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物給了李治極大的震驚,“馬場”包間裡富人們揮金如土的豪闊,百姓們搖旗呐喊式的助威,令李治真切感受到不同人群之間的巨大差異,好在各行其樂,倒也相安;“育種中心”培育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卻是一個極度需要時間的活計,然而,李治依然從那裡看到了最新式的農具以及了解到經過改良後的一些品種,通過“司農寺”努力不懈地推行,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知道來自“關中”、“河北”等地的地方官吏有不少於五十人住在“育種中心”附近的“寶莊”裡,目的是為了“學而時習之”,不禁大加讚賞,顯得很是欣慰。
在“大作坊區”裡,“流水生產線”產出的軍服,速度之快,質量之好,李治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而李績在詢問了每件軍服的價格之後,更是當場決定,訂購十萬套冬裝,並提出能否幫助“兵部”也弄一個類似的“成衣作坊”。
但凡對於提高生產力的要求,謝岩都持歡迎態度,崔、金兩位管事,在這種大事上,從來也沒個什麼主意,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張猛主持的“冶鐵作坊”,堪稱大唐王朝一處重要所在,近兩千人的大作坊,已經初步有了後世“工廠”的雛形,一半人生產初級的“鐵錠”,另一半人生產農具、各種鐵製零件以及各種軍械……
火熱的勞動場麵,深深感染了久居皇宮大內的李治,他認真查看了從“鐵礦石”到“鐵水”再成“鐵錠”的每一個過程,最後經過匠人的的鍛打,製成各種民用、軍用的器械,看得他是頻頻點首,連聲稱讚……
大約再有四日,自“長安”出發,往“洛陽”的大隊儀仗、文武百官以及三萬隨行大軍即將進入“新安縣”境內,且打前站的“羽林左衛”一千騎兵,在雷火親自率領下,已首先接近“衛崗鄉”,隻是他們在半道上,被李治派去的人給攔下了,命令他們就地駐紮兩日後,再出發。
謝岩有些不太明白皇帝為何如此安排,直到賀蘭敏之告訴他:“‘羽林左衛’過境需兩日方可抵達‘洛陽’,陛下當提前回歸龍輦之中,再隨大隊而行。”
謝岩這下算是聽明白了,雷火率部走出“衛崗鄉”,即是皇帝離開之時。
“惠民成藥堂”,終於要開張了!
洛克然、黃守義,連續三天在“衛崗日報”上大作廣告,告訴百姓購買“成藥”的好處以及便利性,同時稱:“此乃與‘皇家學堂’合作之產物,保證藥材地道,藥方對症。”
已經養成每日看報紙習慣的李治,對此事很是好奇,便找來謝岩相詢後才得知“惠民成藥堂”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聽說洛、黃兩家承諾以最低廉的價格賣給百姓時,李治不僅讚賞且動了開業之日去瞧一瞧的心思。
今日,雷火率部重新啟程前往“洛陽”,也是“惠民成藥堂”正式開業的好日子。
“衛崗鄉”最繁華的“商業區”內,那是寸土寸金,早就沒有多餘的商鋪,隻不過洛、黃兩家,原先在此區域內有鋪子,拿出來改造即可。
很有意思,兩家鋪子幾乎門對門,從大小、格局到裡麵的裝飾幾乎都差不多,且售賣的“成藥”從包裝到價格也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彆在店鋪的招牌上,一家名“洛記惠民成藥堂”,另一家名“黃氏惠民成藥堂”。
謝岩看到這一幕,那是徹底無語,簡直想不通,他們倆是怎麼想的?
李治倒是不關心這些,他站在不遠處“大寶茶樓”三樓迎街的窗口,看著兩家“成藥堂”門前排的長長隊伍,不無感慨地說了一句:“還當真是‘惠民之舉’。”
“的確如此!”李績站在皇帝側後一步距離,緩緩而道:“老夫適才看那些藥物的售價,非常低,尋常疾病花費百文足矣,通常請大夫的診金都不止於此。”
“英公所言甚是,可見引之得法,商賈亦可利國利民。”李治說著轉過身,對謝岩道:“此二人可有在鄉裡繳納‘商稅’?”
謝岩立刻答道:“洛、黃兩家皆鄉裡大戶,兩家每月僅商稅,所繳不少於七千貫。”
“還真是難得的‘大戶’!”李治說完,坐下,接過王伏勝遞來的熱茶,輕啜一口,而後道:“我朝賞功罰過,臣民一致,兩家行此善舉,自當彰顯,以地方官府的名義送兩塊匾額吧。”
“匾額題寫內容,還請先生示下。”謝岩躬身而道。
李治沉吟片刻後,道:“可題‘良善人家’。”
“謹遵先生令。”謝岩應道。
“送匾額時,告訴他們,有功,朝廷不吝嘉獎;若日後做差了,違背‘惠民’本意,朕,重懲不饒!”
“臣——遵旨!”
謝岩心裡很清楚,皇帝最後一番話其實是給“表彰”事宜定了基調——那就是洛、黃兩家,自此將得到皇權的庇護,但同時多了一道“緊箍咒”,好在“成藥堂”這件事裡,洛克然和黃守義都做足了“賠錢”的準備,故還真不算大事。