於窗口內,待裝有米飯、菜肴或者饅頭一類後再取出……李治看得出來,每個窗口內,都有不一樣的食物。

正當李治打算走近些,看看學生們吃些什麼的時候,“食堂”另外一個門外,走進來了一些須發皆白的老者。

他們一進來,但凡路過的學子,無不停下躬身行禮,以示敬意。

老者們麵帶微笑,頻頻點首以作還禮,就在他們準備去一旁桌上取木質方盤之時,其中一人忽然看向李治,麵色一驚,轉首和身邊幾人低聲說了什麼,可就在他們整理冠服意欲前往拜見之際,李治含笑搖首,擺明了是不想讓他們過來。

毫無疑問,老者都是來自“國子監”的老先生們,他們事先已從李淳風那裡得知皇帝要來的消息,雖說不用聲張一切如常,然真遇見了,不拜見一下,那是不可能的事,隻是被李治給阻止了。

老先生們隻好略一欠身,以作表示。

等到李治發現老先生們也加入到排隊的人群中,忍不住問一旁的高遠:“所有人皆如此用膳?”

“非也。”高遠解釋道:“先生們有專屬‘食堂’,隻是一般甚少人去,似乎都喜歡在此處,連李太史也同樣如此。”

“哦——”李治應了聲,跟著看到那些老先生站在學子隊伍裡,不時地和學子們交談敘話,心中若有所悟……

作為先生,在學子人群當中享受尊敬,那是應有之意;而作為學子,能夠在課餘得師之教誨,同樣不易,正因如此,師生之間和睦融洽的關係,致使老先生們放棄作為“先生”的權利,而走到學子中間。

在注重出身、講究身份的大唐,如“皇家衛崗學堂”一般不在意出身地位的地方,可謂少之又少,或許,出自“學堂”的共同身份,彌合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彆。

李淳風同樣很喜歡在“食堂”和學子們共餐,隻是他今天上午和黃一清共同討論“方程式”,所以比平時晚了一些。

“方程式”,那自然是馮寶說的,隻是他本人會的也僅僅是“一元一次方程”,然而,這種利用特定符號以及“波斯數字”,來進行算學的解答,方便而且有效,隻要喜歡算學的人,沒有不感興趣的。

若不是“學堂”有專人關注老先生們的日常,隻怕李淳風和黃一清都想不起來吃午膳這件事。

更巧的是,他們一老一少兩個人,在去“食堂”的路上遇見了許恢與蘇永興二人,一問得知也是去用膳,便結伴而行了。

他們四個人走進“食堂”的時候,用膳的學子們已經有近三成人離開了。

人少了,視野自然也開闊許多,李淳風掃視一下四周,本想著看一看老友們是否還在,哪知道一眼看見皇帝陛下和“英國公”李績正坐在不遠處的一張桌上用膳,看他們吃的津津有味的模樣,似乎飯菜還頗合口味。而周圍數桌,除了謝岩、高遠,其他都是陌生人,有坐、有站的,想來必定都是隨行護衛,至於守在桌邊伺候的,那自然就是王伏勝了。

看到皇帝而不去拜見是為“大不敬”,李淳風還沒有那麼老糊塗,即請黃一清替自己準備飯食,自己則去李治那裡。

黃一清是典型的讀書人,對於人情世故這種東西,他向來都是認為浪費時間,所以,儘管他也看到了謝岩和高遠,猜到他們可能是在陪同“大人物”,卻認為過去一趟全無必要,還不如給李太史“打飯菜”呢。

許、蘇二人情知有些事和自己無關,自然也不會湊上去的。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